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75例不规则抗体筛查与输血安全

【摘要】通过用低离子凝聚胺介质法对7475例标本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使用谱细胞,采用间接抗球蛋白法进行抗体的特异性鉴定,并观察不规则抗体阳性率。

输血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之必要,在保证临床输血安全、减少溶血性输血反应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且采用方法简单、省时、易于掌握,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毕业论文网   【关键词】血清 不规则抗体 溶血性输血反应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608—02   随着输血技术的发展,血型鉴定试剂灵敏度的提高,由于ABO血型鉴定误差引起的速发性溶血反应发生率显著减少,而患者由于输血或妊娠免疫而产生的免疫抗体引起的迟发性溶血反应还时有发生. 不规则抗体是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对不规则抗体的检查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输血反应的诊断与预防,特别对有妊娠史和输血史的患者来说是确保其输血安全与生命安全的重要措施,我院自2014年6月开始对临床输血申请受血者着不规则抗体筛查,查出不规则抗体的结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检测 标本均来自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3月临床申请输血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血液标本,检测不规则抗体试剂是聚凝胺,标准筛选谱红细胞(I II III)由上海血液生物医药有限责任公司提供。

1.2 方法: 用低离子聚凝胺介质法进行抗体筛选,使用谱细胞,采用间接抗人球蛋白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并判断结果。

患者不规则抗体用谱细胞鉴定抗体类型。

X5型血库离心机,以3400rpm离心15—30秒,肉眼观察凝集度。

2 结果   通过对7475例不规则抗体检测,阳性病例36例,阳性率0.48%。

其中抗—E抗体c,6例,IgG IgM和补体 C3d, 8例,RH阴性,免疫性抗D,2例,自身冷抗体20例,对36例患者进行D抗原检测,阳性34例,2例阴性患者,其中一例患者是一位孕妇,怀孕6月,双胎,彩超示胎儿畸形,血色素60gl,血清抗体筛查阳性,经鉴定为免疫性抗—D,此患者血液中心选择缺乏抗体对应的RH阴性血液输注后未出现输血反应。

其次是一位慢性肾功能不全,肾性贫血的患者血液中心选择缺乏抗体对应的血液输注后未出现输血反应,其它D抗原阳性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同样选择缺乏相应抗原的血清与同型血液进行配血,输注后均为出现输血反应。

3 讨论   3.1 Rh血型 是继A、B、O血型发现后临床意义最大的一个血型,也是最复杂的血型系统之一。

Rh血型不合的输血,有可能产生危及生命的溶血性输血反应;Rh血型系统是红细胞血型中最复杂的一个系统,其免疫性仅次于A、B、O血型系统,是临床输血中发生迟发性溶血反应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临床应当认真填写患者输血史、妊娠史,患者如有多次输血、妊娠史,最好在输血前做抗体筛选试验,以确定患者体内抗体的类型。

供配血用的患者血标本,应当代表患者的当前免疫状况,因而必须在每次输血前48 h抽取,以供抗体筛选、交叉配血使用,这样才能防止迟发性溶血性反应的发生,确保输血的安全。

3.2 溶血性贫血 对于自身溶血性贫血患者其红细胞和(或)血清中含有自身抗体,或血清中含有冷凝集素者,抗体筛选也可以出现假阳性结果,但患者自身红细胞也有凝集,应与不规则抗体区别,以免延误患者输血治疗。

为防止个别抗体漏检现象,即使抗体筛选阴性者,交叉配血也应使用达亚美卡式血型试剂或聚凝胺等特殊介质,以进一步保证临床输血安全。

3.3 同种抗体是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的主要因素 在输血前应用达亚美卡式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试剂技术对患者标本进行抗体筛选,可以快速、准确的检出患者体内的不规则抗体,然后根据抗体性质提前寻找相合的血液

本文中患者筛选不规则抗体后及时同血站联系,提前准备了相合的血液

因此,笔者认为,对于需要输血患者进行抗体筛选,可以及早发现不规则抗体,从而提前准备相合的血液,以保证体内有不规则抗体患者及时用血,避免由血型不合引起的输血反应。

即使在没有谱细胞情况下,只要应用抗人球、酶或者达亚美卡式血型试剂进行交叉配血,选择相合的血液输注,也可保证患者的用血安全。

抗体筛查阳性患者输血,应选择缺乏抗体对应的抗原供血者的血液,为保证输血安全,在暂不能确定抗体性质的情况下,既使利用患者血清进行盲配,一定要保证选择合适的血液输注,为了提高输血的疗效,减少和杜绝输血反应的发生,不规则抗体筛选必须作为输血前的检查项目之一[1]。

参考文献   [1]池泉,郭永健,红细胞血型抗体输血安全,中国输血杂志,2008,21(8):650—651.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