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存在的缺陷与优化路径思考

【摘 要】在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新形势的驱使下,符合社会民意取向的新型养老保险制度我国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心态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城乡二元结构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是人力资源配置的基础,有利于劳动者就业条件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促进社会心理预期和劳动者就业心态的发展。

我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本文主要针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存在的缺陷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

毕业论文网   【关键词】养老保险;缺陷;优化路径   在国家的推动下,我国城乡养老保险制度有一定的发展,但我国城乡养老保险制度具有“整体化”价值取向和“碎片化”制度等特征问题,使我国城乡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相关的缺陷,制约着我国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从而制约我国经济的发展。

一、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   养老保险是为达到国家规定解除劳动义务年龄或因年老无法继续劳动的劳动者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社会保险制度,包括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4年至1993年,传统城镇养老保险制度的初步改革,暂时解决国企养老金支付危机。

第二阶段:1993年至2000年,新型城镇养老保险制度的初步构建,试图解决代际间的公平问题。

第三阶段:2000年至今,新型城镇养老保险制度方向与目标的改革,初步确立多支柱养老体系。

二、我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缺陷   近几年,城乡居民保险制度的全面实施,取得了瞩目成绩。

但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深入、居民收入增长等背景下,我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缺陷日益显露,引起社会的关注。

下面就现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缺陷进行简要分析。

1.缴费档次较低   我国城乡居民的社会养老保险缴费档次大致分为100元、200元、300元、500元、1000元、1500元、2000元。

200元占40%,300元占53%,100元占6%,500元仅占1%,1000元至2000元更是少之又少。

因为户籍因素、年龄因素、婚姻状况因素、收入因素等导致居民参保整体档次较低。

首先城市户口的居民趋向500元以上的高档次缴费,由于农村居民收入整体水平较低,所以农村、城镇居民则趋向于200元、300元缴费档次

其次,由于年轻人认为自己离养老还很遥远,加之政府宣传力度不够,使年龄相对较小的年轻人更加趋向于200元、300元缴费档次

最后,由于经济来源困难,家庭收入少,丧偶的居民趋向于选择100元的养老保险费用档次

从上面的数据分析得知,我国城乡养老保险缴费档次非常低,缴费金额相当少。

2.居民参保意识不强   由于中青年居民认为养老是件比较遥远的事情,因此对参保事宜关心程度较低,不会主动去了解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相关的制度

另外,一部分是近六十岁的老年人,存在侥幸心理,误以为只要到60岁就会享受更多的福利,因而在60岁之前不愿参保

与此同时,还有部分居民对保险政策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存在担心:担心政策发生变化,所缴纳的保费付之东流;担心随着物价的提高,使得保费逐年增加而难以承受;担心通货膨胀,保费贬值。

这些因素的存在,使得这一部分居民缺乏主动参保的意识。

3.点多面广工作量大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重点是走基层,涉及的范围较广,人员较多,要做好全面的参保工作是十分困难的。

因此,为了更好地完成这项工作,需投入更多的物力、人力、财力,为更有效地完成养老保险工作。

4.低收入户和困难群体难以缴费   城乡发展极不平衡,相当一部分居民挣钱门路较少、就业渠道狭窄、收入极不稳定,因而难以维持生活,同时无经济能力的老红军、贫困残疾人、低保对象、五保户等人群,缴纳保费实属困难。

5.政府补贴标准偏低   政府补贴与居民缴纳保费之间不成正比,主要表现在缴费补贴不成正比和养老金待遇不成正比,这样回报低于期望值,无法吸引居民自愿参保

6.城乡差别对待   从现有的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设计看,1991年,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开始实行;2009年,国家进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2011年,进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试点。

一开始就有意将农村与城市分开,不一样的缴费标准、不一样的补助标准、不一样的基础养老金,人为造成城乡差别。

三、我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缺陷的优化途径   1.建立城乡一体化养老保险制度   目前,山西省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已经整合统一,缴费标准、待遇领取等都一致。

而大多数地区实行的城乡养老保险制度是将城镇与农村分开,实行不同的缴费标准、基础养老金、政府补助标准等,使城乡存在差别。

为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必须建立城乡一体化养老保险制度,实行统一的缴费标准,统一的基础养老金,统一的政府补助标准等,将城市与农村联系起来,达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目的。

2.加大人员和经费的投入,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高效完成   利用奖惩机制调动村干部等管理人员对此项工作的重视与积极性,推动居民参保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增加专项人员,着力解决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的推进问题。

另外,增加工作经费预算,解决县乡村及相关部门的经费不足等问题,确保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的顺利开展。

3.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城乡居民参保意识   由于诸多居民参保意识不高,从而不愿参保

所以必须利用宣传单、宣传栏、电视、广播、报纸、短信等宣传媒体和工具,进行大规模、多形式、高密度、全覆盖的宣传活动,让城乡养老保险深入人心,鼓动居民主动了解现行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益处以及缴纳养老保险的必要性。

另外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宣传活动,解决城乡居民“怕变、派不兑现、怕不划算”等问题,让城乡居民了解熟知参保的作用及好处,提高城乡居民参保意识,逐步实现“要我保”向“我要保”发展。

4.提高政府补贴标准,吸引居民主动参保   首先,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目前,山西省的基础养老金为每人每月105元,在当前物价高涨的情况下,是满足不了基本生活水平,所以应适当增加养老金,满足其基本生活水平。

其次,提高政府补贴标准

政府根据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经济增长幅度,对基础养老金和政府补助标准进行适当的增长,建立正常的提标机制,吸引居民主动参保,提高城乡居民参保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帮扶困难群体   由于我国城乡发展极不平衡,存在经济条件极差的地区,所以生活极其贫苦无法满足基本生活。

另外,无经济能力的老红军、贫困残疾人、低保对象、五保户、贫困计生家庭等人群,难以缴纳保费

针对这些情况,可以由政府为指导,联合企业、公司等进行帮扶结对,解决其保费问题。

6.保费设计合理化,完善激励措施   为了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法治化水平和群众主动参保积极性,必须在实际情况的指导下。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城乡养老保险制度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制度建设、实践经验、群众观念转变不断完善,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施有法可依。

因而,加快社会保障制度法制化建设,把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纳入国家法制化轨道。

让公民意识到参保缴费是应尽的义务。

总之,我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虽然存在诸多问题,但不断的深化改革之下,不断得到完善。

为了更好地建设我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在建立城乡一体化养老保险制度的前提下,加大人员和经费的投入,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高效完成。

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城乡居民参保意识,吸引居民主动参保

另外,提高政府补贴标准,加大帮扶困难群体力度,将保费设计合理化,完善激励措施。

使国家的社会保障政策惠及更多的城乡居民,早日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

参考文献:   [1]唐普阔.安徽省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运行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4.   [2]余桔云.新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变迁与绩效评估[D].江西财经大学,2011.   [3]黄新琴.新形势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中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5,05:54.   [4]吕昊婧.关于山西省农村养老问题的思考及建议――以长治县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为例[J].经济师,2011.01。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