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希的薄意山水桔皮红田黄】 桔皮红田黄

众所周知,田黄属福建寿山石,它是田坑石的代表。

约在距今2亿多年前,由于火山喷发,岩浆夹在石缝中,经过地壳变化、地层压力、温度的烘烤、水的滋润等多种地质演变的作用而形成。

田黄之所以珍贵,是因为整个地球上,只有寿山村一条小溪两旁“横阔凡数丈”、长约10余华里的狭长水田中才有出产,离开了这片水田,离开了那缓缓流过这片水田寿山溪,也就没有了田黄

即便是这片狭长的水田,还被分为上坂、中坂、下坂和碓下坂,而只有中板才能产出质嫩色浓、温润细腻的佳品田黄

此外,明清两代历朝帝王、达官显贵、文人墨客都竞相搜求田黄为宝物。

相传,清初皇帝祭天,神案上每每要供上一方田黄石,寓其“福(福建)、寿(寿山)、皇(田黄)”吉祥之意。

因此,自清代以来,寿山村的水田已被翻掘了无数次,如今的田黄几近绝产。

故在民国时,就有“一两田黄三两金”之说。

而今一块极普通的田黄也要数万元人民币,其价格早已超过“一两田黄十两金”。

精品田黄更是价格惊人,1998年香港苏富比春季拍卖会上,一尊清代杨玉璇雕刻田黄弥勒佛像,重140克,竟然拍到200万港币,其价格已达到“一两田黄百两金”之巨。

田黄的色泽较多,有桔皮黄、枇杷黄、鸡油黄、黄金黄、熟粟黄等,此外,还有田白、田红、田黑、田绿数种。

历来鉴别田黄的好坏,均以“细、洁、润、腻、温、凝”石之“六德”为标准。

田黄鉴定专家林文举曾对各类田黄石所含的主要色素及色彩纯度、浓度和田黄肌质的通灵度等列表对比如图。

从图表中可以看出,桔皮田黄乃宝中之宝也。

姑苏曹先生祖传一块薄意山水桔皮田黄,高6.5厘米,宽4.5厘米,厚2.5厘米,重130克(见图)。

此块田黄外裹黄皮,底色呈桔皮红,细观石肌,温婉可爱,萝卜纹和红格清晰可见。

作者匠心独运,巧妙地利用石料形体和皮色,浅浅雕刻了一幅“游山赏景”图。

其刻画山石、松竹、人物、楼台亭阁等,无不栩栩如生,完美地表现了所作对象的质感。

雕刻工艺和纹饰来看,这是一件清中期的作品。

好马配好鞍,在田黄中来说,美石加艺术,十分珍罕。

当人们认识到田黄的价值后,受利益所驱,作伪者纷纷涌出,常见的以坑头石、黄冻、都成坑、掘性高山、鹿目格、善伯洞、碓下黄、溪蛋、连江黄、牛蛋黄等来假冒,更有人用人工合成的假田黄来冒充真田黄

殊不知田黄石存在着一种其他石所没有的特征,即半透明状的石肌里,隐现萝卜纹,亦叫“瓜瓤纹”,其色外浓而内淡,间有红色水格纹,故有“无纹不成田”,“无格不称田”之说,收藏者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