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心动技术临床应用进展

【摘要】 超声心动图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门影像学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的诊断及治疗,三维超声心动图的重建技术较二维超声心动图更为准确,四维超声心动图能更好地了解各结构的空间关系与活动状况,血管超声可定量评价冠脉狭窄程度及对介入治疗进行疗效评价,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有较高的分辨率,广泛地应用于心源性栓塞、感染性心内膜炎、主动脉疾病、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性心脏病。

【关键词】 超声心动技术;临床应用进展。

超声心动图是近几十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影像资料,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的诊断治疗,在当今心胸外科的开展中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现将有关文献进行综述如下。

1 三维超声心动图

三维超声心动图是一种将计算机用于超声图像分析的新技术,根据心室的实际形态,通过连续截取不同角度的二维超声切面,然后再重建左室的立体结构,它对容量的测定,特别是病态容量的测定较二维超声心动图更为准确,其重建范围广泛,不仅重建心室心房,而且对二尖瓣、冠状动脉、先心病、心脏肿瘤等均可进行重建[1,2]。

个别研究者在对左心室容积三维重建的同时,还用伪彩色显示出三维左心室的节段收缩率,使出现收缩率异常后一目了然。在对正常人的左室心肌节段收缩率的观察表明,大部分心肌的节段收缩率在20%以上,<5%的心肌面积仅占总面积的7.7%,主要在心尖部,而左室梗塞区有较大部分处于低收缩状态,在三维左室图像上显示为较大面积的绿色区域,其部位与心电图的MI定位基本一致。应用三维超声心动图对局部射血分数的测定可用于临床心室局部功能的研究。

2 四维超声心动图

所谓四维超声心动图是指三维超声心动图与时间参数相结合的产物,有学者称为动态三维超声心动图,它可真实地再现左室立体的、跳动的、不同角度的左室图像。该系统不仅可提供直观逼真的左室立体动态图像,进行多角度、多时相的定性观察和分析左室内外壁各节段运动形态和几何学形状,同时还可给出反映左心室壁整体、局部、某点及其领域功能和形态的参数,对左室进行定量分析、研究有重要意义。四维超声心动图不仅可以观察心脏与大血管的形态、位置、厚度、内径,而且有助于了解各结构的空间关系与活动状况,宛如一摄像机置于心腔内,清晰真实,表明一方法对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与瓣膜病的诊断与鉴别有重要价值。

3 血管超声

血管超声有两个主要临床用途:(1)定量评价冠脉狭窄程度及粥样硬化病变的进展或消退;(2)与介入性治疗相结合,选择指征并评价疗效。冠脉偏心性病变适于斑块旋切;中、重度钙化适于斑块旋磨,但不适于PTCA和斑块旋切;复杂性病变是放置支架的指征。血管超声指引下放置无需抗凝治疗的支架是目前国际介入性心脏病学的热点之一。这将是导致支架放置术更为广泛的应用。将导管自病变远端逐渐回撤中重建血管三维结构,估测斑块的体积。血管多普勒是将血流导丝探头置于血管内测量流速的一种新技术,用途有:(1)采用连续性方程或血流储备测量估测冠脉狭窄程度;(2)评价介入性治疗前后的血液动力学及侧支循环状况;(3)评价冠脉血管功能。

4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技术,由于其图像分辨率较高,能提供更多的临床诊断信息,尤其在观察主动脉、房间隔、左房耳部及右室流出道和显示四支肺静脉半定量评价返流程度,观察冠状动脉等方面均有明显的优越性,现已成为影像诊断技术中的重要手段之一。

评价心脏瓣膜及人工心脏瓣膜:(1)二尖瓣病变:利用TEE连续波多普勒功能及舒张期跨瓣压差减半时间法可测定二尖瓣口面积,并可从多切面观察二尖瓣及瓣下结构的损害,观察瓣膜增厚、粘连、钙化、瓣膜弹性及是否合并左房、左心耳部血栓;TEE引导下的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成形术(PMBV)是超声心动图技术在介入性心脏病应用中的重要进展。PMBV术中由于TEE可清晰显示房间隔卵圆窝,引导穿刺针通过房间隔、避免误穿心内其他组织结构、观察球囊通过狭窄瓣口、防止误伤左心室壁及瓣下结构等,可及时了解扩张疗效。TEE的彩色多普勒功能可帮助评价术后二尖瓣返流程度,TEE的连续波多普勒功能可帮助及时了解成形术后二尖瓣口面积(MVA)峰值及平均跨瓣压差,直至不造成瓣膜撕裂瓣口扩张的满意效果,利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近端血流会聚时产生的近端等流速半球表面法(PISA)可定量测定返流率、返流孔面积、返流量及返流分数[3]。(2)主动脉瓣病变:TEE的高分辨率使其能够清晰显示主动脉瓣口,观察瓣叶形态、结构、钙化程度、活动度及有无二叶式主动脉瓣,并可利用求积仪对其进行直接测定;利用TEE连续波多普勒及多平面TEE显示左室流出道宽度及其返流束宽度,后者与前者之比可测定返流程度,<30%为轻度返流,30%~60%为中度返流,>60%为重度返流。(3)人工心脏瓣膜:TEE可清除人工瓣“声影”造成的“血流遮蔽”作用,显示人工瓣的“生理性”返流或闭合流,尚可鉴别人工瓣周漏与人工瓣闭合失灵。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