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怀如何深入农家搞调研

1961年冬天,63岁的彭德怀回到湖南湘潭老家开展调查,历时50多天,每天冒着严寒,往返跋涉二三十里山路,深入农家调研。他的一言一行给当地的农民及党员干部留下了深刻印象。

12月13日下午,彭总来到湘潭锰矿招待所。他沉思一会儿,把当地派给他当向导的《湘潭日报》记者戴鼎叫到身旁,指着锰矿周围用铁丝网着的木头桩问道:“这是干什么用的?”“可能是用来代替围墙的。”戴鼎回答。

“用这么多木头做围墙,太可惜了。山上的树经得起几回砍!怎么不想一想农民呢?”接着彭总继续说:“如今,农民分了田地,喜得不得了,一心扑在生产上,没有腾出手来修建房屋,不少农户没有屋住,有些老屋也快倒塌了。何不将这些木头拿去给大家盖新房、补旧房哩!”。

12月14日,戴鼎跟随彭总去鹤岭大队调查。党支部书记周桂华和大队秘书、民兵营长、妇女主任热情接待了他们。

彭总听了汇报以后,请他们把全大队从1956年至1959年的变化情况,包括人口、粮食生产、农林牧副渔业收入、群众生活和疾病等情况加以逐年对比,从中找出发展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午餐时,餐桌上有米饭、红薯彭总不吃米饭,专吃红薯大队干部劝他不要光吃红薯,他笑着说:“这是高级午餐啊,我在北京还不容易吃到哩!”。

一天后,彭总又来到陈蒲大队,访问了各生产队社员,重点了解农业生产、粮食收入、群众生活等问题。

为了把陈蒲大队情况搞清搞透,彭总亲自设计制作表格,列举调查内容,分生产队一项一项地统计。情况弄清后,他又反复征求区、社干部意见,并交代戴鼎写一篇关于陈蒲大队减产情况调查的材料。彭总分析说:“陈蒲大队自然条件好,偏偏粮食减产,这其中有天灾的因素,但更为重要的是人为因素。”。

彭总对自己要求严格,不讲排场,时时保持勤劳、朴实、艰苦的优良作风。1958年冬,他回到家乡,乌石大队送了一瓷坛蜂蜜给他。彭总虽接受了这坛蜂蜜,但将蜂蜜折价成30元钱交大队生产费用,还写了一封信表示歉意。这样的小事,彭总却当成大事来办。他常说:“我彭德怀是人民的勤务员,不是做官的老爷!”。

(摘自《世纪风采》)。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