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在宫颈癌患者术后合并尿潴留护理探讨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干预对宫颈癌广泛根治术后尿潴留的作用。方法:将80例宫颈癌需手术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术后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在手术后置只进行常规的护理,观察两组术后残余尿量、插尿管天数、尿潴留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在术后残余尿量、插尿管天数、尿潴留发生率指标上均小于观察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宫颈癌术后患者进行腰部、腹部及盆底肌肉锻炼,加强心理护理及留置导尿护理,可促进术后自主排尿功能的恢复,预防和减少尿潴留的发生。[关键词]宫颈癌尿潴留术后护理宫颈癌是我国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居我国女性生殖器官恶性肿瘤的首位,对Ib期—Ⅱa期患者,主要采取根治性手术治疗。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膀胱功能障碍,导致术后尿潴留,其发生率达50%【1】。我们对80例患者术后进行了有计划的护理干预,对预防与减少尿潴留有积极的影响,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 我院从2007年9月—2008年6月共收治宫颈癌患者80例,术前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宫颈癌Ib期以下,且计划行广泛全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40例,年龄30岁—56岁,平均年龄44.25岁;对照组40例,年龄29岁—60岁,平均年龄43.48岁。1.2研究方法 将80例宫颈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采取个体化护理干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两组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3护理方法1.3.1个体化护理干预内容包括:⑴盆底肌肉的锻炼 ①缩肛运动:指导患者在不收缩下肢及臀部肌肉的情况下自主收缩耻骨、尾骨周围的肌肉(即会阴及肛门括约肌) ,每次收缩6—10s,做30—50次,共5min。再快速一缩一舒200次, 3—4次/d (早、中、晚及睡前各1次)。②排尿中断试验:每次排尿分几段排尽,锻炼膀胱内外括约肌、逼尿肌的收缩和协调能力。⑵运用Valsalva屏气法及Grede手压法 ①Valsalva屏气法[2]:患者采取坐位,身体前倾,腹部放松,训练患者收缩时腹压的方向向膀胱及盆底用力,促使尿液排泄。②Grede手压法[3]:双手拇指置于髂嵴处,其余手指放在下腹部膀胱区,先于下腹部膀胱区按摩数十下,刺激充盈的膀胱收缩,再用力向盆腔方向压迫,以增加腹压,间接增加膀胱内压,帮助排尿。⑶膀胱逼尿肌的锻炼 术后留置导尿管14d,其中术前12d为长期锻炼,使膀胱充分休息,最后2d每3—4h锻炼1次,以锻炼膀胱收缩功能。1.3.2 尿潴留诊断标准尿潴留是指术后14d 以上仍不能自行排尿或虽能自行排尿但残余尿量100ml。1.4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定性资料比较用χ2检验,定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后膀胱功能指标比较, 结果见表1。表明观察组的术后第7天残余尿、术后第10天残余尿和插尿管天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 均0.05)。表1 两组患者膀胱排尿功能指标比较组别例数术后第7天残余尿(ml)术后第10天残余尿(ml)插尿管天数(d)观察组4051.70±15.5047.35±15.2512.5±3.5对照组4067.35±20.0560.15±20.3518.5±4.5。

2.2两组患者拔尿管后尿潴留情况比较,见表2。实验组有3 例发生尿潴留,发生率7.5%,而对照组有11例发生尿潴留发生率为27.5%,明显高于实验组。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表2 两组患者术后尿潴留发生率的比较组别例数尿潴留X2值P值发生未发生实验组403375.540.02对照组401129。

3讨论宫颈癌在女性生殖癌瘤中居首位, 是癌症造成妇女死亡的第二位原因。为了挽救病人的性命, 临床每年都要为较多的早期宫颈癌患者行广泛性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而尿潴留宫颈癌根治术最常见的并发症,所以,护理人员必须了解宫颈癌术后容易引起尿潴留及掌握出现尿潴留时的各种对策,以便对要进行该手术的病人做好术前心理指导,使病人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并在术后能积极配合尿潴留的处理。在手术后,还要将辅助教育系统贯穿于留置导尿的全程,使病人及家属积极参与自我护理活动。

4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