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24例临床观察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由于冠状动脉急性血栓形成,引起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所致。大量的研究证明:AMI后,早期开通梗塞相关血管,以恢复心肌再灌后,挽救濒死心肌,缩小梗死面积,能明显降低AMI的死亡率,改善预后。目前静脉溶栓疗法是恢复早期再灌注的首选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3年1月~2006年12月,我院收治的符合溶栓标准的AMI患者24例。其中男23例,女1例。年龄34~70岁。持续胸痛30min,含硝酸甘油无效;心电图至少两个相邻导联ST段抬高,肢体导联1mm,胸前导联3mm;入院距起病12h,年龄在70岁以上,体质好,无溶栓禁忌证,可放宽至75岁;患者家属同意并签字。除外的标准:14天内有活动性出血、手术、外伤史;BP 24.0/13.3kPa;或不能排除主动脉夹层者;有脑出血史;半年内有缺血性脑卒中者;半年内用过SK者,合并严重肝肾功能损害或肿瘤者。

1.2 治疗方法 溶栓记录18导联心电图,检查血尿便常规,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血脂,血糖,肝肾功能。溶栓开始每30min记录心电图1次。发病6h起每2h复查CK、CK—MB至发病20h。尿激酶:150万U+生理盐水100ml在30min静脉滴注完毕。阿司匹林:溶栓开始前即刻口服300mg,3天后改为100mg/天,长期服用。其他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转换酶抑制剂等均可按需使用。低分子肝素(或普通肝素):溶栓后12h开始皮下注射5000U(或6250U),每12h1次,共7天。

1.3 血管再通的临床指标 第一,溶栓后2h内胸痛缓解;第二,溶栓后2h心电图ST段抬高显著的导联ST段迅速下降50%;第三,溶栓后2h内出现短暂的再灌注心律失常;第四,心肌酶CK高峰前移至16h,CK—MB高峰前移至14h;以上具备两项即视为血管再通,但仅有第一与第三者除外。

1.4 溶栓治疗观察指标 (1)记录疼痛减轻的程度和时间,胸痛缓解时间;(2)记录灌注心律失常出现的时间并记录心电图;(3)溶栓开始后2h内每半小时记录1次心电图;(4)发病6h起每2h复查全套心肌酶谱共10次;(5)溶栓前及溶栓后2h测ACT 2次;(6)观察皮肤黏膜、消化道、呼吸道出血,尿血及颅内出血等;(7)记录住院期间并发症和转归。

2 结果。

24例患者中,18例再通占75%。不良反应:4例低血压在溶栓过程中发生,经扩容或多巴胺治疗血压回升;胃出血1例,经治疗1天后出血停止;牙龈出血2例,自愈;无颅内出血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7例,占28%。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