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创新趋势

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创新趋势。

在目前的国际贸易中,融资业务并非全新的领域。随着时代的变化,国际贸易合作双方的关系也在潜移默化的发生着变化,而出现关系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电子互联网商务的出现和发展,所以我国融资业务若想得到长远的发展,就要加强对国际市场和技术等因素的关注,才能保证我国贸易融资业务进一步深化和发展。   1 国际贸易融资的内涵和特点   1.1 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内涵   在进行贸易出口中,为了保证贸易活动顺利进行,就需要一个短期的融资方式,所以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应运而生。从狭义的本文由收集整理角度分析国际贸易融资,它就是一些外汇银行贸易进出口商提供一些以贸易背景为依托的短期贷款、信用证及托收等业务,便于进出口商办理长、短期融资业务。而从广义的角度分析,国际贸易融资就是在国际贸易的各环节中所出现的现金流量和信用的融资活动。在国际贸易融资中,其资金的主要来源是以进出口商贸易活动中共同约定的现金流入,而履行凭证便是在结算时所提供的金融和商业单据。国际贸易融资所包含的方式主要有进出口信用证、信托收据贷款、打包放款、进出口押汇及担保等业务。在国际贸易融资中,融资活动开展的主要对象为进出口贸易,所以其主要围绕进出口商开展。国际贸易的范围是,进出口商无论从事何种行业,只要是与其他国家的进出口商发生贸易往来并出现融资活动,都可以称作为国际贸易融资。   1.2 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特点   从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在进出口活动所处的位置来看,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属于融资业务,但是相比其他的融资业务融资模式存在着极大的不同,具有自己独有的特点。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不仅收取一定的手续费,主要还在于提供资金融通给客户。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把传统的中间业务融资业务进行了完美的融合,是集融资和结算于一体的综合金融服务。   通常对于银行来说,普通的中间业务所产生的风险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相比其他的中间业务,其所存在的风险比较大,在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中,其风险程度会随着结算方式的不同发生着变化。另外,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在信用业务中的影响也是不同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是将传统中间业务融资进行了融合,所以信用业务也就蕴含在其中,从而也推动了信用业务的发展。   相比传统的贷款方式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具有较强的自偿性。在传统的贷款中,银行为了降低风险,通常会参与到企业的各个环节中,一旦其中的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将会给企业和银行带来不可避免的风险问题。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所具有的高收益、低风险,主要因为对资本的依赖程度比较低,没有生产这一环节,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中所体现出来的风险主要集中在销售环节,但是在国际贸易中,销售这一环节已经完成,所以具有极低的风险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所体现出来的能够快速参与到贸易中、贸易背景和还款来源比较明确以及周期短、风险低和较强的流动性等特点,成为了银行最喜爱的融资方式。   2 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现状   2.1 融资业务技术落后   目前,我国众多的外汇银行依然采用较为传统的融资模式,其运用的技术还比较落后。银行和企业之间缺少共有的信息平台,缺失科学、有效的技术将企业和银行进行连接,并且在进行数据传输时有一定阻碍,不能动态共享,且国内银行所使用的电子商务技术比较落后,不能达到市场和客户快速发展的要求,导致双方缺乏有效、及时的沟通,致使融资期限和贸易期限存在时差,给外贸企业带来损失。   2.2 国际贸易融资方式比较单一   当前国家贸易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所以为了满足当今快速发展的国际贸易,便需要多元化的国际贸易方式与之相適应,但是当前我国国际贸易方式比较单一。我国的国家贸易所采用的方式还是以传统为主,即信用证结算与融资融和的模式,都是采用最简单的方式,如打包放款和进出押汇等,一些比较先进的方式,如国际保理、风险参与、中长期福费廷等,在国内银行中很少被使用到。当前国际上所使用的新型融资方式是为了顺应时代发展所产生的,更能满足当前企业开展贸易的需求,但是这些融资方式的拓展速度仍然缓慢。   2.3 业务创新能力不高,难以满足企业的需求   虽然我国开展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时间比较长,但是相比国外先进银行创新能力明显不足,发展速度比较慢,难以满足企业融资的要求。在国际贸易融资领域很少有新的产品推出,即使有新的产品出现,也只是换汤不换药,实用性较差,且具有较高的操作成本。随着国家开放政策和国际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国际贸易融资也处于不断的升级、变化中,需要更加完善的融资方式来提供资金支持,但我国融资业务创新能力不高,对我国的外贸企业造成了极大的约束。   2.4 缺少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   虽然在国际贸易融资中存在较小的风险,但是其业务链条较长,所涉及的风险种类比较多,具有复杂性,在实际中仍然需要很多的防范风险措施,但是我国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中缺少科学、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对某一国家或客户存在的潜在风险信息来源渠道有限,缺少科学的数据评估与分析,往往是通过主观性和经验进行判定,存在较大的随意性,评估的结果不够科学合理。此外,我国风险评估和预测缺少动态性,不能适应当前国际环境和市场形势的变化。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