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边”:自由贸易的新热点

双边自由贸易作为区域一体化的一种重要形式,通常是指国家、地区或区域经济集团之间通过签署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在缔约双方之间消除关税或非关税壁垒,实行商品的完全自由流动。

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双边贸易协定是世界各国寻求自由贸易的最常见形式。

但从20世纪下半叶开始,随着GATT/WTO多边贸易体制和区域性多边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这种自由贸易形式一度被冷落下来。

近年来,由于WTO多边贸易谈判阻力增大和一些区域性自由贸易区计划的受阻,双边自由贸易以一种新的姿态再度扮演全球自由贸易的主角,并已成为新世纪之初世界经济领域内出现的最引人瞩目的现象之一。

;   双边自由贸易缘何再度全球盛行? ;   全球新一轮双边自由贸易盛行,是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大背景下展开的,主要受一些现实因素的直接。

;   1、WTO多边贸易体制面临新的挑战。

;   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随着世界经济逐渐陷入全面衰退之中,新贸易保护主义甚嚣尘上,如今年出现的美国对进口钢材强制实施201条款和美国提高农产品补贴就是典型事例。

同时,由于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日益显现,反全球化浪潮在全球尤其发达国家急剧蔓延。

1999年,WTO贸易部长在西雅图会议上试图启动新一轮全球多边贸易谈判的计划,就因反全球化组织的强烈阻挠而夭折。

这直接导致WTO多边贸易谈判的难度大大增加。

虽然2001年12月,WTO贸易部长多哈会议在最后关头决定启动全球贸易谈判,但就现实情况看,结果不会一帆风顺。

毫无疑问,WTO多边贸易谈判在受阻,已成为双边自由贸易再度盛行的主要原因。

毕业论文 ;   WTO多边贸易体制的某些局促性也是许多国家热衷于双边自由贸易的原因之一。

WTO的权威在强有力的主权国家利益面前经常显得苍白无力。

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大多是由主权国家或具有超国家性质的区域集团(如欧盟)缔结,与旷日持久的WTO多边贸易谈判相比,它具有时间短、见效快的特点;与程序复杂且缺乏国家强制力的WTO多边贸易体制相比,双边自由贸易机制只有两个当事方,因而具有易操作、约束力强的特点。

另外,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在促进当事双方自由贸易经济技术合作、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乃至双方关系方面的所起的作用比WTO多边贸易体制更直接、更有效。

因此,许多国家和地区往往将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当作通向更高层次经济乃至政治合作的第一步。

;   2、部分区域性多边自由贸易的开展遇到新的困难。

;   区域性多边自由贸易通常是指由两个以上国家、地区或区域经济集团通过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组建自由贸易区而开展的自由贸易

,已经启动的区域性多边自由贸易区或以此为基础的经济组织已遍布世界各地,其中最重要的由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南方共同市场、安第斯共同体、东盟自由贸易区、西非国家共同体等。

;   但是,在世界经济衰退背景下出现的新贸易保护主义和反全球化浪潮的影响下,这些区域多边自由贸易区计划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面临越来越多的困难。

目前,在这些区域性多边自由贸易区计划中,有的因谈判屡屡受挫而陷入僵局,如“欧盟—拉美自由贸易区”;有的因谈判争吵不休而无实质性进展,如“美洲自由贸易区”;有的因计划不能推行而脱离原有主题,如“APEC自由贸易区”,更有些一直停留在构想阶段难有新的突破,如“跨大西洋共同市场”。

毕业论文 ;   即使是已经启动的区域性多边自由贸易区也因成员方利益的冲突出现的裂痕,如目前世界第一大自由贸易区——北美自由贸易区。

今年5月21日,因双方谈判破裂,美国开始对从加拿大进口的木材征收高达27.2%的反倾销税,从而导致美加木材贸易战急剧升级。

墨西哥也开始抱怨在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后农牧业损失惨重。

可见,这些区域性多边自由贸易区建设所面临的困难,已成为双边自由贸易再度盛行的一个重要原因。

;   3、新形势下各国重新调整自由贸易政策。

;   新形势下,世界各国为发展本国经济而纷纷调整自由贸易政策,即由原来的侧重“多边”调整为侧重“双边”或“多边”与“双边”并举。

表现最为突出的是近年双边自由贸易明显落后于其他国家的美国、日本、和东盟国家

;   美国政府认为,随着全球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的急剧增多,如被排挤在多个双边自由贸易协定之外,将对美国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而缔结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将有助于美国确立安全保障体系,强化与其他国家经济联合。

为此,美国开始重视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并着手缔结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工作。

今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长期制约这一谈判进程的美国总统“快速审批”贸易谈判权。

布什总统在获得这一权力后表示:“我们将更快地与单个国家如智利、新加坡和墨西哥建立自由贸易关系。

我们还将与其他国家如澳大利亚探讨建立自由贸易关系。

”由此可见,在未来的时间内,美同双边自由贸易协定改判进程将会大大加快。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