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古诗教学理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_

随着人们对古典文化的热衷,古诗文语文教学中的也逐渐含量增加,足见其地位的上升,这要求我们语文教师重视古诗文教学,更新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在古诗文教学中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那么,这就需要教师创新古诗文教学理念,转换陈旧落后的教学模式,探索新路子,借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我们纵观传统的文言文讲法,老师先介绍背景,然后逐句、逐段地翻译,接着概括段意,归纳中心思想、写作特色等。

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在这样的授课模式下学习听讲感觉索然无味,全然没有兴趣

叶圣陶曾说过:“学习学生自己的事,无论教师讲得多么好,不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让他们自学、探究……是无论如何也学不好的。

”因此,语文老师一定要给予学生主动学习的权利,采用有效的手段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

多鼓励学生,师生间建立民主和谐关系,让学生积极主动地纳入语文课堂教学体系,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那么,如何在古诗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呢?在具体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探讨激发学生兴趣的良方。

一、积极引导学生自己读、想、讲   教学古诗文应和教现代语体文一样,引导学生自己阅读、自己思考、自己讲解,以使他们真正理解,并激起阅读的兴趣

现在有的教师逐字逐句地串讲,一字不漏,表面上看起来似乎很彻底,实际上由于是灌注式的教学,可说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反而是最不彻底的。

教师指导下学生自读自思自讲,虽可能有误读和曲解的地方,但一经教师指出,即可得到纠正。

再者,也是更为重要的,只有指导学生自读、自思,他们才能以自己之力,了解自己生疏的诗文,以至进入古诗文所反映的历史生活中去。

为此,就有必要提出思考讨论题,让学生回答或讨论。

这对古诗文学习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方法。

思考讨论题可以兼及内容和语言两方面,一般的应侧重在内容的一面,可就人物、事件、情景、环境、背景和作者等各个方面,提出思考课题,让学生思索,发表看法。

古诗文学习中,可能争论的问题比学习现代文多,而且可能有极不相同的看法。

教师要提倡各抒己见,让学生不受拘束地发表见解。

这里,教师不要固执于先入为主的某些传统看法,而要留意当代语言学和文学理论的新学说,随时吸收科学的新成果,以作出更科学的解说。

当然,这种解说要严格限制在课文及其直接相关的范围内。

二、强化学生进行口译笔译   在既有课文注解又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让学生自己口译笔译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有效的。

口译必不可少,笔译则看课文的长短和时间的多少或译或不译,或全译或译一部分。

口译尤其是笔译中有错误或不完全的地方是自然的,不能期望完善的语译。

重要的是,只有学生自己译,他们才能深切地体验到古诗文的特点和妙处,才更利于真正掌握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指导语译时,一要提出较具体的要求,比如哪里是重点译部分,哪些词语句必须明确地译出之类。

二是只要求译出词语句中直接反映出的意思,不要求深入思想内容。

三、指导学生适时朗读   阅读的经常形态是默读。

朗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默读。

不过,对古诗文学习来说,朗读却有其独立价值。

我们的古诗文课文大都具有音韵美和节奏感,以及特有的气势和神采,而且篇幅短小,又特别适于朗读,占时不多。

尤其是诗词等韵文,不朗读几乎就体会不到它的最妙处。

学生和其他读者喜欢古诗文的原因之一,就是它的声音方面的美感。

对于我国朗读这一优良传统,在古诗文教学中,有必要继承和发扬。

四、指导学生读后感   指导学生读后感,是深化理解和发展想象力的好方法。

教学古诗文更是如此,读后感不要求写成意思完整的感想文,一般以写片断的感想为宜。

读后感的内容可包括:由文章内容产生的感想;由语言技巧产生的感想,由作者产生的感想,由历史背景产生的感想,由对现实的意义产生的感想等等。

不论哪种感想,都应是读后的自然流露,而不是憋出来的。

教师对可取的感想应给以鼓励,对不可取的感想给以指点,求得进一步完善。

古诗文教学的创新改革,犹如清新的春风,为语文教学带来生机和活力。

作为中学语文教师,一定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改革,真正实施创新教育。

要以古诗文为媒介,创新思路,转变观念,利用课堂教学和有益的课外活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古文化的殿堂,寻求里面无尽的宝藏,让古诗文这一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真正做到古为今用,为社会和谐发展奏出佳音。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