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Ⅲ、Ⅳ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的体会

【摘要】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老年Ⅲ、Ⅳ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本院1997~2005年手术治疗的47 例老年Ⅲ、Ⅳ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根据术前X线分析及综合评估后行内固定或人工关节置换术,术前适当的皮牵引,积极控制内科疾病,术后加强功能锻炼。结果 优23 例,良19 例,差5 例,关节功能优良率89.4%。结论 手术治疗老年Ⅲ、Ⅳ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可有效地减少并发症,尽快恢复功能。

【关键词】 老年;Ⅲ、Ⅳ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

股骨粗隆部以松质骨为主,是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好发部位。此类骨折患者常合并不同程度的内科疾病及脏器功能障碍,且骨折类型多数较复杂。近年来许多学者采用各种手术术式治疗均获得了较好的疗效[1],但是术后仍有一定比例的并发症,尤其是Ⅲ、Ⅳ型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现对本院1997年5月至2005年5月47 例老年Ⅲ、Ⅳ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进行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47 例,男19 例,女28 例;年龄58~91 岁,平均73.8 岁。左侧26 例,右侧21 例。病因:跌倒36 例,交通事故伤9 例,外院术后固定失败2 例。按Evans分型[2],Ⅲ型29 例,Ⅳ型18 例。应用DHS固定35 例,PFN固定10 例,人工股骨头置换2 例。本组合并其他疾病29 例,其中糖尿病5 例,脑血栓病4 例,高血压病15 例,冠心病11 例,慢性支气管炎6 例。

2 治疗方法。

2.1 术前准备 时间为0~10 d。入院后常规术前检查,抬高患肢、外展位皮牵引制动,积极控制合并疾病,请相关专科及麻醉科综合评估手术耐受情况并协助处理,术前常规预防性给予抗生素治疗。

2.2 手术方法。

2.2.1 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或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ur nail,PFN)内固定术 气管插管全麻,应用骨科手术牵引床在C臂X线机透视下进行骨折复位,并将患肢呈外展30°稍内旋位固定,以维持骨折复位状态。   DHS手术操作:于大粗隆骨突处起沿大腿外侧向下作长约6~8 cm切口,显露股骨上段外侧。选择大粗隆与股骨干的移行处稍偏后进钉点,用DHS135°颈干角定位器定位,沿股骨颈前面经软组织插入一克氏针,与这根针平行的方向即是前倾角的方向,从进针点打入1根平行的定位针,进入约8 cm。以C臂机进行股骨颈正轴位透视,证实该针在其正中央,并在股骨头下1.0 cm,以测深器测量定位针进入深度确定髋螺钉长度,即可沿定位针引导下钻孔开槽,置入髋螺钉,依次上钢板、螺钉及螺栓。小转子骨块可用拉力螺钉或钢丝固定。   PFN手术操作:于股骨大转子上纵切口长约6~8 cm,分开臀中肌暴露大转子。在其稍内侧以空心骨椎开孔,顺孔用手将带连接器的髓内钉推入髓腔。向股骨颈方向分别打入股骨螺钉导引钢针和髋部螺钉导引钢针,正、侧位透视下两导引钢针位于股骨颈中心线。沿髋部螺钉导引钢针,通过保护套筒及导引钢针伸入直径6.5 mm的空心钻头钻孔,拧入髋部自攻螺钉,通过2.8 mm的股骨螺钉导引钢针伸入直径11 mm的钻孔器钻孔,拧入股骨螺钉。最后安装远端2枚螺栓,拧入髓内钉近端尾帽。

2.2.2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2 例均为术后固定失败患者,采用气管插管全麻,下肢外展受限者先做内收肌切断,然后标准侧卧位,原切口向髂后上棘延伸10 cm暴露股骨近端、内植物和髋臼。取出内固定股骨头,对周围的炎性组织清理后,探查骨折处碎骨块的愈合情况,髋臼无破坏可行半髋置换,否则需作全髋置换。必要时行周围软组织松解,尽可能保留股骨距,并将大小粗隆复位及钢丝固定。采用骨水泥型加长柄股骨假体及双动头按常规要求置入,股骨端置入假体时注意保持10°~15°的前倾角,稀释碘伏冲洗后常规缝合包扎伤口。

2.3 术后处理及康复 内固定术后24 h开始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4 d起使用CPM机逐渐行髋、膝、踝关节被动活动;6周内避免髋关节主动内收及屈曲;1个月后扶拐下地逐步负重行走;3个月后完全负重。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24 h行股四头肌收缩锻炼,3~5 d即使用CPM机锻炼,并可在有人保护下扶助行器下床尽早活动。

3 结果   47 例平均住院时间为18 d,术后10 d髋关节被动活动基本正常。全部病例6~12周基本临床愈合,术后3个多月可以弃拐。平均随访时间为3.5年,自然死亡5 例,所有患者均无感染、神经损伤、内固定物或假体松动、脱位等并发症。1 例Ⅳ型骨折发生明显髋内翻,3 例发生轻度髋内翻。未发现DHS滑动钉或PFN股骨螺钉穿破股骨头及钢板、髓内钉断裂。按黄公怡等1984年提出的关节功能评定标准[3],优23 例,良19 例,差5 例,优良率89.4%。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