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人深省的“印度现象”

印度与我国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在近代史上,都曾因落后而挨打,沦为被西方列强任意宰割的羔羊;中印两国都是发展中国家,都是人口大国。

然而,在短短几十年间,综合国力远远落后于我国的印度在一些领域正大步流星地前进着,有些发展指标赶上甚至已超过了我们…… 毕业论文网      一步到位不重复发达国家走过的老路      经济――从90年代中期开始提速升级。

印度1995年至1998年的GDP增长率已达6%—7%,估计在未来若干年将以7%—8%的速度增长。

如果按购买力评价法计算,印度国民生产总值1998年已经排在世界第5位,仅次于美、日、中、德四国。

印度出口的高速增长和出口产品的多样性,使其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日益提升。

出口产品额从1992年到1995提高了16.1%;外贸收入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例已由90年代初期的14.1%提高到中期的21%;贸易量由1994—1995年的630亿美元增至1996—1997年的800亿美元。

其进口贸易同样呈现上升趋势。

投资――正刺激着印度成为显赫的世界级大国。

印度具有极其良好的投资环境。

以往的基础设施项目都由政府经营,现在已开始向私人投资者开放,包括外国投资者。

目前,政府已批准外商在印直接投资电厂建设、发电、电力输送及电厂维修项目,外商持股比例可高达74%,允许私人、外商投资任何类型和大小的电力项目和运营输变电等,有的领域还允许持股100%。

科研――学术论文总数超过亚洲发展中国家的总和。

印度的科技人才约400万,数量居世界第3位。

在核能研究与应用、空间技术、遗传工程、农业科研、太阳能应用、前沿科学的研究等领域印度均名列世界前茅。

其所研究的课题涉及当今世界自然科学的17个大的领域

印度的科研经费总量虽然低于我国,但它注意突出重点,每几年集中力量做一件事,以至于承担国家科研任务的科学家的人均科研经费反而是我们的3倍。

技术――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软件出口国,拥有性能最好的民用遥感卫星的国家之一。

在信息技术领域中,印度大力发展软件产业,现在是世界上最大的软件出口国之一。

近几年,印度软件每年销售额的增长率均超过50%,去年软件出口额是39亿美元。

在空间遥感技术领域印度在1997年就发射了一颗遥感卫星,被公认为是当时世界性能最好的民用遥感卫星之一。

此外,在民用核技术领域印度在快中子核反应堆研制方面已远远领先于我国,并将在2001年建成50万千瓦的快中子核反应堆电站。

军事――以高科技实现三军现代化规划而成为有核的军事强国。

印度军力居世界第4位,武器装备比较精良,其中许多是进口的尖端武器。

目前,印度正在实施以高科技实现三军现代化的20年国防远景规划。

自1974年爆炸核装备以来,核武器技术的发展一直受到高度重视。

1998年5月,印度政府公开改变长期奉行的“最后一根导线战略”,突破“核模糊状态”,在不到48小时的时间里先后进行了5次核试验,成为事实上的有核强国。

四***良性循环,摸索出独特的发展新路      “绿色革命”的洗礼。

印度农业过去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粮食不能自给,粮食短缺严重制约了印度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定。

在这种情况下,印度政府依靠美国和世界银行的援助推行“绿色革命”,着重农业技术改造,同时对农业政策也有所调整。

从70年代到80年代的10年多时间里,印度政府除了推广“绿色革命”外,还采取增加农业投资、扩大农业信贷、提高农产品价格等大量措施。

不仅解决了印度粮食自给问题,还使印度粮食进口国成为粮食出口国,并极大地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白色革命”的洪流。

印度1995年牛奶总产量达6500万吨,仅次于排在第1位的美国。

若按当年印度人口计算,全国每人年均用奶70公斤,而城市人均用奶超过100公斤。

印度在牛奶生产方面取得如此成就,完全依赖于“白色革命”的巨大成功。

从1968年到1995年印度牛奶产量的平均增长率达到8.7%。

“蓝色革命”的波涛。

80年代以来,印度政府充分利用海洋资源,努力扩大海洋渔业的规模,同时大力发展淡水养殖鱼虾和人工养殖珍珠技术,向国内和国际市场提供更多的水产品,丰富人们的饮食结构,增加创汇,同时增加从业人员的收入。

“蓝色革命”的成果开始显现,海产品出口正以平均每年26%的速度递增,并迅速跻身于世界十大渔业国。

印度还将继续向深海挺进,力争使深海也成为它的重要渔业资源。

“信息革命”的浪潮。

印度的信息技术尤其是软件研究和开发技术已经走在世界前列。

印度1993年因特网用户仅1.7万,至1999年底已达900万。

个人拥有计算机数量每年增加30%左右,是1998年世界平均增长速度的两倍。

印度政府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对计算机行业的投资力度,大力拓展国内外市场,现已成为发展中国家计算机产业中屈指可数的佼佼者。

印度政府注重对计算机人才的培养。

为支持软件业的发展印度政府建立了17个软件科技园区,先后出台了108项政策。

目前,印度软件业正以每年递增50%的速度向前发展

四点启示在新世纪实现跨越式发展      未来之根在教室。

印度教育的发展具有良好的传统,高等教育达到了较高的水准。

作为世界上数量最多的人力资源储备库之一,印度科技人员的数量和素质在世界上得到了广泛赞誉。

印度政府提出了“经济发展植根于教育,未来之根在教室”等思想。

在过去的50年里,印度高等教育设施发展十分惊人,大学的数量已从独立之初的20所猛增到232所,各种学院7300多所,另外还有30多所相当于大学的机构。

动力之源在改革。

印度政府1991年7月出台了经济发展新纲领,公布了有关新经济政策,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公营企业结构性调整的力度,并推动货币和商业机构改革,加强对经济生活中贪污腐败的整治,努力减少贫困和失业,力争获得经济增长的高速度。

与此同时,实行开放经济,加快经济自由化进程,加紧吸引外资。

以往一些基础设施项目都由政府经营,现已开始向私人投资者开放,包括外国投资者。

致胜之道在创新。

印度“四场革命”的成功发展,不仅使自身行业得到大发展,更以此为龙头,带动了一大批相关产业的发展

在资金短缺、技术落后的情况下,突出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力量发展国家有巨大需求、市场前景广阔、产业关联度大的高新技术及其产业;抓住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带来的机遇,充分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后发优势,努力实现技术发展阶段性跨越。

后发之势在当代。

印度现象”告诉我们,历史包袱不能再作为我们发展缓慢的借口。

我们的眼光既要盯住欧美等发达国家,也要审视、研究印度等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之路。

选择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方式,通过技术创新,实施跨越式发展,迎头赶上发达国家,从而加快中华民族在21世纪的伟大复兴。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