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儿童营养_学龄前儿童(4~6岁)的饮食与营养(二)

膳食清淡少盐,少喝含糖高的饮料      在为学龄前儿童烹调加工食物时,应尽可能保持食物原汁原味,让孩子首先品尝和接纳各种食物的自然味道。

为了保护儿童较敏感的消化系统,避免干扰或影响儿童食物本身的感知和喜好、食物的正确选择和膳食多样的实现、预防偏食和挑食的不良饮食习惯,儿童的膳食应清淡、少盐、少油脂,并避免添加辛辣等刺激性物质和调味品。

学龄前儿童胃容量小,肝脏中糖原储存量少,又活泼好动,容易饥饿。

应通过适当增加餐次来适应学龄前儿童的消化功能特点,以一日“三餐两点”制为宜。

各餐营养素能量合理分配,早中晚正餐之间加适量的加餐食物,既保证了营养需要,又不增加胃肠道负担。

通常情况下,三餐能量分配中,早餐提供的能量约占30%(包括上午10:00的加餐),午餐提供的能量约占1日的40%(含下午3:00的午点),晚餐提供的能量约占1日的30%(含晚上8:00的少量水果、牛奶等)。

学龄前儿童新陈代谢旺盛,活动量多,所以营养素需要量相对比成人多。

水分需要量也大,建议学龄前儿童每日饮水量为1 000~1 500 ml。

其饮料应以白开水为主。

目前市场上许多含糖饮料和碳酸饮料含有葡萄糖、碳酸、磷酸、咖啡因等物质,过多地饮用这些饮料,不仅会影响孩子的食欲,使儿童容易发生龋齿,而且还会造成过多能量摄入,不利于儿童的健康生长。

正确选择零食      对学龄前儿童来讲,零食是指一日三餐两点之外的添加的食物,用以补充不足的能量营养素

它是学龄前儿童饮食中的重要内容,应予科学、合理地选择和安排,社区医师和孩子家长都要注意这一点。

零食品种、进食量以及进食时间是需要特别考虑的问题。

零食选择时,建议多选择营养丰富的食品,如乳制品、鲜鱼虾肉制品(尤其是海产品)、鸡蛋、豆腐或豆浆、各种新鲜蔬菜水果及坚果类食品等,少选用油炸食品、果糖、甜点等。

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证正常体重增长      进食量与体力活动量是控制体重的两个主要因素。

食物提供人体能量,而体力活动、锻炼消耗能量

如果进食量过大而活动量不足时,则合成生长所需蛋白质以外的多余能量就会在体内以脂肪的形式沉积而使体重过度增长,久之发生肥胖;相反若食量不足,活动量又过大时,可能由于能量不足而引起消瘦,造成活动能力和注意力下降。

所以儿童需要保持食量与能量消耗之间的平衡。

消瘦的儿童则应适当增加食量和油脂的摄入,以维持正常生长发育的需要和适宜的体重增长;肥胖的儿童应控制总进食量和高油脂食物摄入量,适当增加活动(锻炼)强度及持续时间,在保证营养素充足供应的前提下,适当控制体重的过度增长。

这里需要特别指出,正如以上所述对于生长发育活跃的学龄前儿童,总能量供给与能量消耗应保持平衡。

长期能量摄入不足可导致儿童生长发育迟缓、消瘦和抵抗力下降,相反摄入过多可产生超重和肥胖,这两种情况都将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和健康。

因此,需要定期测量儿童的身高和体重(这点非常重要),关注其增长趋势,建议多做户外活动,维持正常的体重增长。

不挑食、不偏食,培养良好饮食习惯      学龄前儿童是培养良好饮食行为和习惯的最重要和最关键阶段。

帮助学龄前儿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合理安排饮食,一日三餐加1~2次点心,定时、定点、定量用餐;②饭前不吃糖果、不饮汽水等零食;③饭前洗手,饭后漱口,吃饭前不做剧烈运动;④养成自己吃饭的习惯,让孩子自己使用筷、匙,既可增加进食的兴趣,又可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独立能力;⑤吃饭时专心,不边看电视或边玩边吃;⑥吃饭应细嚼慢咽,但也不能拖延时间,最好能在30分钟内吃完;⑦不要一次给孩子盛太多的饭菜,先少盛,吃完后再添,以免养成剩菜、剩饭的习惯;⑧不要吃一口饭喝一口水或经常吃汤泡饭,这样容易稀释消化液,影响消化与吸收;⑨不挑食、不偏食,在许可范围内允许孩子选择食物;⑩不宜用食物作为奖励,避免诱导孩子对某种食物产生偏好。

家长和看护人应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帮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行为。

良好饮食习惯的形成有赖于父母和幼儿园教师的共同培养:①学龄前儿童对外界好奇,易分散注意力,对食物不感兴趣。

家长或看护人不应过分焦急,更不能采用威逼利诱等方式,防止孩子养成拒食的不良习惯。

②此时儿童右支气管比较垂直,因此要尽量避免给他们吃花生米、干豆等食物,以防异物塞入气管。

③此期孩子20颗乳牙已出齐,饮食要供给充足的钙、维生素D等营养素

要教育孩子注意口腔卫生,少吃糖果等甜食,饭后漱口,睡前刷牙,预防龋齿。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