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提前完成第二轮“万名海外人才集聚工程”] 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

上海市第二轮“万名海外人才集聚工程”于2005年12月1日启动实施,目标是用2年时间引进1万名高层次海外人才,主要包括留学人员外国专家港澳台专才

截至2007年2月28日,共引进10324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其中留学人员5217名、外国专家4791名、港澳台专才316名,提前9个月完成预定目标。

留学人员呈现五大特点      第二轮“万名海外人才集聚工程引进留学人员与第一轮“万名海外留学人才集聚工程”相比,呈现五大特点:   1、留学人员回国热情持续升温,平均每月来沪工作的留学人员增多。

第二轮集聚工程得到了广大海外留学人员的广泛关注。

工程实施期间,网页点击达69470人次,收到电邮和网上注册留学人才简历2540份,书面文本简历2288份,平均每月吸引海外留学人员400余名,比第一轮每月增加近30人。

2、来源国仍以发达国家为主,博士学历人员比例增高。

5217名留学人员中,90%以上来自发达国家,其中来自美国、英国、日本三个国家的留学人员约占总数的50%。

来沪留学人员博士学历比例为33.7%,比第一轮高出近10个百分点。

3、专业结构契合《上海市重点领域人才开发目录》。

引进留学人员专业以管理类、经济类、人文社会科学类和电子信息类居多,占总数的60%。

其中人文社科类明显增多,占7.7%,引进的港航类人才与第一轮相比有所突破,约占1.2%。

4、择业渠道向非公领域集聚趋势明显。

据统计,随着非公经济的不断发展,留学人员择业和工作向非公领域集聚的趋势明显,非公领域已经成为集聚留学人员的主渠道。

在5217名留学人员中,在上海市各级机关、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医疗机构等体制内单位任职的约占31.2%;在外资机构、民营企业及自主创业等体制外单位工作的达到68.8%。

5、人才柔性流动趋势增强。

来沪工作的留学人员中,越来越多的留学人员以不改变其国籍的方式,为上海的发展作贡献。

如在办理《上海市居住证》B证的人员中,入外籍留学人员增幅较高,持B证主证的人外籍留学人员占B证总数的60%,其中入外籍的留学人员占外籍人员总数的比例比前一轮增加了近10个百分点。

外国专家主要来自发达国家      引进的4791名外国专家主要来自发达国家,其中,将近60%来自美国、英国、日本、加拿大四国,专家中本科学历占59.6%,硕士和博士占33.3%。

外国专家所属专业类别分为三类:一是文教类专家(含外籍教师):主要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中小学校、文化艺术单位、新闻传媒单位及体育单位等任职,占87.4%;二是经济类专家:主要在国有、外资、民营等企业担任管理人员,占7.4%;三是技术类专家:主要在本市的经济管理部门、重大工程、重点项目等从事技术工作,占5.2%。

其中,在体制外单位工作的较多,占65.5%:在体制内单位工作的占34.5%。

港澳台专才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引进的316名港澳台专才中,来自香港的占42.4%,澳门的占2.2%,台湾的占55.4%;研究生以上学历占24.4%,本科学历占45.6%,其他占30.2%。

自CEPA(《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框架实施以来,上海市目前共引进香港专才1733名,其中90%具有多年专业服务经验,年龄大多在30~50岁之间。

行业主要集中在房地产、咨询、金融、酒店、旅游服务等,在外资企业工作的占65.9%,民营企业25.6%、国有企业6.8%、其他1.7%。

担任部门经理以上职务的约占近50%。

由于香港专才熟知国际惯例和通行规则,普遍敬业,富有事业心和创新精神,做事规范,所以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很多用人单位反映,引进香港专才不仅仅是引进一个人,更重要的是引进一种工作理念:往往是引进一个人,带动一群人。

高层次海外人才加盟上海各项建设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引进了一支以美籍留学人员汪大总和美国人墨斐为首的高层次留学人员外国专家团队,担任副总裁、项目总监及开发总监等重要职务。

该团队共7人,都是美国籍博士,他们的加入,为上汽集团打造自主创新品牌汽车和开发新能源汽车赢得了先机,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同济大学为加快完成承担的国家“863”重大专项“燃料电池轿车”及上海市燃料电池轿车“十、百、千”重大项目,于2007年1月引进汽车研发专家章桐(德国籍)博士,担任汽车学院新能源汽车工程中心副主任。

上海生命科学院引进的留美博士舒友生,担任神经网络功能研究组组长,负责研究揭示大脑皮层正常功能及病理条件下脑功能紊乱的亚细胞、细胞和神经网络水平的机制。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引进的留美眼科博士汪建涛,承担国家“973"’项目,曾为美国人工视觉协会主席,在前沿研究人工视觉(RetinalProsthesis)方面有深入的研究。

上海市的深水港开发与管理、崇明生态岛、新材料与生物技术等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建设都引进外国专家帮助解决关键技术难点。

上海长江隧道是目前世界上直径最大的越江盾构法隧道,在世界上没有完全类似的工程可以参照。

为此工程指挥部聘请了十几位外国专家,他们在项目实施前,对施工图设计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项目正式启动后,外国专家对现场的施工技术及管理进行全面跟进,对重要的技术难点和风险点提前进行分析和总结,对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和隐患给予直接地警示,为保证项目的顺利完成发挥着重要作用。

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立项的”超超临界火电设备研发被列入国家“863”项目上海市第一批科教兴市项目

项目可解决煤耗低、排放污染物少、有利于满足国家环保的要求。

为了加快完成该项目,上海电气集团从德国、日本、美国、英国、法国等引进40余名外国专家,协助该项目实现技术的消化吸收和二次开发。

上海市人事局牵头,联合启明研究院和上海金融学院等单位,邀请200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希伯来大学教授罗伯特・奥曼和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罗伯特—蒙代尔等10余名诺奖大师会集上海,共同为上海市“四个中心”(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建设献计献策。

第二轮集聚工程的实施,较大幅度地增强了上海市海外人才队伍的实力,提升了上海市国际化人才的水平。

目前上海市留学回国人员已达6.8万余人,创办留学人员企业3600余家,注册资金达4.6亿美元;每年在沪外国专家7万余人次:港澳台人员共4万余人。

集聚工程正逐渐在海外人才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