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宫糜栓治疗68例慢性宫颈炎疗效观察

摘 要:目的:观察抗宫糜栓治疗68例慢性宫颈炎的疗效情况,评价治疗慢性宫颈炎的疗效。方法:收集慢性宫颈炎患者68例,随机分为第一组第二组,每组34例。第一组采用苦参碱栓疗法治疗第二组采用抗宫糜栓疗法治疗。评价疗效。结果:第一组治疗2个疗程治愈16例(占47.1%);好转12例(占35.3%);无效6例(占17.6%),总有效率为82.4%。第二组共34例,治愈20例(占58.8%);好转10例(占29.4%);无效4例(占11.8%),总有效率为88.2%。与第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疗程第一组治愈18例(占53%);好转12例(占35.3%);无效4例(占11.7%),总有效率为88.2%。第二组治愈24例(占70.6%);好转8例(占23.5%);无效2例(占5.9%)。总有效率为94.1%。与第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宫糜栓治疗68例慢性宫颈炎疗效良好,可以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作文 /zuowen/。

关键词:抗宫糜栓慢性宫颈炎;苦参碱栓 慢性宫颈炎(宫颈糜烂)是妇科的常见病,也是宫颈癌的高危因素。慢性宫颈炎发病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人乳瘤病毒(HPV)和单纯疱疹病毒α型(HSV—2)感染[1—2]。选取2010年1月~2011年6月慢性宫颈炎患者68例,进行局部放药治疗,取得满意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开题报告 /html/lunwenzhidao/kaitibaogao/。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妇科2010年1月~2012年3月慢性宫颈炎病例68例,年龄26~43岁,平均(34.62±9.89)岁。随机分为第一组第二组,各34例,其中第一组年龄26~42岁,平均(34.32±8.86)岁;第二组年龄27~43岁,平均(35.23±9.47)岁。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文 /zuowen/。

1.2治疗方法:嘱咐患者在月经干净的4 d以后开始用药。第一组给予苦参碱栓,第二组给予抗宫糜栓,每晚使用1粒,使用方法为将药栓的尖端向内侧,用手指将药栓轻置于阴道后穹窿,每天使用1次,每次为1粒。2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3个疗程,观察治愈率。 论文代写。

1.3疗效评定标准:痊愈:指的是糜烂面愈合,症状消失,宫颈光滑;有效:指的是糜烂的面积缩小,症状得到了有效改善;无效:指的是症状经过治疗以后没有得到有效改善,糜烂面积没有变化,甚至是恶化。

论文网。

1.4统计学处理:所得数据输入统计软件SPSS 17.0进行处理,计算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治疗组和观察组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论文网。

第一组共34例,治疗2个疗程治愈16例(占47.1%);好转12例(占35.3%);无效6例(占17.6%),总有效率为82.4%。第二组共34例,治愈20例(占58.8%);好转10例(占29.4%);无效4例(占11.8%),总有效率为88.2%。与第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简历大全 /html/jianli/。

第一组共34例,治疗3个疗程治愈18例(占53%);好转12例(占 35.3%);无效4例(占11.7%)。总有效率为88.2%。第二组共34例,治愈24例(占70.6%);好转8例(占23.5%);无效2例(占5.9%)。总有效率为94.1%。与第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作文 /zuowen/。

3 讨论 代写论文。

慢性宫颈炎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是目前妇科疾病中最常见的妇科病之一,主要症状是阴道的分泌物增多,有时候呈淡黄色脓性,患者出现腰骶部的疼痛,有些患者还出现不孕等表现[3]。 作文 /zuowen/。

目前对于慢性宫颈炎治疗方法较多,但是治疗不够彻底,有时候还会复发。本研究采用了抗宫糜栓治疗慢性宫颈炎,同时采用苦参碱栓来进行对照比较,治疗2个疗程治愈了20例患者,占58.8%;好转的患者为10例,占29.4%;无效患者为4例,占11.8%,总有效率为88.2%。而治疗3个疗程后,治愈患者达到70.6%,共24例患者,好转占23.5%,共有8例患者,总有效率达到了94.1%。疗效良好,证明可以在临床上广泛使用,其作用机制还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 论文代写。

4 参考文献 代写论文。

[1] Rosberger DF,Coleman DJ,Silverman R,et al.Immunomodulation in choroidal melanoma:reversal of inverted CD4/CD8 ratios following treatment with ultrasonic hyperthermia[J].Biotechnology Therapeutics,1994,5(1):59. 总结大全parison of conventional papanicolaou smears and a fluid based thin—layets system for cervical cancer screening[J].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1997,90(2):278. [3] Kim CJ,Jeong JK,Park M,et al.HPV oligonucleotide microarray—based detection of HPV genotypes in cervical neoplastic lesions[J].Gynecologic Oncology,2003,89(2):210.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