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术 一代大儒

孙犁先生说:“汉武帝时,听信董仲舒的话,独尊儒术,罢黜百家,并不是儒家学说的胜利,是因为这些儒生,逐渐适应了政治的需要。

”(《如云集》)真是见道之言。

不过儒生的变化之外,儒术的性质也是起了变化的。

因为汉武帝的尊儒术,并非将儒术作为学术来尊,而是把它看作一种权术,这在《汉书・公孙弘传》中已经说得明白:“于是上(武帝)察其行慎厚,辩论有余,习文法吏事,缘饰儒术,上说之。

”颜师古特别在“缘饰儒术”句下注道:“缘饰者,譬之于衣,加纯缘者。

”又武帝行封禅,“乃自制仪,采儒术以文焉”。

(《儿宽传》)儒术缘饰之用,又似乎渐为“成法”,为君臣上下所熟练运用。

《汲黯传》所云:“上(武帝)方向儒术,尊公孙弘,及事益多,吏民巧”,颇令人寻味。

又如《张敞传》于传赞中称道敞“履忠进言,缘饰儒雅”(敞为宣帝臣,而宣帝本不喜儒);《匡衡传》日“衡为少傅数年”,“及朝廷有政议,傅经以对,言多法义,上(元帝)以为任(颜注:任,堪也)公卿)”。

至王莽当政,“诵六艺以文奸言”,更将儒术的“缘饰之用推向极端。

儒生儒术被正式纳入政治轨道之后,大抵逐步形成了这样两套系统一为行动系统一为语言系统

因此,虽然是施暴政的专制统治,也照样可以把本来是主张德政、仁政的儒家学说奉为信条。

儒学被条理为一种通行的语言,供一切公开场合的使用;而在这一套标准符号下面,是可以运载各种各样的实际目的的。

后来程颢作王霸之辨,说:“故诚心而王,则王矣。

假之而霸,则霸矣。

二者其道不同,在审其初而已。

”欲在出发点上区别王霸,仍是书生之见也。

4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