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互动艺术研究

[摘 要]本文在总结课堂互动教学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有针对性地论述了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互动艺术三个方面的问题,即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和角色意识,加强师生交往,营造良好互动氛围及改进教学方法、手段。

[关键词]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课堂互动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师生之间结成互教互学的学习共同体。当今教师应是课堂教学的促进者和引导者,而非传递者和管理者。为了实现课堂教学的这一功能和教师的角色转换,增强课堂教学互动就是一个重要的条件和保证。

课堂互动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实现有着特殊的意义和作用,主要表现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情感与态度的转变;推动教学矛盾双方交互作用,促进学生“知”“信”统一,以及加强师生交往,促进学生行为实践能力的提高等方面。那么,如何有效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互动呢?

一、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和角色意识。

互动关系是主体间的关系,而非主、客体间的关系。因此,课堂互动要求师生关系由过去的主、客体关系转变为双主体关系。这种关系决定了教师学生都是作为主体与对方平等对话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真正实现从经验者到研究者、从主导者到引导者、从控制者到促进者、从传授者到反思者、从执行者到设计者的角色意识转变,这是保证课堂互动的前提。

二、加强师生交往,建立和谐师生关系,营造课堂互动的良好氛围。

教学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师生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的地位应由过去习以为常的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在平等基础上发展与学生交往关系,可以增强师生关系的融洽,从而为课堂互动营造良好氛围。

三、改进教学方法、手段,有效增强课堂互动

1.精心设计,统筹部署。教师在备课时应把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作为一项活动进行总体规划和安排,而不仅是进行知识讲授。全部的课堂教学设计要结合课堂教学目标整体考虑课堂互动的形式、时间分配、参与学生的层次及其他诸多细节问题。只有做到精心设计,统筹部署,才能保证课堂互动高效有序进行。

2.注意发问策略。教师发问是引发和维持师生互动最常用和易行的方法,也是展开师生互动的前提。但发问须注意“问题“的有效性、针对性。“问题”设计除要考虑“问题”的难度及其是否恰当等因素之外,还要能够通过提问引发学生思考和探究的兴趣,从而为有效调动课堂互动创造条件。

3.注意课堂语言艺术。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指出:要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事例、新颖活泼的形式,活跃教学气氛,启发学生思考,增强教学效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切忌用刻板生硬的语言进行空洞的说教和灌输,只有运用机智灵活、风趣通俗的语言,才能吸引学生,制造轻松和谐的课堂互动氛围。

4.注重当代大学生思想特点和思维习惯。大学生具有其年龄段和时代性的特征,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互动活动设计要充分考虑大学生思想及思维的特殊性,这样才能引发教学双方的共鸣。

5.开发利用学生生成资源。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主动探究思考而时常引发新的问题,这是一种生成资源。开发和利用学生生成资源是可行且必要的。教师要不断培养自己的教学机智,善于发现课堂教学中珍贵的学生资源并加以有效利用。

6.大力推进案例教学。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而言,案例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思想,并且对于有效实现课堂互动尤其关键,因为案例教学实质是开放、互动教学形式,强调学生的高度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要通过案例式教学,寻求理论联系实际的结合点,调动学生自觉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和锻炼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更加切合青年学生的特点,增强课程吸引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7.组织辩论辩论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有效方式。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中,组织辩论首先要精心选择合适的辩论题目,题目要有较强的可辩性。其次,即兴辩论应与有准备的辩论形式相结合。此外,教师要作出适当的、必要的引导和点评,组织辩论高效有序进行。

8.采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集声音、图象、视频和文字等媒体为一体,信息输入方便快捷,信息传递效率高并能利用多重信息输入渠道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在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中起着重要作用,也为营造积极良好的课堂互动氛围提供重要帮助。

当然,互动教学也对教师能力提出了挑战,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专业功底和广阔的知识背景,还要具有较强的教育机智。采用互动教学教师要将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把互动课堂教学面临的挑战作为科研的重要内容,这样就能做到教学、科研相得益彰。

本文为四川省教育厅2006年度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课题“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师生互动模式研究”(课题编号:CJS06—024)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侯良.课堂互动教师角色的转变[J].昆明大学学报,2006(3).。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