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青史何堪魂去 清明祭英烈发言稿:千秋青史永留红 百代难忘正学功

清明祭英烈发言稿千秋青史永留红 百代难忘正学功。

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清明祭英烈,鲜花慰英魂。今天,九江市文同中学初二年级全体师生怀着深厚的文同情结,以红色游学的方式,来到方志敏烈士纪念馆,祭奠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文同中学杰出校友方志敏烈士。我发言的题目是:千秋青史永留红,百代难忘正学功。

斗转星移,时光流逝,岁月将方志敏校友的不朽功勋深深地烙印在12万文同学子的记忆中,时光追溯到近一个世纪(95年前),南伟烈大学那个不平常的秋季。时年22岁的方志敏因从事革命活动,被江西省立南昌甲种工业学校开除,考入文同中学的前身九江南伟烈大学。在这里,方志敏如饥似渴地寻求革命真理,阅读了《共产党宣言》、《先驱》报等马列主义经典着作和革命书刊,组织成立了读书会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小组,传播先进思想;写下了《私塾》、《哭声》、《呕血》等战斗檄文,向罪恶的旧社会发起声讨;发动非基督教大同盟、反帝大同盟,与九江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一起走上浔阳街头,开展反帝爱国运动。1922年为进一步寻求革命真理,因身体等原因,方志敏离开了南伟烈大学,并于同年参加革命

方志敏校友先后参与领导了弋横暴动,创建赣东北苏区,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10军,曾任赣东北省、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红10军、红11军政治委员,中共闽浙赣省委书记。他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赣东北实际相结合,创造了一整套建党、建军和建立红色政权的经验,毛泽东主席称赣东北为方志敏式根据地。历史定格在1935年8月6日,怀着对祖国的热爱与忠诚,超越生死的强健与昂扬,方志敏校友在南昌下沙窝英勇就义,时年36岁。青山埋忠骨,碧血染红旗,毛泽东主席亲笔题碑:方志敏烈士之墓。中华民族从苦难走向辉煌的伟大历程,就是一部无数先烈们用生命写下的可歌可泣壮丽诗篇。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以法律形式将每年的9月30日设立为烈士纪念日,2014年9月30日我国进行首个烈士纪念日活动,以国家的名义向烈士们致敬,深切缅怀他们的丰功伟绩。

烈士这是个神圣光荣的称号,更是一个民族的脊梁,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方志敏就是100名为了新中国的建立做出突出贡献的烈士之一。叶剑英元帅曾在方志敏烈士照片上写下这样一首诗:血战东南半璧红,忍将奇迹作奇功。文山去后南朝月,又照秦淮一叶枫。那高大挺拔、叶红似火的枫树,不正是方志敏烈士光辉形象的真实写照!剑胆琴心垂青史,英雄浩气天地间,正如方志敏烈士在狱中所写:敌人只能砍下我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的信仰!因为我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为着共产主义牺牲,为着苏维埃流血,那是我十分情愿的啊!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辗转流传的方志敏烈士狱中所书《清贫》、《可爱的中国》等遗着给后人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遗产,烛照着后人前行的道路。

同学们,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的精神。方志敏烈士璀璨的人生写照,生动地诠释了爱国奉献、牺牲的时代内涵,有力筑牢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实支点。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缅怀方志敏烈士,就是要继承和弘扬爱国,创造,清贫奉献方志敏精神,继承烈士遗志,坚定爱国的信念,树立远大的理想,珍惜韶华,奋发有为;缅怀方志敏烈士,就是要让烈士精神升华思想,融进我们每位文同学子的血脉,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为实现中国梦、教育梦、文同梦奉献智慧和力量。

伟大时代同样需要伟大的奋斗。文同中学薪传古今,思接百年,是西学东渐的窗口,是爱国救亡的先锋,更是开放创新的典范,读好书,做好人激励着千万学子刻苦钻研、奋发图强,教好书,育好人勉励全体文同人潜心教育、敬业奉献。应知学问难,在乎点滴勤,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找准人生坐标,笃定人生方向,勇敢面对挑战,上书山寻路径,潜学海觅真趣,将个人命运汇入时代洪流,将个人奋斗融进国家发展,让无怨的青春在时代的进步中焕发出绚丽的光彩吧!同学们,让我们踏着烈士的足迹,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方志敏烈士永垂不朽!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