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建设工程预应力混凝土监理工作

铁路建设工程预应力混凝土监理工作。

[1 预应力系统检查的质量控制要点。

[1.1 施工单位选用的预应力系统,应满足设计图纸的要求施工单位应至少在开工前,向监理工程师提交拟采用的预应力系统的全部细节,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始可用于工程中。预应力工程的施工单位应具有相应的资质。

[1.2 监理工程师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进行进场检验,必须按批次(同一种类、同种材料和同一生产工艺且连续进场的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每1000套为一批,不足1000套也按一批计)进行外观检查和抽取试件作硬度和静载锚固性能试验,其质量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B/T14370)的规定和设计要求

1 对于外观检查施工单位每批抽检10%,且不少于10套;监理工程师抽检施工单位检验次数的20%,且不少于3套。

2 对于硬度试验,施工单位每批抽验5%,且不少于5套;监理工程师每批抽验施工单位检验次数的20%,且不少于2套。

3 对于静载锚固性能试验,施工单位每批抽检一次(3套);监理工程师见证取样检测或平行检验为施工单位检验次数的20%或10%,但至少一次(3套)。

4 监理工程师检查产品合格证和试验报告。

[1.3 监理工程师应对预留孔道所用的金属螺旋管、橡胶棒(管)或先张预应力筋的隔离套管进行外观检查,其表面应无油污、损伤和孔洞。

[1.4 监理工程师预应力设备监理要点:

1 预应力张拉设备应定期维护,测力传感器、仪表和量具应按检定周期定期送计量测试部门检定。张拉设备应配套标定,配套使用,并建立卡片档案备查。当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异常现象或在设备检修后,应重新标定。监理工程师见证标定过程。

2 张拉设备应处于良好工作状态。张拉前应对油泵、压力表、张拉千斤顶、油管路和接头、阀门等进行打压试验。

3 桥梁预施应力使用的张拉设备及仪表应符合下列要求:。

张拉千斤顶吨位宜为预应力筋最大设计张拉力的1.5倍,且不得小于1.2倍。使用前必须由有资质的试验检验部门进行标定、校正,校正系数不得大于1.05。校正有效期为一个月且不超过200次张拉作业。张拉千斤顶的行程应满足张拉工艺的要求

⑵ 压力表应为防振型,最大读数应为预应力筋最大设计张拉力对应压力值的1.5~2.0倍。精度不应低于1.0级。首次使用前必须经计量部门检定。使用期间必须定期检定,检定有效期为一周。当使用0.4级压力表时,检定有效期可为一个月。

⑶ 油泵的额定压力宜为预应力筋最大设计张拉力对应压力值的1.5倍。油箱容量宜为张拉千斤顶总输油量的1.5倍。

张拉千斤顶、压力表和油泵等应配套标定、配套使用,并应建立卡片档案备查。当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异常现象时,应重新标定。

[2 预应力筋制作、安装的质量控制要点。

[2.1 监理工程师检查预应力筋的品种、级别、规格、数量。

[2.2 监理工程师预应力筋制作、安装中应重点检查以下几点:

1 预应力筋的切割应使用切断机、砂轮锯或其他经监理工程师同意的机械方法进行。

2 钢丝下料后,应用机械方法进行调直,但不应损坏钢丝。

3 钢铰线在编束前应进行预张拉,预张拉应由应力、应变双控制,并以应力控制为主。钢丝和钢铰线编束时,应每隔1~1.5m绑扎一道铁丝,铁丝扣应向里,绑好的束应编号挂牌堆放。

4 预应力筋展开后应平顺、不得有弯折;表面不应有裂纹、小刺、机械损伤、氧化铁皮和油污等。

5 预应力筋制作和安装时应避免污染和电火花损伤。

[2.3 监理工程师设计或工艺要求计算的预应力筋长度值检查预应力筋的下料长度。其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除相关专业验收标准有特殊规定外,尚应符合验标的有关规定。

[2.4 监理工程师检查先张法预应力筋位置的允许偏差,其允许偏差除相关专业验收标准有特殊规定外,跨中5m范围内应不大于1mm;其余部位应不大于3mm。

[3 预留孔道制作的质量控制要点。

[3.1 监理工程师检查预留孔道用的金属螺旋管、橡胶棒(管)品种、规格,其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安装时应密封良好、接头严密、线型平顺、安装牢固。

[3.2 采用抽拔制预留孔,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4~8Mpa时抽拔预留管。抽拔后,混凝土孔道不得发生变形及塌落现象。预留管抽拔完毕后,应立即清理孔道

[3.3 监理工程师应通过试验检查波纹管的刚度,同时见证水密试验。

[3.4 监理工程师检查安装波纹管的质量,波纹管位置应准确牢固,同时应防止邻近电焊火花烧伤管壁。

[3.5 预留孔道的尺寸与位置应正确,孔道应平顺,端部的预埋钢板应垂直于孔道中心线。预留孔道位置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除相关专业有特殊规定外,尚应符合有关验收标准的规定。

[3.6 在穿入预应力筋前,应清除预留孔道内的杂物和积水。

[4 预应力张拉的质量控制要点。

[4.1 预应力张拉监理工程师审查施工单位张拉工艺,张拉工艺按通孔、制束、穿束、张拉等工序编写,预施应力大小、顺序按设计要求进行。

[4.2 监理工程师检查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其品种、规格、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4.3 预应力张拉监理工程师必须进行旁站。预应力筋的预施应力、张拉或放张顺序和张拉工艺,应符合设计和已批准的施工工艺要求。预施应力时,预应力筋、锚具和千斤顶应位于同一轴线上。

[4.4 预施应力应以应力控制为主,以伸长值作校核。预应力筋的实际伸长值与计算伸长值的差值符合设计规定。监理工程师应全部检查其结果,当实际伸长值与计算伸长值之差与设计规定不符时,应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4.5 用超张拉方法减少预应力筋的松驰损失时,预应力筋的张拉程序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4.6 监理工程师检查张拉预应力筋内缩量,内缩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要求时,张拉预应力筋内缩量限值和检验方法应符合有关验标的规定。

[4.7 监理工程师检查预应力筋锚固后的外露长度和长期外露锚具的防锈蚀措施。

[4.8 每次预应力张拉以后,监理工程师应进行全面检查以下数据:

1 每个测力计、压力表、油泵及千斤顶的鉴定号。

2 测量预应力钢材延伸量时的初始拉力。

3 在张拉完成时的最后拉力及测得的延伸量。

4 千斤顶放松以后的回缩量。

5 在张拉中间阶段测量的延伸量以及相应的拉力。

6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承受全部预应力后,应进行上拱度测定。

[4.9 先张法的质量控制要点。

1 张拉台座应有施工工艺设计,其强度、刚度及稳定性应能满足施工各阶段施工荷载的要求和施工工艺要求

2 在先张法折线配筋张拉前,对折线筋摩阻损失进行实际测定。根据实测结果对张拉控制应力作适当调整,并经监理工程师设计单位认可。

3 预应力张拉后,相对设计位置的偏差不得少于5mm,也不得大于构件截面最短边长的4%。

4 张拉多根钢丝时,应抽查钢丝的预应力值。其偏差不得大于或小于按一个构件全部钢丝预应力总值的5%。

5 放张预应力筋时,混凝土强度等级和弹性模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如设计要求时,不得低于设计的80%。

[4.10 后张法的质量控制要点。

1 施工单位应在后张法预应力张拉前,对孔道摩阻损失、扩孔段摩阻损失和锚口摩阻损失进行实际测定;。

2 后张法预应力张拉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 后张法预应力筋预张拉或初张拉时,混凝土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要求时,预张拉或初张拉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的80%,检查一组同条件养护混凝土强度试件。

⑵ 后张法预应力筋终张拉时,混凝土强度等级和弹性模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检查一组同条件养护混凝土强度试件和弹性模量试件。

3 后张法预应力构件的预应力筋断裂或滑脱数量不得超过预应力筋总数的5‰,并不得位于结构的同一侧,且每束内断丝不得超过1根。监理工程师旁站监理,并全部检查

4 曲线预应力筋和长度大于24m的直线预应力筋,应在两端张拉。长度等于或小于24m的直线预应力筋,可在一端张拉张拉端宜分别设置在构件的两端。

[4.11 块体的预应力张拉拼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要求时,其强度不应低于设计强度的80%。

2 块体的纵轴线应对准,其偏差不得大于3mm。立缝宽度的偏差不得大于10mm或小于5mm,但最小宽度不得小于10mm。

3 承受预拉的立缝,宜在预应力张拉后灌缝。灌缝应密实,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如设计要求时,其值不应低于块体设计标号的40%且不得低于15MPa。

4 承受预拉的连接板,应在预应力张拉前焊接;承受预压的连接板,宜在预应力张拉后焊接。

[5 预应力混凝土浇筑和养护的质量控制要点。

[5.1 预应力混凝土的浇筑及养护,应符合普通混凝土的有关规定。

[5.2 浇筑混凝土时,应保持锚塞、锚圈和垫板位置的正确和稳固。

[5.3 在混凝土浇筑和预应力钢筋张拉前,锚具的所有支承表面(如垫板)应加以清洗。

[5.4 为避免孔道变形,不允许振捣器触及套管。

[5.5 梁或空心板端部锚固区及预制构件,为了保证混凝土密实,除使用内部振捣外,宜使用外部振捣器加强振捣,骨料尺寸不要超过两根钢筋或预埋件间净距的一半。

[5.6 混凝土养护时,对为预应力钢束所留的孔道应加以保护,严禁将水和其它物质灌入孔道,并应防止金属管生锈。

[6 预应力管道压浆和封端的质量控制要点。

[6.1 检查管道清洗情况:在压浆前,用吹入无油份的空气清洗管道,接着用含有氢氧化钙的清水冲洗管道,直至松散颗粒除去及清水排出为止,再用无油加压空气吹干。

[6.2 检查压浆的水泥浆抗压强度,水泥浆应用标号不低于42.5号的普通硅酸盐水泥配制,水泥浆温度不得超过32℃;水泥浆的抗压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6.3 旁站预应力孔道压浆预应力张拉后,孔道应尽快压浆(采用电热法时,应在钢筋冷却后进行),一般不得超过14天;当气温或构件温度低于5℃时,不得进行压浆

[6.4 检查孔道压浆工艺,压浆工艺应符合设计要求孔道内水泥浆应饱满密实。

[6.5 检查水泥浆试件制作。对于在压浆后28d内需要移动的构件,应在压浆地点随机抽样制作同条件养护水泥浆试件,当设计要求时水泥浆的抗压强度应大于设计强度的75%。

[6.6 检查锚具和预应力筋封闭防护前的防锈和防水处理。锚具和预应力筋封闭防护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凸出式锚固端锚具的保护层厚度不宜小于50mm。

2 外露预应力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宜小于30mm。

[6.7 检查预应力筋锚固后的外露长度,预应力筋外露部分宜采用机械切割,外露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规定时,后张法预应力筋外露长度不宜小于预应力筋直径的1.5倍,且不宜小于30mm。

[6.8 检查施工单位压浆记录,压浆记录包括每个管道的压浆日期、水灰比及掺加料、压浆压力、试块强度、障碍事故细节及需要补做的工作。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