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子毅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证经验

【摘要】 潘子毅运用中医辩证施治的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中医病因病机的基础上,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以气滞血瘀型和肝肾亏虚型为多见,其临床辨证应用经验方为腰突1号方和腰突2号方,屡见奇效。而且其临床非常强调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注意事项及功能锻炼。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名医经验 潘子毅

潘子毅老师,系浙江省中医院伤骨科主任医师,浙江省名中医,临证四十余载,经验宏富。笔者有幸拜师门下,亲聆教诲,获益良多。现将潘子毅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证经验初步整理,以飨同道。

病因病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它属中医“腰痛”、“腰腿痛”、“痹症”范畴。潘子毅老师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一为外伤、劳损,或风寒、湿热之邪流注经络,致使经络困阻,气滞血瘀,不通则痛。二是肝肾不足。肾主藏精,先天精气不足或后天失养或劳力损及肾精,不能发挥其正常温煦、滋润功能及肾主骨的功能。肝主藏血,肝血不足,不能荣筋,而致肝主筋功能失常。肝肾亏虚,则筋弛骨痿而发本病。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在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发生的[1],成人椎间盘纤维环内层及髓核组织无血液供应,靠淋巴的渗透维持营养,椎间盘纤维环表层有纤细血管分布。椎间盘作为一种特殊的关节形式,劳损多,退变早,出生时纤维环含水80%,而髓核含水90%,到18岁时分别下降到78%和86%,35岁时下降到65%和78%。特别是下位腰椎的椎间盘,早在20岁时就已产生退变腰椎间盘突出症在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外伤或受寒而产生症状。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症状是腰痛及下肢放射痛,目前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产生症状的原因为以下三方面:(1)破裂组织产生的化学刺激和自身免疫反应引起的神经根炎症;(2)脱出的髓核压迫或牵引神经根,使其静脉回流受阻,从而加重神经根炎症的水肿,提高对疼痛的敏感性;(3)突出物的机械性压迫所致神经根缺血。

辨证施治。

中医病因病机的基础上,潘子毅老师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以气滞血瘀型和肝肾亏虚型为多见。气滞血瘀型主要表现为近期腰部有外伤史,腰腿痛剧烈,痛有定处,刺痛,腰部板硬,俯仰活动艰难,痛处拒按,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沉涩。肝肾亏虚型主要表现为腰腿痛缠绵日久,反复发作,不耐劳,劳则加重,卧则减轻,齿松,小便频,舌质淡胖或红少津,脉沉无力。

潘子毅老师临床辨证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经验方为腰突1号方,治疗气滞血瘀型;腰突2号方,治疗肝肾亏虚型,屡见奇效。

腰突1号方:治则:行气活血,通经止痛。组成:当归15g,延胡索20g,生地20g,川芎10g,丹参15g,牛膝15g,苡仁20g,山甲片6g,枳壳10g,地鳖虫10g,全蝎6g,地龙6g,炙甘草6g。方解:当归、生地、白芍、川芎为四物汤,养血活血。丹参也是活血药,有舒张血管、促进循环、消肿止痛的作用。气附于血而运,血赖于气而行,故辅枳壳、延胡行气活血止痛。山甲片、地鳖虫、全蝎为破血行血药,养血活血、行气活血、破血行血三者结合,则无瘀不除,无坚不摧。佐以苡仁、地龙,利水消肿。牛膝引药下行,甘草调和诸药。

7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