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科学内涵发展兴办优质惠民教育

坚持科学内涵发展 兴办优质惠民教育  

无为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xxx  

我叫xxx,博士学位, 自2003年9月被任命为无为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以来,我始终做到勤勉清廉、求真务实、勇挑重担,不畏艰辛,使自己分管的各个领域都得到较快发展。任职期间,我先后分管教育体育、卫生、食品安全、文化旅游、招商引资、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工作。特别是在分管教育工作期间,我带领全市教育工作者,以兴办优质惠民教育为宗旨,以“全面提升教育质量,打造中原教育强县”为目标,加大教育投入,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均衡,提高教育质量,使我市各级各类教育得到健康、持续、协调发展。先后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河南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效显著单位、河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县、河南省教育工作先进县、河南省职业教育强县、河南省职业教育攻坚先进单位、河南省民办教育先进单位、河南省德育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教学应用先进单位、河南省“两基”工作先进集体、河南省教育宣传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十一五”教育干部培训工作先进单位、郑州市高中教育教学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在郑州市县级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中,连续四年成绩优秀,得到郑州市政府通令嘉奖。  

一、坚持科学决策,助推教育优先发展  

从历史的发展看,良好的教育是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为此,我始终以兴教为己任,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始终把发展教育作为自己的首要职责和施政重点,坚决贯彻国家教育法律法规,确保教育优先发展。我坚持把发展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经常深入学校调查研究。同时积极主动向书记、市长请示汇报,为市委、市政府的决策和部署提供有益参考。如协调制定并实施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无为市“十一五”、“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等,更好地推动我市教育事业均衡发展。  

二、切实保障教育投入, 不断优化学校办学条件  

教育发展,投入是关键。一直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协助主要领导不断探索完善“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充分发挥财政主渠道作用,千方百计加大投入力度,坚持实行中小学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保证了教育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夯实了教育发展的基础。

一是抓经费投入。中小学生均教育公用经费实现逐年增长,教师工资按月足额发放,积极落实教师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福利待遇,落实教师绩效工资制度,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收入,确保预算内教育经费占生产总值的比例、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实现逐年提高。

二是抓均衡发展。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合理布局结构、优化资源配置”的原则,逐步实现学校布局结构的合理优化。  

三是抓办学条件改善。2009年以来,投入近6亿元改善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条件。其中2009年,采取“市为主、乡参与、委局帮、群众助”的办法,累计投资1.38亿元,为全市中小学教室、寝室安装冷暖空调5658台、电视机1862台、影碟机1845台,配备图书31万册,装备计算机教室21个、多媒体教学设备124套。2010年,投入428万元,建设综合楼2418.65㎡和购置康复训练器材等设施;投入38.22万元采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教科书循环使用专用消毒柜156台;投入1433万元采购1520组图书架、976个仪器柜、31万册图书室装备用书、98套小学教学仪器、21套计算机教室设备、124所小学多媒体教室设备和60对篮球架配送到各个学校;投资1.4亿元建成了占地191亩、总设计规模96个教学班、总建筑面积74692㎡的无为二高新校区。2011年,投资850万元为市一高新建学生宿舍楼,投资 870万元为市实验高中新建学生宿舍楼和艺术楼;投资325万元为市直三所小学铺设塑胶场地和塑胶篮球场;配套资金1700万元为118所学校1872个教学班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计算机、交互式电子白板、推拉式复合黑板和短焦投影,圆满实现“班班通”;采取分批投资的方式,投入2772万元,为全市各级各类学校教师配备了7000台笔记本电脑。2013年,投资5700万元,开工建设市直金凤路初中和金风路小学;投资4480万元,新建乡镇公办幼儿园4所,改扩建11所;投资115万多元,装备中小学图书室59个,为职业学校更新课桌凳4000多套,购置手提电脑538台、办公桌椅478套,安装冷暖空调800台;改扩建市职教中心实习实训区,完成了第二中专18个专业实训室硬件建设。

四是抓学生营养过程。为了让农村学校学生吃好、住好,2013年推动我市率先实施爱心营养工程。101家民营企业捐献资金1159.51万元,惠及7个乡镇41所中小学21082名寄宿制学生,使他们每天都能吃上一个鸡蛋一顿肉菜。  

三、突破热点难点,推动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大力发展幼儿教育。2011年制定了《无为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出台了《无为市关于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对发展乡镇公办幼儿园进行专项督查、通报,截止2013年底,我市已投资8995万元,新建和改扩建乡镇公办幼儿园35所。2013年11月,市直第三幼儿园开始基础施工。通过减免租金、以奖代补、派驻公办教师等方式,支持社会力量办园,扶持民办幼儿园达标晋级,目前,已有省级示范性幼儿园2所,市级示范、一级、二级、合格幼儿园59所。学前一年普及率达到99.7%,学前三年普及率达到98.8%。幼儿教育处于郑州市先进行列。  

优质发展义务教育。以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为基本出发点,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多种措施,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突出了教学的中心地位,全面提高学生素养,推动了学校的优质化发展。  

稳步发展普通高中教育。中招继续实行统一录取、均分生源的政策,进一步扩大统招生比例,统招生占招生计划的75﹪以上,提高了生源质量;狠抓了复习课研究和质量分析,在高三一测、二测后,及时召开了质量分析会,使大家明确优势、分析不足,及时调整复习思路,为高考持续突破打下了基础。  

高效发展职业教育。成立了职业教育攻坚领导小组,督促指导职业教育工作,出台了《无为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职业教育攻坚计划的意见》,支持建设实训基地,大力改善办学条件,积极整合职教资源。推行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半工半读模式,加强校企合作,深入开展招生宣传,我市职业教育的办学规模逐年扩大,职业学校在校生人数与普通高中在校生人数达到1︰1,高中阶段入学率达到91%。基本形成了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三教统筹”的格局。  

规范发展民办教育。一方面认真落实民办学校有关免学费和其他资助政策,对民办学校给予了同公办学校一样的建设立项、建校用地、税收等方面的扶持和优惠;另一方面创新了民办教育助推机制,实施新形势下的民办学校优化重组,实现弱变强、小变大;鼓励民办教育资源整合,实现集团化发展;开展名校帮带民校活动,提高民办学校的管理水平。  

扎实开展体育、艺术及科技科普教育工作。一方面督促学校认真上好体育、音乐、美术课,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增强体质、培养艺术鉴赏能力。另一方面鼓励学校组建各类兴趣小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市市直二初中 “机器人代表队”2次代表中国参加“亚太地区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共获得初中组三枚金牌,为国家争得了荣誉;市体校参加2013年河南省县(市)级少年儿童田径锦标赛,共夺得15枚金牌、25枚银牌、15枚铜牌,荣获团体总分第一名和体育道德风尚奖。  

四、深化制度改革,提高师资队伍素质。

教育发展教师是关键。我要求教育部门要以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为中心,理论提升与实践能力增强并行的方针,建立适应新形势下的师资队伍管理制度和优秀人才成长的有效机制,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结构优化、业务精湛、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  

一是改革校长选任机制。从2009年开始,全市中小学校长实行公开选拔,通过资格审查、笔试、面试、民主评议、公示等程序,共选拔农村小学、初中、市直中小学校长127名,优化了校长队伍的年龄、学历结构。  

二是通过公开招录,优化教师队伍的年龄和学科结构。4年来,累计招录新教师524名,全部充实到农村学校。  

三是建立城乡教师交流机制,优化农村教师队伍。至2013年,累计参加交流教师2000多人次,学校153所,教育管理人员挂职锻炼401人次。  

四是加强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出台了继续教育管理制度,把继续教育和岗位实践、校本研修紧密结合,有效提高继续教育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圆满完成省继续教育工作任务。  

五是实施农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以郑州师专、河南师范大学和我市进修学校为依托,分期分批开展农村专任教师脱产培训、岗位培训。  

六是加强高层次学历培训。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凡男45岁以下、女40岁以下的在职教师,都必须进行高学历进修。目前,我市公办高中、中职、初中、小学、幼儿园的高学历率分别达到25.21%、13.49%、63.26%、83.00%、100%,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51.3%,全部超出全省平均水平。  

五、加强教育管理,促进教育质量不断提高

我从市委、市政府的经济发展大局出发,对自己提出“重心下移,夯实基础,提高质量”的要求,结合无为教育的实际,指导督促教育部门全面加强教育规范化管理,不断完善校长、教师岗位考核制度、教育质量评估制度等,有效促进了教育质量的提高。2011年我市应届生本科上线2215人,位居郑州六郊县第二,两名考生被清华大学录取;2013年我市高考本科上线2935人,实现历史新高,继续位居郑州六郊县第二名,一名考生被北京大学录取。  

号角催人奋进,发展时不我待。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将不辱使命,引领充满生机的无为教育,扬鞭奋进,不断书写新的篇章。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