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疝囊双重高位结扎术治疗23例小儿腹股沟斜疝嵌顿

作者:伍溢文 张志勇 徐家朴 张建军 侯东旭 李慎惠 江尚回。

【关键词】 腹腔镜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微创概念的普及,腹腔镜技术已应用于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治疗[1—3]。我院从2003年6月开展此项手术,2004年1月起,采用疝囊双重荷包高位结扎的技术处理疝囊内环口,有效地控制了疝术后复发[4—5]。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技术改进,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嵌顿23例,临床疗效满意,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4年1月—2007年10月,我科于腹腔镜下行疝囊双重荷包高位结扎术治疗手法复位失败的小儿腹股沟斜疝嵌顿23例。所有病例均为男性,年龄8个月~5岁,平均年龄2岁。嵌顿时间均在12 h以内, 15例为右侧腹股沟斜疝,8例为左侧腹股沟斜疝,均非巨大型斜疝嵌顿

1.2 手术方法 所有病例均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取仰卧位,头较足低约20°,向健侧倾斜约20°。于脐上缘做5 mm横切口,置入微型腹腔镜作为观察孔。右侧斜疝嵌顿时,在脐左侧3 cm处做5 mm纵切口,作为操作孔;左侧斜疝嵌顿时在脐右侧做操作孔。气腹压力为8 mm Hg。16例嵌顿疝全身麻醉后自动复位,镜下清晰可见肠管嵌顿的痕迹,肠管血运情况良好。7例未自动复位,阴囊外轻轻挤压予以复位复位腹腔镜下观察斜疝内环口及环旁的腹膜下精索、输精管及腹壁下动脉血管走行。于内环口体表投影处外上缘做1~2 mm切口,从切口处经腹壁穿入带4—0不吸收丝线的长直针,针的一端留于体外,左手挟持;由操作孔置入腹腔镜分离钳,右手持握;两手配合,沿内环口腹膜下潜行缝合荷包,尾线留切口外,将长直针带线从操作孔抽出,同法缝合内环口的另外半荷包。将两次抽出的丝线在操作孔外打结后,在疝囊内喷涂纤维蛋白胶2.5 mL,拉紧2根尾线,使线结抵达疝内环荷包缝合处,尾线收紧并打结,线结留于皮下组织内,完成荷包缝合结扎[6]。采用同样的方法,在距第1荷包约4~5 mm的内侧,完成第2个荷包缝合结扎。排除腹腔内积气,皮肤胶胶合切口,结束手术。术中注意避免精索、输精管和血管的损伤。

2 结果。

23例小儿腹股沟斜疝嵌顿腹腔镜下疝囊双重高位结扎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18~25 min,平均21 min;切口瘢痕不明显,无并发症,术后1~2 d出院。随访3~39个月,均未复发。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