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孝之本和忠之道|孝什么忠什么

孝之本忠之道

绍兴市农办 许志安。

习总书记在7.26重要讲话中讲到:“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此,要求每个中国人为之付出努力,特别是共产党人更应该尽责尽忠。忠与孝是紧密相关的,忠的根是孝,唯有孝的人,才能真正做到忠。《论语》的开篇第二段:有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百善孝为先。把党比作母亲是非常贴切的,对父母孝与对党忠,是家庭延伸到组织的必然结果。孔子对孝悌的论述,对为党尽忠尽责及当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其很好的当代价值。

一、对孝和忠的理解。

1、孝和忠是发自人内心在家和组织中最纯真和质朴的愿望。孝和忠是人的内在本质的客观呈现,是几千年来代代相传和为广大老百姓所认可并欣然接受的家庭伦理和社会道德规范,也是附合天道及人的最本源的精神需求。一个发肤受之于父母的人,如果不孝,那么这种人对单位及组织,就无忠可言。那种热衷金钱和权力,为达到一己私利,不择手段,甚至不惜触犯法律的人,为不忠不孝

2、孝和忠决定了人一生的作为。对“一日三省吾身”,时时告诫自己孝和忠,事事为子女做好榜样,这样的人让人尊重;对不孝不忠之人,即使钱多位高,也要擦亮眼睛保持警惕。不忠不孝之人必将被淘汰,厚德才能载物。为官者,贪污受贿、腐化堕落说到底就是最大的不孝不忠。

3、孝和忠切莫错过。人的生命有限,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如果在需要为父母尽孝的时候,无暇顾及,很容易错过尽孝的时光。如果为党工作不尽心尽力,虚度光阴,到了退休就很难有机会了。在孝上千万不要留下遗憾和悔恨;在忠上也要做到时不我待和只争朝夕,往往是错过了也就不会有了。

4、孝和忠定会使父母幸福而且担起实现党的宗旨的责任。子女孝必以父母亲幸福为出发点来考量,绝对不会夹杂私利而罔顾父母。习总书记在7.26中讲到:“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这就要求党员忠心耿耿,义不容辞地担起这个责任。

二、孝和忠应从何处入手。

孝与忠的关键是有没有这份心意,可以从身边的事做起,从容易的事做起,从小事做起

1、知父母之年和知党的历史。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孝从知父母的年龄、生日、喜好、兴趣乃至追求开始。忠则从知道党的历史、生日、性质、宗旨等开始。对孝来说,必须常回家看看,多陪伴老人家,多从精神上给予满足。对忠来说,干净、干事、尽责、担当,做为人民服务的公仆。

2、顺父母之心和遵循党的宗旨。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又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孔子在孝中讲究子女不能远离父母及对父辈的传承。如今,能够超越父辈,即使远离父母,没有子传父业,也是顺父母之心的一种新境界。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不违背父母的期望,也是孝。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是从宣誓入党的哪一刻起,就已将自己的心交给了我们伟大的党—母亲,落实在行动上就是拥护党的纲领和遵守党的章程,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随时为党和人民的利益牺牲一切。

3、时刻关心父母的身体和党的健康发展。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父母唯一担心的是儿女的身心健康,所以作子女的应保持良好的心态及健康的体魄,不让父母担心。而我们做儿女的也要经常关心了解父母的健康,让父母有病能及时得到医治。对党忠心,关心党的健康发展,就是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积极传播正能量,为党分忧,为民解难,清正廉洁。

4、用心让父母开心和使党更具生机和活力。一是在意见相左时,如何保持对父母的恭敬之心和对党的崇敬之情。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厌。” 如果对父母提出批评意见,而父母坚持己见,只能是尊重和服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执行中有不够完善的地方,党员也不能发牢骚或消极怠工,而是要通过正常的渠道真心实意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建议,如果不被采纳,也要愉快地接受,不能妄议,更不能苛责。二是对父母的孝在于用“心”。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不少人对父母的孝往往只停留在物质上的满足,而更重要的是让父母开心。对党组织,我们也不能只停留在完成党交给我们的任务,而应该处处为党着想,多做有益于党和人民的事。三是如何保持和颜悦色。子女在犯难、郁闷时,会在脸上表现出来,很容易伤到双亲。子夏问孝:子曰“色难。”要做到“色思温、貌思恭”,确实不容易。而党员在对组织提出批评意见时也要尽量心平气和,不愠不恼,这样党组织比较容易吸纳,从而提高党的生机和活力。

尽孝尽忠来不得半点虚假和掩饰。有道是“孝敬父母是自己的福”、“子不嫌母丑”;只有用心用力地去侍奉父母和为党尽忠,每个做儿女的和党的一员,才无愧于自己的人生。

2017年9月3日。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