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外语教师反思性教学与专业发展的调查研究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 通过对湖南省四所高校180名外语教师反思教学及其专业发展状况进行调查后发现:大多数大学英语教师反思意识淡薄,即使反思也缺乏合作性与批判性。而批判性反思教学能促进外语教师专业发展,因此,大学外语教师有必要更新教育理念,培养自己的反思意识,并践行反思实践,提高反思能力。此外,营造反思氛围和促进合作反思也非常重要。

[关键词] 大学外语教师反思教学教师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3)06−0091−04。

一、研究背景。

我国的大学外语教学改革在不断深化,这对教师专业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传统的“自上而下”的发展模式已不能满足大学外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20世纪80年代,一种新型的“由下而上”的教师专业化发展模式在英美等国家兴起,引起了各国教育界的重视。[1]该模式强调教师在其专业化发展的过程中立足于以自我为资源,在反思中成长。自此,如何通过教学反思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成为教育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本文拟从大学外语教师反思教学专业发展现状出发,探讨反思教学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

反思教学”源于美国教育哲学家杜威(Dewey)所提出的“反省性思维”,但这一概念正式用于“教育教学”领域还得益于美国学者萧恩[2]。萧恩认为,反思教学教师从自己的教学经验中学习的过程。自萧恩首先提出“反思性实践”的概念以来,众多研究者从反思教学的内容、对象、过程模式、反思策略、反思教师培训、反思教学评价标准等方面进行探索,以期能有助于外语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与此同时,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流行。受其影响,“外语教师发展”的研究热点从外语教学理论的建构和教学技能的训练转向对外语教师自身已有的知识结构、思维模式和教学能力习得等方面的研究,即外语教师思维的研究。这将研究者的注意力转向注重外语教师专业发展途径。在这些研究者中,值得一提的是华莱士(Wallace)[3],他提出了外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反思模式。这一模式强调,教师自身的理论知识和经验是教学实践与反思的核心理论基础,也是教师自我发展的原动力。另外,理查兹(Richards)[4]指出,有效的教学由于涉及高层次的认知过程,因而不可能直接得到传授,教师必须通过批判性反思,才能生成自己的教学理论和假设。

近年来,外语教学研究界对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在中国也有所增加,但外语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基本上还处于“自上而下”的模式。此外,对教师素质的研究大多围绕外语教师应该拥有的显性知识与专业素质培训之间的关系而展开,而对隐性知识与专业素质之间的关系探讨不够,没有充分注意到我国外语教师专业成长实质上是一个长期、渐进和阶段性的过程,也应该是一个外语教师自身不断探索并实施反思教学实践的过程[5]。关于反思教学的理论研究,我国学者已从反思教学的特点、条件、实践、实施过程等方面进行了研究[6],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思辩色彩重,定性研究多;实验和应用研究少,高水平的实验、应用研究更少;介绍国外研究成果多,但适合中国本土特色的研究成果少。反思教学之于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已不言而。

[收稿日期] 2013—09—12;[修回日期] 2013—11—10。

[基金项目] 湖南省教育科学院十二五规划课题“高校外语教师合作反思型自主发展模式研究”(XJK013CGD059);湖南省教育教改课题“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例研究”(湘教通【2013】223号)。

[作者简介] 彭晓娥(1973—),女,湖南洞口人,湖南商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教师专业发展.

喻,但大学外语教师反思意识及反思实践情况到底如何?反思教学是否真正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本研究主要针对这两个问题展开调查,并试图为大学外语教师开展反思教学、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提供启示和建议。

二、研究方法。

在前人研究以及本研究假设理论的基础上,考虑到教学实践的复杂性,部分工具的研制和调研过程会体现演绎法和归纳法的有机结合。

(一)研究工具。

研究主要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定量研究的形式为问卷调查,调查表的设计根据布鲁克菲尔得(Brookfield)[7]提出的反思教学的四个视角,具体包括:自我反思提供的视角学生和家长提供的视角同事的感觉和经历提供的视角、教育文献提供的视角。定性研究为半结构性的面对面的深度访谈访谈内容用录音笔录下并转写。

(二)研究对象。

调查对象为湖南省四所高校的180名外语教师。其中,性别结构符合大学英语教师的特点,女性占多数,136人,男性占极少数,仅44人;就教龄而言,88人长达10年,92人低于10年。另外,选择了4名教师参与深度访谈

(三)数据收集及过程。

数据收集主要来自于问卷调查、半结构的深度访谈教师教学日历及学生的反馈。对问卷调查的结果采用Likert五级量表和SPSS12.0进行数据录入和分析。统计方法主要有描述统计、信度分析和相关分析。访谈所获得的文本数据采用主题归纳法及演绎法。调查问卷的量化分析与访谈的质性分析相互补充,相互验证。

三、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外语教师反思教学的实施情况。

1. 自我视角学生视角、文献视角同事视角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表1 积差相关分析(Correlations)。

自我学生文献同事

自我视角Pearson Correlation1.276**.481**.253*。

Sig.(2—tailed)(显著性)..007.000.018。

N(人数)180180180180。

学生视角Pearson Correlation.276**1.431**.007。

Sig.(2—tailed)(显著性).007..000.922。

N(人数)180180180180。

文献视角Pearson Correlation.481**.431**1—.001。

Sig.(2—tailed)(显著性).000.000..970。

N(人数)180180180180。

同事视角Pearson Correlation.253*.008—.0011。

Sig.(2—tailed)(显著性).018.922.970.

N(人数)180180180180。

表1中的**表示相关系数<.01,各因素之间成显著正相关;*表示相关系数<.05,各因素之间为非显著性相关。从表1的相关系数,我们可以看出,教师本人的自我反思学生反思和文献反思都成显著正相关,但并非与同事反思构成显著正相关;学生反思与文献反思相互成显著正相关,但与同事反思为非显著关系。这说明,教师自我反思不能孤立存在,与其他因素之间是相互往来、相辅相成的;教师除了自我反思之外,还可以采用通过学生及文献的角度进行反思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效能,但通过同事视角,即邀请同事进课堂,为自己的教学提供建议等,在大学外语教师教学反思中不一定要进行。

2. 大学外语教师自我反思的情况。

表2 大学外语教师进行自我反思学生反思、。

文献反思同事反思的情况。

选项A (N/%)B (N/%)C (N/%)D (N/%)。

自我反思180/33.3228/42.2112/20.820/3.7。

学生反思154/21.4351/48.8162/22.553/7.4。

文献反思40/11.1139/37.1191/27.986/23.9。

同事反思333/26.4411/32.6383/30.4133/10.6。

表2中N为选择参与这一项目的人数;A为选项“从不”,B为“偶尔”,C为“经常”,D为“一直这么做”。自我反思调查结果显示,33.3%的人没有习惯写教学日历或课后以教学报告的形式来反思自己的教学,也不知道如何去进行自我反思,42.2%的人偶尔撰写教学报告,但更多情况是学院要求撰写,只有3.7%的人总是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自我反思。深度访谈进一步表明,习惯自我反思教师,每堂课后,他们都会对自己的教学情况以教学日历的形式进行一个简短的反思,在必要的情况下,会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学生视角进行反思的情况如下:21.4%的人从来都没有以调查问卷的形式或要求学生以匿名书信等形式来反映对教学的看法或要求;48.8%的教师曾经要求学生以匿名的形式进行教学反馈,但因为学生的措辞严厉等原因,不能坚持;只有7.4%的教师能经常以这些方式从学生视角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访谈中,经常通过学生视角反思自己教学教师教学效果不错,在学生评教中,得分较高。通过文献反思自己教学行为的结果表明,约50%的教师会经常通过网络或文献资料来了解新的教学理论,用前沿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学,一半的教师没有养成以文献的视角反思自己教学的习惯,其中一部分人认为外语教学就是把相应的语言知识传授给学生,懂不懂教学理论无关紧要,一名外语教师,只要有扎实的外语知识就足够了。另一部分人意识到教学理论的重要性,但不知怎样获得这些理论并如何指导自己的教学。而访谈内容证实,一名受学生喜欢的外语教师不仅要拥有扎实的外语功底,还应该具备一定的教学理论,运用教学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通过同事反思教学的结果显示:26.4%从来不主动邀请同事走进自己的课堂或向同事请教教学中存在的问题;40%左右的人曾经向同事请教过教学问题;只有10%左右的教师一直坚持这么做。访谈结果表明,集体听课、评课,实实在在的教研活动对教师教学能力尤其是新手教师非常重要。

(二)反思教学与大学外语教师专业发展。

1. 大学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状况调查。

表3 大学外语教师专业发展情况。

选项A (N/%)B (N/%)C (N/%)D (N/%)。

1051/28.380/44.439/21.710/5.6。

1734/18.990/5047/26.19/5。

2130/16.7110/61.138/21.12/1.1。

2221/11.713/7.28/4.44/2.2。

表中10为在教学中能否注意在教育者、学习者、指导者、研究者等不同角色中进行转换;17为是否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总结经验,把教学体会撰写成科研论文;21为最近三年中发表的论文数;22为曾得过的教学及科研奖励。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只有20%左右的教师能注意到不同角色的转换,认为外语教师不仅仅是教育者,更应是终身的学习者、研究者,只有立足课堂,从课堂中发现问题,并在相应的教学理论指导下,着手研究,才能真正把课上好。也只有这样,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才能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才有可能实现。然而,80%左右的教师不能或很少注意到角色转换的重要性,这些人中,一些是根本就没有这种意识,一些有这种意识,但是缺乏理论指导,不知如何转换;70%左右的教师不能把教学体会提升到理论的高度,撰写成科研论文,不知道怎样做科研,把科研与教学脱离,认为自己的科研不好是因为课太多。在最近三年中公开发表论文三篇以上的只占20%左右,16.7%的教师近三年都没公开发表科研论文。只有11.7%的教师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获得过教学奖,7.2%的教师获得过学术论文奖,4.4%的教师获得过优秀教师奖,仅2.2%的教师获得过其中两个以上的奖励。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