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重度贫血、肝功能损害为表现的Pearson综合征的

Pearson综合征又称为骨髓胰腺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线粒体病,是由于线粒体DNA的重大缺失(或重排)造成先天性渐进性的多系统损害。

临床特点除出生不久即出现输血依赖性贫血,还有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乳酸水平增高,乳酸性酸中毒,肝肾功能损害等[1—2],部分患者也可出现内分泌功能障碍[3]。

本病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预后较差[3]。

1 资料与方法   患儿男,1岁,因面色苍白半年余于2013年8月入住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治疗

患儿贫血反复多次在多家医院就诊,曾在本院住院行骨髓常规检查提示幼稚细胞比例增多,MDS待排,环铁粒幼细胞增多,考虑环铁粒幼细胞贫血;曾行骨髓活检提示骨髓三系造血细胞轻度减少,以红系减少为明显,但最终诊断未明确,需每月输注一次红细胞纠正贫血

患儿平素大便次数多,5~6次/d,时稀时干,体质量增长不理想。

无兄弟姐妹,为足月剖腹产,出生时未见明显异常,现患儿能坐稳,不能站立、行走及说话。

患儿父母身体健康,母亲第一胎孕2月胎死腹中,具体不详。

入院查体:T 37.8 ℃,P 178次/min,R 40次/min,BP 122/80 mmHg(1 mmHg=0.133 kPa),体质量7.6 kg,精神软,面色苍黄,心率偏快,余心肺查体无明显异常,腹软肝肋下5 cm,质地中等,脾肋下未及。

初步诊断考虑重度贫血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入院后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7.11109 L—1,血红蛋白37 g/L,血小板计数94109 L—1,网织红细胞 0.7%,提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血乳酸12.9 mmol/L;血生化:白蛋白26.4 g/L,总胆红素164.1 mol/L,直接胆红素132.5 mol/L,间接胆红素31.6 mol/L,谷丙转氨酶198 U/L,谷草转氨酶207 U/L,胆碱酯酶2480 U/L;凝血谱:PT 28.0 s(正常对照11.5 s),国际标准化率2.27,纤维蛋白原 0.53 g/L,APTT 68.0 s(正常对照27.4 s);血淀粉酶正常范围,监测血糖正常,血清铁蛋白升高,促红细胞生成素升高,叶酸、维生素B12正常范围,血红蛋白电泳、高铁血红蛋白还原实验正常;查肝炎病毒、EB病毒、巨细胞病毒阴性,遗传代谢图谱、抗核抗体测定未见明显异常;腹部B超提示肝脏增大伴回声增强,胰腺及肾脏未见明显异常

患儿血标本行线粒体全基因16 569 bp高通量测序,结果发现线粒体在 11 940—15 930有大片段缺失(图1~2),提示为Pearson综合征

入院后予护肝、输注红细胞、血浆、纤维蛋白原等对症支持治疗

患儿肝功能好转,输血贫血纠正,但血小板仍偏低。

患儿一般情况良好,予出院,嘱定期复查血象,必要时输血

2 讨论   Pearson综合征首次报道于1979年[4],主要累及造血系统,胰腺,肝脏和肾脏,出现输血依赖性贫血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血乳酸增高,肝肾功能损害等,骨髓中出现环形铁粒幼细胞,病因为线粒体DNA缺失[3]。

本例患儿的临床表现、骨髓象及线粒体DNA测序结果符合以上特征,故支持该诊断。

线粒体细胞能量产生的主要部位,因此任何器官都会受到线粒体缺陷的影响[5—6],而高代谢需求的组织器官,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肌肉,最易受累[7—8]。

线粒体疾病是基因异常引起呼吸链代谢酶缺陷,使三磷酸腺苷合成障碍、能量来源不足导致的一组疾病[10]。

线粒体DNA是一个16 569 bp的双链环状分子。

线粒体DNA缺失可以具有广泛的临床表征[9]。

Pearson综合征患儿线粒体DNA序列存在各种位置、不同大小的缺失,造成细胞的氧化代谢功能缺陷。

Pearson综合征常见的线粒体DNA缺失是4977 bp,跨越8482—13 460核苷酸序列,约45%的患者有这样的共同的缺失[1],但其余55%患儿的基因缺失部位不同,缺失范围大小不等,可为2.3~9 kb,主要发生在6074—16085核苷酸序列[2,10—11]。

本例患儿通过对线粒体DNA测序,发现在 11 940—15 930有约4 kb的片段缺失,从而导致了患儿一系列的临床表现。

Pearson综合征往往是致命的,临床上常规采取对症支持治疗,包括输血纠正贫血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纠正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胰腺酶替代治疗,补充脂溶性维生素。

有建议补充肉碱,核黄素和辅酶Q,但缺乏对照试验证实其效果[12]。

最近有报道通过脐血移植成功纠正Pearson综合征患儿的血液系统和肝脏异常,提示骨髓移植可能是该病有效的治疗方法[13]。

另有报道通过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儿血液系统异常及代谢性酸中毒得到完全纠正,但患儿最终死于白血病。

由于未见报道Pearson综合征有恶变可能,研究者推测患儿出现白血病可能继发于大剂量的化疗及长期的免疫抑制治疗[14]。

综上所述,Pearson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疾病,临床表现复杂,由于受累器官可不相同,临床症状多种多样,如不能综合考虑各种症状的相关性,易延误诊断及治疗

故必须全面收集临床信息,综合分析,才能及早做出诊断。

虽然该病缺乏有效治疗方法,但通过积极的对症支持治疗,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和生存年限。

最近的研究显示,干细胞移植或许是一种有效的治疗Pearson综合征的方法。

参考文献   . J Clin Invest, 1990, 86(5): 1601—1608.   . Hum Mol Genet, 1995, 4(8): 1327—1330.   . Mol Genet Metab, 2012, 106(1):104—107.   . J Pediatr, 1979, 95(6): 976—984.   [5]Han Y, Song ZJ, Tong CY, et al. Effects of hypothermia on the liver in a swine model of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J]. World J Emerg Med, 2013, 4(4): 298—303.   [6]曾经纬,王新夺,陈光慧,等.线粒体融合素2基因突变体对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内膜增生的影响[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1, 20(7):703—707.   [7]Qin YJ, Zhang XL, Yu YQ, et al. Cardioprotective effect of erythropoietin on sepsis—induced myocardial injury in rats[J]. World J Emerg Med, 2013, 4(3): 215—223.   [8]都爱莲,孙永安,绍宇权,等.脑炎样发作的线粒体脑肌病2例误诊分析[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9, 18(7):760—762.   . Dev Disabil Res Rev, 2010, 16(2): 154—162.     . 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 2011, 411(2): 381—386.   . Mol Genet Metab, 2010, 99(3): 246—255.   . Pediatr Blood Cancer, 2008, 51(4): 566.   . Am J Med Genet A, 2011, 155A(12): 3063—3066.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