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启贵,“小事积德”的台湾果农] 恋爱那件小事 番外

万启贵,一位水果经销商人,1993年,年仅19岁的他来到北京辛苦打拼,从蹬着三轮车卖水果的小贩,成为在京拥有数家台湾农产品专营店的老板。

谈到这些年来的经历和感受,万启贵说得最多的就是:小事中积德,大事会有成。

母亲是心中的榜样      在万启贵的心目中,母亲郑建芝是一位平凡而伟大的女性,说她平凡,因为她是典型的中国农村妇女;说她伟大,因为她十一年如一日精心照顾生活完全无法自理的父亲毫无怨言,用一个朴实的农村妇女的双肩和双手撑起了一个家庭爱的天空。

母亲郑建芝1973年和父亲结婚后,就和公婆等全家十几口人住一起,多年来她一直将几位老人当作自己的亲生父母来侍奉。

即使有时受些委屈,她也从不跟老人高声说话。

经常万启贵说:“人老就会还老返童,越老越得哄着。

受点委屈没什么,这是我们晚辈应该做的。

谁都有老的那一天,不要想得太多!”   万启贵的爷爷是年近80高龄的老人,最近3年先后共做了3次大手术,身体也很虚弱,经常卧床。

为让老人吃好,母亲坚持将一日三餐亲自送到老人的床头,照顾老人吃饭,并常常根据老人的身体状况换着花样做好吃的。

每天都把老人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

天气好时,就带老人到外面晒太阳,和老人聊天。

老人生病时,不管多晚都及时带老人到医院,照顾得也更加细致。

11年前,万启贵父亲得了严重的静脉硬化,医院的医生向他们发出病危通知,并举实例提醒他们,当地一名老干部自从患上这病后,在生活和医疗等各方面条件都明显优越于万启贵的家庭下,也不过才坚持了一年半时间。

母亲不相信这是真的,“他还这么年轻,难道这么快就走了?”每天早上起来,她第一件事就是帮助双腿瘫痪的父亲穿衣、刷牙、洗脸、做饭和喂饭。

父亲瘫痪在床,经常大小便失禁,母亲每天不顾恶臭,帮着擦洗身体,端茶送水。

尽管父亲卧床多年,但身上从没有生过疮。

母亲的精心照料下,被医生判为不治之症的“肌肉萎缩”开始好转,身体长出新的肌肉,连医生都震惊地说:“这是个奇迹!老人能够闯过鬼门关,全靠家人的鼓励和悉心照顾……”   作为退休教师的父亲,对生死很坦荡,对生活充满信心。

时常对家人说:“得了这病我不怕,我相信自己能站起来,等我好了,咱这一家人还是幸福的一家。

”   然而可怕的日子还是来了,2010年“五一”刚过不久,父亲离开人世。

“死是自然规律,任何人都无法抗拒,但我们不后悔,全家都尽力了,每个人都尽到自己的义务。

”说到此时,万启贵潸然泪下。

感恩中奋进前行      父亲尽管离开了,但母亲照顾父亲感人的画面,时时影响和教育着万启贵

万启贵初中毕业后曾到少林寺学过一段时间的武术,之后就随父母来到北京。

刚到北京,他和妻子起早贪黑的经营着水果生意,每天凌晨三四点钟去上货,一直忙活到半夜才能休息。

这期间,既要照顾患病卧床的老父亲,还要照顾尚未成年的孩子,在他们勤恳耐劳地坚持下,一步一个脚印在顺义先后开办了多家水果销售门市。

2006年的一天下午,一位下岗工人带着孩子经过他的水果店,当孩子看到新鲜的水果时便嚷着向母亲要着吃,母亲为难地边哄孩子边训斥着,万启贵看到这种情景后,就免费送给孩子水果

晚上回家后,躺在床上的他辗转翻侧,怎么也睡不着。

第二天,他就在自己水果店前竖个牌子――下岗职工凭证免费领取10元钱水果

此后,每天都有五六个下岗职工去领取;有的还不好意思,有的是报着试试看的心态。

谈起初衷,万启贵说他当时没想太多,只是因为当时看到许多下岗职工在买水果时候很拮据,于是决定尽自己能力帮一把,同时也是回馈社区居民,因为自己的生意还是靠他们的支持才有今天。

2008年汶川地震,万启贵听到这个消息时,第一时间向自己所在的市场管理处捐出自己一份爱心,说到这个时,他摆摆手:“捐得没法和大企业家比。

”脸上透露出来的满是真诚和质朴。

去年在一次大型活动中,万启贵结识了“河南在京务工志愿者服务队”的创办人――“北京好人”李高峰,并被他的事迹深深感动;之后每次服务队只要有活动,他都积极参加。

在鸟巢,在西单,在国贸,在火车站……这些北京市区人群最为集中的地方都曾留下过他的身影。

捡垃圾、清理小广告、打扫公共卫生、监督行人不要随地吐痰……这些在常人看来没有什么特别的小事,就是这个组织“行动”的主要内容。

一年多来,万启贵已经不记得多少次这样度过自己的周末了。

“这些虽然都是些不足挂齿的小事,但我做起来却觉得很光荣、很有意义。

”他笑笑说。

万启贵的“台湾水果农产品”专营店,是他的一次新的探索。

2008年,他结识了台商黄一钟,在厦门的台湾水果销售集散中心拥有500多平米店面的黄一钟有“大陆台湾水果销售第一人”之称,在全国开设近二十余家专卖店,黄一钟看中了万启贵水果销售行业的经验,经过接触和交流,双方达成了合作意向。

在顺义区台办和市场中心的大力支持下,占地面积160平方米,以专营台湾水果及台湾农副产品的销售大厅建立起来。

谈到这个时,万启贵说:“没有国家政策和政府的支持,这些是办不到的,所以在这里我还是要感恩;开业后,居民可以买到正宗优质的新鲜台湾水果

下一步还将再开几个连锁店或加盟店,把台湾农产品经营做大。

”说到这里,坚定的自信写在了万启贵的脸上。

儿女是自己的骄傲      采访中,万启贵8岁的小侄子走进房间,万启贵自豪地介绍侄子,说他今年初参加中华文化经书经典诵读和第四届国际经典比赛获得小状元。

小侄子主动向大家问好的同时深深地鞠了一躬,并当场大方地向众人背诵全文《弟子规》。

“没能上大学是我最大的遗憾,但好在自己爱看些书。

万启贵有些羞涩地说。

旁边的妻子也附和着他的这个爱好:“以前念书少,做生意也忙,这些年,他自学企业管理的课程,同时也报了不少课程班,去年刚从一个学习班毕业。

”此时万启贵的脸上洋溢的都是热情。

“人生有三件事不能等:第一是敬父母不能等,‘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在’。

第二是朋友在一起花钱不能等,要舍得。

第三,每天学习不能等,只有每天学习才能掌握新的知识。

同时也希望自己孩子将来有大的作为。

”   说起女儿,万启贵很是自豪,“她考试经常在顺义区排名第一名。

我们做生意忙,不能时时陪着孩子,但孩子们都很懂事,一个外地小孩在北京借读,学习方面全靠自己,不但成绩好,而且非常孝顺,回家后还帮着我们照顾患病的爷爷和姥爷。

”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孝敬老人、感恩社会的品质在无形中影响着孩子的认识。

实际上,从去年起万启贵经常带着儿子和女儿去福利院送水果,培养他们的社会爱心。

他还经常买《弟子规》,放在自己门店的收银台旁,遇到带孩子的父母时,就免费发放。

春色宜人,只缘百般红绿争芬芳;秋光爽目,皆因万类霜天竞自由。

世间万物,因和谐而妍美;家庭社会,因和谐而温馨。

万启贵,这个普通的来京务工者,为建设和美家庭、和谐社会发光发热,这是一种信念,更是一种力量。

如同一块红煤可以引燃千万块煤,一颗红亮的心可以引红千万颗心。

相信,越来越多的人们将和万启贵一起,精彩上演生生不息的爱心接力,共同建造生机盎然的美好人间。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