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植物乳杆菌隐蔽质粒的测序和注释

作者:潘渠 胡袁 邓林 雷舜 胡晓梅 胡福泉。

【摘要】 在植物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CICC 6002)中发现了1个隐蔽质粒(pLP2111),并将其克隆到pUC 18质粒上进行测序序列分析表明pLP2111大小为2 111 bp; 仅有1个ORF,编码1个37.0 kDa的复制蛋白; 有1个17 bp的重复序列重复了13次。BLAST结果显示pLp 2111和植物杆菌CCM 1904菌株的pLP1质粒相似性最高,为99 %,pLP2111比pLP1大18 bp.pLP2111可能构建为良好的乳杆菌或乳球菌异源蛋白表达载体

【关键词】 植物杆菌; 隐蔽质粒测序; 注释。

【Abstract】 The complete nucleotide sequence of a cryptic plasmid isolated from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strain CICC 6002 has been determined.The plasmid,designated pLP2111,has 2,111 bp,encodes a 37.0 kDa Rep protein and has a 17 bp sequence repeated 13 times.The result of BLAST showed that pLP2111 is 99 % identical to pLP1 (2,093 bp) of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strain CCM 1904.The pLP2111 may be constructed as a good heteroexpression vector.

【Key words】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cryptic plasmid; sequence; analysis。

植物杆菌作为乳杆菌的一员,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降低机体胆固醇水平、帮助消化和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的生理功能,对人体健康有益; 而且该菌已被广泛用于青贮饲料、肉类和蔬菜的乳酸发酵中。目前,其基因工程改造是研究热点,例如将其改造为可口服的疫苗投送载体和酶投送载体。但是,由于乳杆菌转化效率远低于大肠杆菌,导致其转化成功率低、重复性差,成为基因工程改造的难关。寻找新的质粒,从而构建转化率高的表达载体是促进乳杆菌基因工程发展的方法之一。

自从1976年Chassy[1]首次在乳杆菌中发现质粒以来,已经有上百个乳杆菌质粒被发现,大小从几千个碱基对到几十万个碱基对都有,其中多数为隐蔽性质粒,少数质粒与某些表型,如抗药性、糖苷代谢、糖代谢、氨基酸代谢、细菌素产生与免疫等密切相关。在Genbank数据库中,登录有13个植物杆菌质粒的完整序列(见表1)。发现新的质粒植物杆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有重要的意义,尤其在构建新的植物杆菌表达载体上。

本研究从植物乳酸杆菌CICC 6002菌株中分离了一个隐蔽性质粒,并进行了测序和注释工作,该质粒有可能构建为良好的表达载体

1 材料和方法。

1.1 菌株质粒

植物杆菌CICC 6002菌株购自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培养条件为:在37 ℃下,于MRS培养液[11]中静置培养24 h.大肠杆菌DH5α菌株由本实验室保存,培养条件为:在37 ℃下,于LB培养培养过夜。质粒PUC 18为本实验室保存。表1 在植物乳酸杆菌中发现的质粒列表。

1.2 质粒提取

离心收集植物杆菌CICC 6002的菌体,用华舜质粒提取试剂盒(华舜,上海)提取质粒。不同于说明书的步骤是:用GTEL溶液(葡萄糖 50 mmol/L ,TrisCl 25 mmol/L,EDTA 10 mmol/L,溶菌酶 10 mg/mL,pH 8.0)代替solution I重新悬浮菌体,并在37 ℃温育15 min,以破坏该菌细胞壁的肽聚糖层。使用华舜胶回收试剂盒分离纯化各质粒条带。

1.3 构建测序载体

经预试验确定植物杆菌的该质粒具有一个EcoRⅠ酶切位点。对该质粒载体质粒PUC 18使用EcoRⅠ(farmentas,MBI)分别进行酶切,并将酶切产物用T4DNA连接酶连接。连接产物电转化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电转化产物涂布于含青霉素、IPTG和XGal的LB平板上,培养18 h后挑取白色菌落培养提取质粒。经酶切鉴定后,送上海生物工程公司测序

1.4 序列注释。

利用BLAST序列比对工具对Genbank数据库中所有核酸序列比对,检索该质粒和已知乳杆菌质粒的同源性。利用DNAStar软件标注该质粒可能存在的开放阅读框(ORF)。利用DNAclub软件标注该质粒的重要酶切位点。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