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骨骨外露骨髓炎游离肌皮瓣治疗分析

摘 要:目的:探讨胫骨外露骨髓炎游离皮瓣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5例胫骨外露骨髓炎患者游离皮瓣术后随访3~12个月。结果:移植的25个皮瓣中,22例全部成活,术后肢体功能恢复92.0%(23/25),患者对手术满意度为100%。结论:胫骨外露骨髓炎游离皮瓣治疗操作简单、供区损伤小、疗效与预后好,值得推广应用。 总结大全 /html/zongjie/。

关键词:胫骨外露游离皮瓣;慢性骨髓炎   胫骨皮下组织和肌肉都较薄弱,血液供应相应也差,在外伤后常出现皮扶缺损或坏死,造成深部组织外露、感染,部分导致胫骨骨髓炎,需行皮瓣修复[1—2]。自2008年~2010年共收治胫骨外露骨髓炎患者25例,均采用带蒂的游离皮瓣交叉移位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25例,其中男20例,女5例,年龄20~65岁,平均28.5岁。致伤原因:车祸伤20例,压轧伤3例,机器绞伤2例。均为胫骨下1/3,最远靠近内踝。慢性溃疡面皮肤缺损(2 cm×5 cm)~(3 cm×8 cm)。创伤后时间8个月~6年,平均2~4年。 1.2 方法:本组所有患者都采用游离皮瓣治疗:术前均行创面渗出液细菌培养加抗生素药物敏感试验,根据实验结果选用两种以上敏感抗生素治疗2~3周。连续硬膜外麻醉,仰卧位,切除皮肤瘢痕及窦道,清除死骨及硬化骨质,钳刮炎性肉芽组织;择对侧膝内侧缝匠肌远端游离皮瓣,以膝部缝匠肌近端为蒂,以胫骨内侧面上端缝匠肌止点为远点,根据缺损处的大小尺寸决定缝匠肌前、后缘切取范围,切取游离皮瓣时的长和宽均要比实际缺损的长和宽多1~2 cm,防止游离皮瓣切取后回缩,减小缝合张力。游离皮瓣切取后提起,接受移植侧膝屈曲外旋,两腿交叉,游离皮瓣移位至缺损处,先将肌瓣填塞入骨髓腔,并将其固定于碟形骨缘上,然后缝合皮瓣。肌皮瓣切取后创面用游离皮瓣植皮覆盖,术后双腿“4”字固定。

简历大全 /html/jianli/ 2 结果   本组患者移植的25个皮瓣中,22例全部成活,1例远端坏死,经换药后痊愈,2例骨髓炎未愈合,但皮瓣无坏死,换药后愈合。经3个月~1年随访,皮瓣质地、外形良好。骨髓炎未见复发,无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步态基本正常。同时根据肢体功能评价,术后功能评分21~25分2例,26~30分23例,平均27.3分,肢体功能恢复92.0%(23/25),患者对手术满意度为100%。 3 讨论   胫骨外露骨髓炎属于松质骨骨髓炎,存在着很多蜂窝状微小病灶,手术难以彻底刮除,伴有溃疡及皮肤软组织缺损胫骨骨髓炎治疗更加困难。同时被感染的骨病灶被血运很差的慢性硬化骨和增生的骨膜包围,周围软组织内感染及肌肉和皮下组织瘢痕化,病灶内的抗生素浓度难以达到有效的杀菌浓度,机体的免疫功能难以充分发挥作用,致使局部感染难以控制,且迁延不愈,患者不能负重行走,带来经济和精神上的极大负担[3]。   在治疗中,其不但需要植骨量大,还对术后的力学性能有很高的要求。目前常用的修复方法有自体骨移植、异体骨移植、人工替代物置换、骨延长转移术,另一方面,组织工程和基因工程技术得以飞速发展,体外预购的组织工程活骨将来可能成为大段骨缺损较理想的修复方式[4]。   其中皮瓣游离皮瓣血运丰富,抗感染能力强,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使病灶区得到充足的血流灌注,改善组织缺血、缺氧状态。同时可以较为彻底地切除病灶区血运差的瘢痕组织,达到一期修复创面,消灭死腔的目的[5]。文章结果显示,移植的25个皮瓣中,22例全部成活,术后肢体功能恢复92.0%(23/25),患者对手术满意度为100%,显示了良好的效果。我们的治疗体会是:皮瓣设计应较创面周围大约0.5 cm。切取时先在近端切开皮缘,皮下找到神经,牵拉明确神经走行,保证皮瓣设计以神经血网为中心,从而保证血供。在近端血管切断前先切开皮瓣周围切口,阻断近端血管以观察皮瓣血供。 代写论文   总之,胫骨外露骨髓炎游离皮瓣治疗操作简单、供区损伤小、疗效与预后好,值得推广应用。 4 参考文献 [1] 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M].第3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1934. [2] 张远凡,丘小军,李春秀.比目鱼肌瓣移位治疗胫骨慢性骨髓炎[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7,13(16):79. [3] 蔡锦方,邹 林,刘立峰.复合组织移植并持续冲洗治疗慢性胫骨骨髓炎[J].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2006,2(3):159. [4] Deijkers RL,Bloem RM,Hogendoom PC,et al.Hemicortical allograft reconstruction after resection of low grade malignant bone turnours[J].Bone Joint Surg Br,2010,84(7):1009. [5] Adani R,Delcroix L,Innocenti M,et al.Reconstruction of large posttraumatic skeletal defects of the forearm by vascularized free fibular graft[J].Microsurgery,2009,24(6):423.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