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螳螂不归家” 不归家的动物

在东北的武术界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老话――“螳螂不归家”。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大意是说,单练螳螂拳的人不容易成为大家。

言外也有“师傅的思想保守,门户之见重,弟子难成才”之意。

例如:当年的黄永凯先生,在得知弟子林世钦又师从陈德善练习自由搏击术之后,由于门户之见便不再教林世钦了。

林世钦后来则以技击术成名。

在东北各地,会练崩补、乱截、梅花路、八肘、摘要这几套拳法的人很多,以此成为名家的人却极少。

早年问,螳螂拳师傅们在教拳时,一般均不给徒弟拳谱和做理论上的指导。

师傅怎样教,徒弟就怎么学,即使有疑问,当徒弟的也不敢多问“为什么”,若是徒弟师傅沾亲带故的话,情况则会好些。

“宁传一手,不传一口”的现象相当普遍,有幸能从师傅那里得到螳螂拳谱做为练功指导的徒弟是很少的。

师傅们将拳谱看得很重,甚至到了“秘惜甚于珠玉”的程度。

上世纪80年代武术挖整”时期,山东烟台有人捐献了一本《螳螂拳谱》的抄本,署名崔彭年撰,时代不详,当时参加“三献”拳谱资料鉴定工作的武术学者马明达先生后来撰文称,该拳谱的作者具有深厚的武学素养。

(笔者注:可能马明达先生不知道崔彭年就是崔寿山先生

)这个拳谱的不同抄本多有流传,传抄日久不免有多处字句上的错讹与脱漏。

先生非常希望有人能担当起整理出版这本拳谱的责任,以广传播。

先生遇到螳螂拳名家于海先生时还探讨过此事,于海先生也深有同感。

这本《螳螂拳谱》和辽宁的《通背拳谱》其后均获得当时武术挖整”的最高奖项――“一等雄狮奖”。

时间已过去二十年了,《通背拳》(武术文库本)已出版近十年,而这本《螳螂拳谱》依旧“躺”在体育总局武术管理中心的资料库中“沉睡”。

另一方而,该拳谱的各种手抄本通过不同的渠道在螳螂拳的爱好者中传抄着,错讹之处也越来越多。

比如,拳谱中的“闪赚腾挪”被抄成了“闪转腾挪”。

崔寿山先生的确是武学大家,他对“闪转腾挪”的解释堪称经典。

在此援引如下:“闪者,如灯炸目瞬,见像而化,杳无可寻。

掌拳肘膝,俱宜用之。

若只是作闪躲,则辜负此字矣。

赚者,哄也;腾者,搁也;挪者,移也。

俱有闪字在内。

”由此可见“闪”是螳螂拳较有特点的一种技法。

无独有偶,在日本人精心制作的“电玩世界”享誉世界的三维(虚拟现实)格斗游戏《VR战士》中,特别地将其中使用螳螂拳技的人物(里昂)单独设定有侧闪的功能。

日本的游戏制作者为制作这款节目,竟特意到山东去学习螳螂拳,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日本人对螳螂拳技(精微之处)的理解是相当到位的。

长期以来,港台及海外一直比较重视螳螂拳相关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所出版著作也比国内出版的为多。

据笔者的统计,国内从武术挖整”开始至今所公开出版螳螂拳著作有十种,而港台海外所出版螳螂拳著作至少有四十种。

“广东人黄汉勋曾把罗光玉传授的螳螂拳技术和理论整理成近三十种螳螂拳出版”(语见松田隆智著《图说中国武术史》)黄汉勋的著作,从螳螂拳谱、缺秘、随笔,到躲刚、插捶、崩步、梅花手,再到子午剑、燕青单刀、出洞、偷桃、醉罗汉等等……形成一个完整的螳螂拳资料系列。

与其相比,周内诸派传人的著作的确太少了。

近十年来,海外的螳螂拳爱好者仍把研究的重点放在了螳螂拳技术动作的精练与发力方面。

与此相反,国内各派的螳螂拳传人还在不停地争论着“谁是正宗”――这个毫无意义的问题。

武术的传承,应该像科学技术的传播那样,走科学化和现代化的道路,如此才能有发展。

自秘与自闭,是死路一条。

封建的宗法思想和师徒制,已不可能适应当今的信息时代。

很难想像一个“把势篓子”的心胸,他能培养出武学大家来。

学拳先须明理,盲修蛮练不但拳技没有长进,还有可能把身体搞坏。

明理而后练,这是形意拳的长处。

螳螂拳廊该向其学习!   形意拳之所以能在七十多年间(从李洛能艺成算起)传遍大江南北,培育英才甚众,这和李洛能宗师开明的思想是分不开的,李洛能成功的做法有两条。

一是有教无类;二是拳谱公开。

少林寺的《捶把十要决》就是形意拳拳谱,七拳十四处打法,几乎所有练武术的人都知道。

形意拳以“二十四校”做为校正身体各部的要领,以丹田功做为培养劲力的源泉。

拳意一旦上身,拳技即有所成就。

技法得理则正,技法违理则错。

李镜斋本是一儒者,60岁学形意拳,7年后竟成为大师。

这都是按理而练所获得的良效。

反观螳螂拳的传人们,连整理出版一本现成拳谱的工作都懒得去做,何谈将螳螂拳发扬光大呢?再优秀的拳法,若是推广的工作做得不好的话,也是没有前途的。

杂志上登载的有关螳螂拳的文章中,大多数的内容是讲源流论师承,我的师傅是谁师爷又是谁……如此之类。

关于螳螂拳技与理的具有学术功力的文章,几乎见不到。

螳螂拳的传人们,不能够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进而失去大量的爱好者,以致于学练有成者日渐稀少,那可真就应了“螳螂不归家”这句老话了。

螳螂拳诸派传人能以之为戒。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