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重组小盘股:我是牛股我怕谁

创业板的崛起,自然让老股民们想起“那些年一起炒过的资产重组股”。

下载论文网 /3/view—4452807.htm  1998~2001年,在国企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资产重组概念大行其道。

沪深股市中的低价小盘股凭借操作成本低、资产置换易、业绩变化快,迎来了史无前例的大炒作、大爆发,股市里绩差小盘股“乌鸡变凤凰”的神话频频上演。

在那样一个“我是庄股我怕谁”的疯狂年代,以湘火炬、康达尔、数码测绘、亿安科技、交大南洋、托普软件、北京天桥、前锋股份、南开戈德、海虹控股为代表的一大批小盘重组股,成为庄股时代的旗帜。

庄股时代小盘重组股的运作模式通常是:主力机构率先和目标重组公司达成运作协议,之后利用利空消息,打压建仓或不动声色耐心吸筹建仓,吃够重组公司的二级市场筹码后,开始按计划稳步地持续推升股价

当远远脱离主力吸筹的成本区时,公司便放出资产重组的利好消息,由此带动股价屡创新高甚至翻倍。

到年底,公司再推出优秀业绩并大比例送股分红,股价除权之后,通过填权,主力将获利筹码逐步交还给市场,从而赚个盆满钵满。

历时多年的资产重组炒作,让“小盘牛股”深入人心,自此国人对小盘股宠爱有加。

2 0 02年以后,随着市场制度逐步完善和监管部门的严厉打击,盛极一时的小盘+重组的坐庄模式被淘汰。

20 03、20 04年的“五朵金花”和20 07年的大盘蓝筹股行情,为A股市场树立起价值投资的主流理念。

加之市场的大扩容,小盘股的全面群体性炒作失去了市场基础。

市场风格的转变,使蓝筹股风行一时,并备受监管层和公募基金的推崇。

新兴产业小盘股不是庄股类似庄股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自20 09年以来,A股市场小盘股的溢价效应再次显现。

除2011年阶段熊市外,小盘股的走势明显强于主板指数

比如20 09年沪深30 0指数上涨9 6 .7%,代表小盘股的中证5 0 0指数上涨131 . 3%;2 010年中小板指数上涨21.26%,沪深300指数反而下跌了12.51%。

但截至今年10月31日,创业板中小板指数分别实现了73.08%和15.40%的正回报,而沪深300收益率为—5.91%。

尤其是创业板中小板,从中跑出的新兴产业股黑马成色,丝毫不亚于当年的小盘重组股,典型的像中青宝、汤臣倍健、蓝色光标、华谊兄弟、掌趣科技、歌尔声学、阳光电源、大华股份、杰瑞股份等。

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同当年重组股大行其道一样,有着深刻的经济和政策背景。

2010年以来,中国进入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中国政府大力支持产业的创新活动。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明确提出,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8%左右,2020年进一步上升到15%左右。

与此同时,创业板的开通和中小板的扩容,为很多具有新型商业模式、产品或服务的企业上市,提供了良好的展示平台和融资渠道,成为催生优质创新企业的重要平台。

正是在这种积极政策的推动下,创业板包括部分中小板公司作为新兴产业的排头兵,受到了市场资金的极度青睐,以至于创业板指数在2013年创出历史新高。

“小”为美 “小”为强   其实,无论是主板的小盘重组股,还是近年来头顶新兴产业光环的中小板创业板股,尽管身处不同的市场阶段,投资理念相差甚远,炒作的主题也大相径庭,却都演绎出黑马腾飞的精彩乐章。

除去政策条件外,走强的根本原因就是一个“小”字,究其本质还是炒小盘股、操纵小盘股

首先,小盘股流通市值小,少量资金的同向操作,就能形成对股价的持续影响。

庄股时代,“小”还意味着重组成本低,包括业绩包装、资产置换和资金推动相对于大盘股容易得多,由此形成了小盘股“股股有庄”。

在后庄股时代,“抱团取暖”成为基金、私募等机构资金操作小盘股的新手法。

基于相似的理念,看好公司的成长性,各个机构往往会在不同的时段买进,一旦买进后就很少卖出,而是等待长期业绩的体现。

由此形成了一种不是庄股却类似庄股的模式,表现在小盘股股价走势上,就是长期震荡上涨。

更有甚者,公募基金之间、公募与私募基金之间共同联合坐庄,拉抬新兴产业股的例子也并不少见。

其次,小盘股就是小型企业,其成长性远优于大型企业,未来的想象空间更大。

从一般企业成长的历程来看,当企业规模较小时,成长的速度较快,而当公司规模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成长的速度会减缓。

小盘股的成长主要体现在资产规模的扩张上,通过一次次的增资扩股和送股,发展成中大型公司,这个过程表现在股价上也是一个长期上升的趋势。

“成长性”和“想象空间”是小盘股票备受机构资金和众多投资者推崇的重要原因。

中小板为例,如今的苏宁云商、双鹭药业、歌尔声学、独一味等都是从上市初期的小不点,经历10倍甚至数十倍上涨后,成长为今天的新蓝筹。

小盘股成长的特性,中石油等进入成熟期的大盘蓝筹股自然无法企及。

溢价是阶段性现象   大小盘风格转换、小盘股的溢价效应突出的这种现象,其实在国外也普遍存在。

如港股市场最近一年多来,创业板指数涨幅同样远高于恒生指数走势。

再比如美国在1975年到1983年,其小盘股的平均年收益率为35.4%,是大盘股的2倍。

但2000年网络股泡沫之后,大盘股开始持续跑赢小盘股,而2 0 07年后,小盘股又开始跑赢大盘股

针对小盘股大盘股的风格转换,专家认为,大盘股与经济大势和消费周期密切相关。

在经济繁荣期,大盘股的增长和盈利相对经济,会呈现杠杆的特性,如2003年至2004年的“五朵金花”行情。

小盘股主要与经济的创新周期相关联,创新周期的基本特征是新的技术、产品和生活方式的重大变革,同时出现通货膨胀上升、经济衰退的现象。

事实上,从2 0 0 9年以来,国内经济增速持续下降,股市整体处于熊市当中,这期间中小板创业板的走势的确强于大盘指数

从资金面理解,熊市中由于投资者信心不足,市场资金有限,一些对资金量消耗不大的小盘股活跃性更高。

存在调整风险   小盘股自身的特点获得了市场给予的高估值,但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小盘股的缺陷或风险同样不容忽视。

例如,小盘股盘子小,普遍流动性差,一旦出现风险,难以很快出货,减少损失。

此外,小企业业绩波动大,经济不景气时抵抗风险能力弱,股价自然波动很大。

被过度炒作后的小盘股,一旦业绩、成长性被提前透支,就导致基本面与价格严重背离,甚至只是一种概念上的炒作,其下跌的风险相当大。

看看当年的资产重组小盘股们如今的价格,绝大多数已不足其股价顶峰的零头。

因此,小盘股的投资风险也要比大盘股大。

拿现在高高在上、市梦率重现的许多创业板股票来说,阶段性的风险显然是要大于机会。

一些行业前景好、想象空间大或者业绩成长性高的小盘股,市盈率都到了60多倍甚至100倍,隐含的投资风险较大。

基于对新兴产业中长期前景的看好,也要选择有真实基本面支撑的小盘股,在其估值回归合理、价格调整下来时再介入。

在中国经济转型的阶段,相信股市的结构性行情还会延续很长一段时间,以中小板创业板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小盘股仍将是一片黑马奔腾、枭雄辈出的沃土。

只是在参与这类小盘股炒作时,要把握好逻辑分寸。

所谓“投资性买入、投机性卖出”,或许是最好的应对策略了。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