我国承接金融离岸外包服务的分析

摘要:近年来,全球金融离岸外包服务规模激增,本文从区位优势的角度分析了我国作为金融离岸外包服务目的地的优势,然后提出政策建议。

下载论文网 关键词:金融离岸外包区位优势   中图分类号:F830.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12—0222—01      一、引言   金融服务外包金融机构持续地利用外包服务商来完成以前由自身承担的业务活动,离岸金融服务外包外包工作跨境完成。

20世纪90年代以来,金融机构加速重构业务流程,离岸外包服务因能较好的降低管理及运营成本得以迅猛增长,同时金融离岸外包中心的建立为发展中国家转移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

我国发展金融离岸外包可扩大出口,增加就业,促进服务业的发展;也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增强经济实力。

二、我国承接金融离岸外包区位优势   根据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范式,所谓区位优势是指生产地点或特定区位政策和投资环境等各方面相对优势产生的投资吸引力。

区位特定优势不仅影响跨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可能性,而且影响其投资类型和进入行业。

分析我国承接金融离岸外包方面的区位优势,具体有:   (一)劳动力储备丰富,成本低。

国际金融机构进行离岸外包的一个主要因素是有效降低营运成本。

作为人力密集型产业,金融服务外包业对人员专业素质要求也较高。

横向对比各国高等教育在校人数,可以发现:中国、美国、印度的人力资源储备处于遥遥领先地位,至2009年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已超过俄罗斯、印度和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另外,在主要承接金融离岸外包业务的国家中,我国工资水平偏低。

(二)基础设施相对优良。

交通、通讯、供电等配套设施是金融服务外包企业选址的重要考虑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已经形成较齐全的工业服务体系,交通、通讯、供电等基础设施条件优良且成本低廉。

印度、菲律宾等国相比,我国交通、通信等现代化基础设施覆盖广质量高,电力系统发达能向主要软件基地提供稳定供电。

同时,在发达地区尤其是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唐一带形成了产品配套程度高的产业集群,具备大规模的制造业基础与市场。

(三)国内市场广阔。

与其他国家比,我国巨大的国内市场和经济发展潜力是不容忽视的区位优势

不少跨国公司出于战略考虑,在华建立离岸中心以服务于包括我国市场在内的新兴市场。

我国现已聚集了各路金融外包业巨头,包括埃森哲、IBM等世界著名的BPO公司,以及Infosys、塔塔等来自印度的公司。

近年来,我国银行业资产规模迅速扩张,外资银行也发展迅猛,这为我国金融服务外包市场内生性发展提供动力。

比起单纯依赖国际订单的外包发展模式,我国具备同时开发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的优势

(四)政策支持。

我国已明确提出将BPO和IT服务领域作为新的推动经济增长的重点领域,并制定了有关政策推动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包括将服务外包企业列入外商投资鼓励类产业,享受相关产业优惠政策;给予专项资金支持;在全国范围进行外包服务基地建设等。

2007年商务部启动“千百十工程”,即在5年内每年投入不少于亿元资金,建设10个服务外包基地,吸引100家跨国公司将部分外包业务转移到中国,培养1000家承接服务外包的企业。

2010年出台《关于示范城市离岸服务外包业务免征营业税的通知》,明确至2013年底对北京、天津、大连等21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的企业从事离岸服务外包业务所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

受惠于这些政策我国金融服务园区建设和金融外包基地发展明显加速。

(五)地缘时区优势

我国与经济发达的日本、韩国的地理距离较近、文化相似性度高、语言沟通方面也有人才优势,比起东北亚国家,地缘优势明显,有助于确立我国在东北亚国家离岸外包市场的绝对领先地位。

我国能与欧美金融机构在时区分布上有效对接,这满足了不间断运营和灾难备份等金融业务外包需求,为扩大欧美金融外包项目提供了有利的基础。

三、政策建议   我国承接金融离岸外包发展潜力大,但印度独揽全球金融业务80%,相比之下我国仍处于初级阶段。

我国应发挥好区位优势,同时借鉴印度成功经验,以下是政策建议:   (一)培养专业人才。

金融服务外包行业对人员专业素质要求较高,尤其分析、调查等高端从业人员需要精通英语。

印度拥有大量工资低廉、英语水平较高的软件工程师和科学家。

我国金融服务外包专业人才短缺,可通过政府、学校和服务外包企业的共同建设外包人才培养体系,也可开展职业资格认证和培训以帮助有相关专业背景的人快速成为金融服务外包人才,还可出台优惠政策引进海外高端金融服务外包人才。

(二)提高政策定位。

印度服务外包确定为国家产业发展的战略重点,其经验表明发展初期有效的投资促进政策发展金融服务外包行业的重要手段。

我国也应提高政策定位,具体而言可成立金融服务外包的行业管理机构和专项发展基金,对符合条件的服务外包企业通过专项资金的形式给予奖励,并采取减免税等优惠措施;鼓励风险投资、社会民间资本和外商投资金融服务外包产业,以改善其投融资环境;探索有效担保机制,允许用软件产品等无形资产进行抵押贷款;支持有条件的服务外包企业进行资产重组、收购兼并和海内外上市。

(三)针对性拓展国内外市场。

地域上我国毗邻日韩,文化上语言、风俗、思维方式和历史渊源也接近,我国应充分发挥已有的“先发优势”,深入主动地承接日韩外包项目。

同时欧美国家是世界上最大的外包发包国,其发包项目低端高端都有、高端所占比例持续上升,夺得其份额对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产业结构升级影响巨大。

此外,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中国人寿等国内大型企业其IT等非核心业务都是通过外包实现的,未来本土外包业务市场空间很大。

我国在开发日韩、欧美服务外包市场的同时,应高度重视国内金融服务外包市场的开拓,做好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协调共赢发展

参考文献:   [1]郭伟奇.中国承接金融服务离岸外包相关问题初探[J].改革探索,2007(12).   [2]王铁山,郭根龙,冯宗宪.金融服务外包发展趋势与承接策略[J].国际经济合作,2007(8).   [3]王其.承接金融外包优势与劣势分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9(5).   [4]杨琳,王佳佳.金融服务外包:国际趋势与中国选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5]詹政,王铁山.中印金融服务外包的竞争格局与策略[J].商业研究,2009(2).      作者简介:杜奕璇(1986—),女,湖南常德人,硕士学位,所在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从事世界经济、商业银行经营方向的研究。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