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独特的视角表现人物 视角独特

作者以独特的视角――从左光斗的得意学生、赫赫有名的民族英雄史可法视角烘云托月,聚焦反映“传主”左光斗的为人与风骨,同时使得左光斗史可法人物形象都相当鲜明。

人物传记体文章,内容可繁可简,写法可正可侧。

一类是比较全面地记述一位人物一生的主要业绩,如古代大量的人物传记、事略、墓志铭;另一类则是从一位人物的一生行事中选录某一部分或某一侧面,以“一斑”而显示“全貌”。

这些对于现代的人物报道(如人物通讯、人物特写)仍有借鉴意义。

方苞的散文代表作《左忠毅逸事》便是属于后一类写法。

方苞(公元1668―1749年),字灵皋,号望溪,安徽桐城人。

清康熙四十五年(公元1706年)进士。

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年),因受戴名世《南山集》一案牵连而被捕入刑部狱,后获赦。

曾为武英殿总裁,累官至礼部右侍郎。

宗奉程、朱理学;强调“文以载道”,论文章最重“义法”;指出:“言有序,言有物。

有序要矣,有物尤要。

”他是清代古文大家,“桐城派”创始人。

著有《方望溪全集》。

左忠毅公,即左光斗公元1575―1625年),字遗直,号浮左;明末桐城(今安徽桐城市)人。

明万历进士。

官御史、大理少卿、左佥都御使。

为人正直,不畏权贵。

因弹劾宦官魏忠贤,被陷逮入东厂狱中,受酷刑致死。

弘光帝时追谥“忠毅”。

左光斗一生,可记述的业迹颇多。

左忠毅逸事》一文,不是要为左光斗全面立传,因而对于左光斗已为世人所知的事迹从略,只侧重叙说世人所不知的“逸事”――散佚没有流传的事迹。

最为难能可贵的是《左忠毅逸事》中,作者还别出心裁,以独特的视角――从左光斗的得意学生、赫赫有名的民族英雄史可法视角烘云托月,聚焦反映“传主”左光斗的为人与风骨。

以师生交往为线索选择典型事例、典型细节,以写史可法有力衬托左光斗的“忠毅”,同时使得左光斗史可法人物形象都相当鲜明。

史可法公元1601―1645年)明末河南祥符(今开封市)人。

字宪之,号道邻。

明崇祯进士。

累迁户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使。

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任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

次年,李自成率起义军进攻北京,他誓师勤王,率部渡江至浦口,得知北京城破,即在南京拥立福王朱由嵩,任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仍掌兵部事。

弘光元年(公元1645年),清兵大举围攻扬州,他率领全城军民死守,城破后自杀未死,被俘不屈遇害。

著有《史忠正公集》。

文章的开篇,就充满传奇色彩,温情脉脉。

作者从记述左光斗与年轻书生史可法的偶遇写起:时任京畿学政的左光斗,风雪严寒之日,微服出行进入一座古寺,看见一个书生正在厢房伏案睡觉;左光斗阅读了书生的文章草稿,就脱下自己的貂皮外衣给书生盖上,又给关上门……既形象表现了左光斗的“伯乐”精神:求贤若渴,善于发现人才、赏识人才、爱护人才;又为下文史可法不忘师恩、不违师训作伏笔。

第二段是全文的重点,写得惊心动魄,感人至深。

“及左公下厂狱”,一笔带过左光斗因弹劾魏忠贤而蒙冤入东厂狱,“史朝夕狱门外”,道出史可法对老师的深切关注。

这一短句,惜墨如金,剪裁得当。

“久之,闻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史可法再也无法忍耐,只得“持五十金,涕泣谋于禁卒”,对狱卒啖之以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才得以乔装成“除不洁者”,潜入门禁森严的监牢。

突出表现左光斗的舍生命、为大义、刚强不屈的崇高品格,则是浓墨重彩,活灵活现:只见左光斗“席地倚墙而坐,面额焦烂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尽脱”,令人不难想象左光斗在东厂狱中遭受何等非人的酷刑!一个“倚”,一个“坐”,两个动词,活现了左光斗的“一息尚存,决不屈服”的精神。

左光斗被折磨得“面额焦烂不可辨”、“目不可开”,但当他听出史可法的声音时,竟然奋臂用手指拨开眼眶,目光如炬:这一事迹,典型地表现了左光斗的坚强毅力和顽强斗志!对前来探监的史可法的不仅有一番“怒曰”:“不识大体的奴才!这是什么地方,而你还到这里来!国家之事糜烂到如此地步,老夫此身已经罢了,你要还这样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柱者?还不赶快离去,难道等着奸人编造罪名来陷害你?我现在就扑杀你!”,而且有“过激举动”:“因摸地上刑械作投击势。

”如此神情激愤,言辞严厉,慷慨激昂,既体现了对“逆阉”的仇恨,更体现了对寄予殷切厚望的学生的挚爱――爱之深,责之切!左光斗的良苦用心是通过这样的“当头棒喝”,让史可法不要感情用事,要清醒地认识目前国家的形势和自己的处境,要以天下为己任、当国家的“中流砥柱”!一位受尽酷刑、生命危在旦夕的人,念念不忘的仍然是“天下事谁可支柱者?”读此,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真真催人潸然泪下!大义凛然的人物形象,顶天立地!史可法的切身感受凝聚为一句:“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

”字字千钧,掷地有声,有力地彰显了左光斗的耿耿丹心、铮铮铁骨!这里,既与第一段中“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相呼应,又为第三段表现史可法忠于国事职守作铺垫。

第三段主要以一个细节――“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迸落,铿然有声。

”――表现史可法治军的勤于职守和身先士卒。

这正是得益于左光斗老师言传身教。

“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

史可法的这句心里话就是明证。

第四段简叙史可法在带兵期间,凡到桐城,必定亲自到左公第,问候太公、太母起居,拜夫人于堂上。

表明史可法尊师如父、对恩师永志不忘的深情厚谊。

这些,不仅表现了史可法的爱国精神和尊师情操,更是从侧面衬托他的恩师左光斗人物形象:左公确有知人之明,对史可法确实是没有“看走眼”;有其师必有其弟子,学生的所作所为,正是恩师言传身教的结果!   《左忠毅逸事》全文仅六百五十来字,真可谓短小精悍:视角独特,剪裁得当,重点突出,内容充实精粹;有伏笔,有铺垫,有呼应;或刻画人物的独行,或转述人物的对话;描述人物的行为语言,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有声有色,可歌可泣,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巍然屹立。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5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