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邓小平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摘要】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他第一个提出先“建立小康社会”,然后在建国100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他开辟改革开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正确发展方向的历史基础;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基的邓小平理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正确指导思想的历史基础;始终坚持和发展而尚未完全明确其概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制度的历史基础;规划未来中国发展宏伟愿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正确战略目标的历史基础。

【关键词】邓小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基础。

【中图分类号】A84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0351(2014)03—0005—18。

中华民族是屡经大难而不断兴盛的民族。如果说19世纪是中华民族在近代由盛而衰的拐点,那么20世纪则开启中华民族由衰始盛的转折。在这个世纪,推进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事业有三大历史伟人。首先是孙中山。他第一个喊出“振兴中华”口号,通过辛亥革命打开的进步闸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斗争史揭开了新的篇章。第二个是毛泽东。他领导中国人民建立新中国,第一个宣布“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它的初始目标——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第三个就是邓小平。他领导中国人民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第一个提出先“建立小康社会”,然后在建国100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开始富起来,正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更高目标——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阔步迈进。

习近平同志说:“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1]。这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结果。邓小平和以他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所开创和发展起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无疑为此奠定了最直接、最现实的历史基础。

一、开辟改革开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正确发展方向的历史基础。

中国在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任务后,毛泽东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对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艰苦探索,尽管取得许多基础性成就,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若干重大问题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因而经历了不少曲折和挫折。“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面临着向何处去的艰难抉择,是继续走封闭僵化的老路,或是走改旗易帜的邪路?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庄严宣告:“走自己的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984年6月,他明确指出:我们现在走的“这条道路叫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相信,这条道路是可行的,是走对了。”[2]65—66党的十三大完全接受邓小平的这个称谓,并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的十六大简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视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实现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伟大实践成果。从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思想,成为凝聚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和强大动力,成为引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事业的新路。

党的十八大在十七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了明确界定的基础上又与时俱进地丰富了其内涵,并有新的规范表述。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3]11这个概括的内容包括“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五位一体”的全方位建设,以及建设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但核心和灵魂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其他都是为了它的要求而展开和需要实现的。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没有“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因此,那种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空洞化的倾向是不可取的。离开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就不存在所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邓小平对于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除了赋予它以科学称谓之外,至少还有三大特殊贡献。

(一)率先提出并始终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灵魂——“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思想。

1.关于“以经济建设中心”。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拨乱反正的伟大历史转折,首先就是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变为“以经济建设中心”。还在1978年9月北方之行发表的讲话中,邓小平就提出:现在中国面临的最迫切的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要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在被视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中,他提出要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确定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中心”的转变,把努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之后,他不断指出:“现在要横下心来,除了爆发大规模战争外,就要始终如一地、贯彻始终地搞这件事,一切围绕着这件事,不受任何干扰”。“我们全党全民要把这个雄心壮志牢固地树立起来,扭着不放,‘顽固’一点,毫不动摇。”[4]249还说:“离开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就有丧失物质基础的危险。其他一切任务都要服从这个中心,围绕这个中心,决不能干扰它,冲击它。过去二十多年,我们在这方面的教训太沉痛了。”[4]250现在就是要硬着头皮把经济搞上去,“坚持发展生产力,始终扭住这个根本环节不放松,除非打起世界战争。即使打世界战争,打完了还搞建设。”[2]64邓小平的这个思想斩钉截铁,义无反顾。这是对历史教训的深刻反思,此后从来没有改变过。那种将科学发展观同经济建设中心对立起来,而非难经济建设中心的看法是非历史主义的。

2关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个基本点邓小平在新时期伊始强调的一个重要思想。尽管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是党的一贯立场,但它作为一个特定的整体性政治概念提出,则是邓小平一大贡献。在1979年3月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他指出:在思想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实现现代化的根本前提。随后又指出:这是我们立国和团结全国人民奋斗的根本。[2]44后来讲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就是由此而来。邓小平提出的四项基本原则明确了我国走什么路,实行什么制度,谁是领导力量,用什么思想作理论指导等根本问题,因而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