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集中核算的优缺点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A文章编号:1009—4202(2012)03—000—02 下载论文网   摘要 : 会计集中核算已经成为当前行政事业单位的主要财务管理方式,但是这种将原单位会计核算职能完全移交给核算中心也存在一定的弊端。

本文在分析了会计集中核算优缺点后,对当前的集中核算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 集中核算优点建议   会计集中核算会计委派制的一种特殊形式,它在保持原单位的资金所有权、自主权、使用权不变的前提下,不再设置会计、出纳等岗位,各单位只设置报账员,通过会计核算中心统一进行会计核算和资金拨付。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大都采用取消单位自有的银行账户,而以核算中心的名义重新开设银行账户,各单位之间以不同的银行账号进行区分。

此种形式比较适合执行收支两条线的行政单位、参照公务管理的事业单位,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单位除上缴至财政专户的行政事业型收费外没有经营收入,所需资金由财政按照年初部门预算安排统一拨付至核算中心账户。

第二种是单位仍保留原银行账户,而用于核算非财政性;在核算中心开立银行账户,用于核算财政性资金,适用于除财政拨款外还有经营收入的事业单位

从这两种模式我们可以看出,财政性资金都保证了由财务核算中心集中核算

一、 集中核算的优点   (一)统一核算标准、统一审批流程,减少财务风险。

财务核算中心的成立,使会计、出纳的隶属关系发生了转变。

财务人员独立于核算单位,不存在上下级的管理关系,即使原单位领导想违背财经纪律,做假账,也没人做。

其次,在集中核算之前,必然先对各核算单位审批流程进行梳理,考虑自身的特点,制定出相对合理的审批流程。

该流程制定后将会在一个时期内保持稳定,有利于被核算单位的管理,也便于核算中心轮换财务人员后能更快地适应角色。

(二)集中核算财务人员便于培训,对新政策执行效果较好,解决了原单位财务人员水平陈差不齐的问题。

很多基层单位财务人员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业培训,甚至连从业资格证书都没有,这样的人员配备很难保证会计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

核算中心财务人员,大都是经过多年的专业学习,并有着扎实的财务工作基础,能够准确地核算经济业务

集中核算后,由于统一办公地点,统一的人事隶属关系,便于参加各种培训,及时掌握最新的法律法规政策。

核算中心制定的业务处理流程、票据传递办法等贯彻财经纪律的措施,能够很快得到执行。

(三)发挥资金优势,提高使用效率。

资金是有价值的,资金的数量越大,其价值体现的更为明显。

实施集中核算后,由于各核算单位的资金拨付必须经核算中心业务处理才能够实现,因此能够有效地避免资金“跑、冒、滴、漏”的情况发生。

作为上级主管单位,也随时可以掌握各单位的资金结余情况,预算执行情况等,通过有效地资金安排,使钱能够花在刀刃上,用同样数量的钱,办大事,办急事。

二、集中核算的劣势   (一)审批流程过长,资金拨付的时效性降低。

集中核算后,费用的支出,不仅要经过原单位领导的审批,送到核算中心后还要经过会计制单、复核、付款,超过一定限额的还需要中心领导审批

核算中心往往是一个人担任几家单位会计或出纳,平时的工作就较重,尤其是到月底、年底各单位业务量大的时候,付款的时间上不能保证。

这也是很多单位财务集中核算管理存在质疑的重要原因。

(二)会计人员与经济业务相脱离。

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会计核算会计监督管理两个方面。

会计核算中心只强调了核算的职能,对于监督、管理等职能并没有很好地履行。

核算中心办公室的工作,每天基本上都是和发票、凭证、报表、支票等打交道,接触不到业务发生情况。

而且核算人员往往同时担任几个单位会计工作,各单位业务工作又存在着诸多不同之处,只能依据自己对发票的理解和报账员的交流,进行业务处理。

对于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了解不清楚,对容易发现问题的地方也没能够有效地监督。

而且,由于核算中心会计人员核算单位并没有隶属关系,所以其了解业务的积极性也大大降低,割裂了会计与经济业务之间的联系。

(三)集中核算单位领导对财务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报账员的水平得不到提高。

成立财务核算中心后,一些单位领导错误地认为核算中心就是报销,只要把发票审批完送到核算中心就行,根本没有考虑到预算执行情况、经济业务合理性情况等等。

也正是由于这种思想,往往对报账员的要求下降,岗位设置也较低,很多人员并没有接受过会计专业培训,这样的单位财务工作不可能让人满意。

报账员也放松了对自身的要求,认为干得再好也得不到领导的重视,失去了继续学习的动力,一旦报销中出现问题也直接让核算人员与经手人进行沟通,没有把自身定位在财务管理的角度,不能保证核算单位财务工作的顺利完成。

三、财务集中的建议   (一)加强财务人员的培训。

首先,所有财务人员应持证上岗,并必须按时接受继续教育学习。

同时鼓励财务人员考取职称,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等资格考试,提高理论水平,并给予一定的奖励措施以激发学习热情。

其次,核算中心人员要了解业务报账员要能够看懂帐,读懂报表。

要制定计划,要求核算中心会计、出纳人员核算单位报账员,了解从经济业务的发生到票据送到核算中心之间的整个业务流程,知道核算单位在那些财务工作中有需要提高的地方;报账员也要到核算中心了解担任核算人员,了解票据送到核算中心,制单,审核,付款,装订,归档整个过程,尤其是学习新的财务制度,方针,指导今后的工作。

通过这种人员之间的交流,也能够使双方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关系,相互理解,共同完成财务工作。

(二)明确相关人员的责任。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明确经济活动各环节每个人的职责才能将财务工作干好。

经手人应保证经济业务的真实发生,并保证从提供商品、服务的供应商手中取得发票;审核人应保证经济业务发生的合理性,确实属于单位生产过程中必须发生的活动;审批人应保证业务发生的合规性,在单位预算范围之内;报账员应确认发票的有效性,并进一步核对费用的发生在预算安排内,并粘贴完毕后到核算中心报销,超过限额的要通过转账方式向供应商支付货款;核算中心会计人员应正确核算经济业务,便于今后查验;出纳人员要按照原始凭证的供应商付款,超过限额的一定要转账支付,不能由经办人垫付。

另外,在预算管理上,核算中心人员应清楚核算单位的年初预算安排情况,并在每月报送会计报表的同时,向核算单位出具预算执行情况的说明,超时间进度的要及时提醒核算单位注意。

报账员也要对预算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保证按照年初的计划合理安排费用支出。

(三)建立双向考核机制。

核算中心财务人员虽然在人事关系上不属于核算单位,但是其还是为核算单位服务的,因此要建立核算单位核算中心财务人员的考核机制,并将考核的结果与个人的绩效相挂钩,有奖有罚。

对于未达到考核标准的同志,要及时与当事人沟通,究其原因,属于双方误解的,要消除误会,保证工作继续开展;属于核算中心人员责任的,要考虑与他人更换核算单位;如果是工作能力达不到核算中心要求的,给予调离。

另外,核算中心也要建立对报账员的考核机制。

核算中心人员核算多家单位,不可能清楚每家的情况,很多工作必须在核算单位报账员的大力配合下才能完成。

报账业务水平不能达到工作要求的,核算中心也要及时与核算单位沟通,请求更换报账员。

只有建立这种能上能下的考核机制,才能保证核算单位核算中心完成财务工作。

(四)财务集中软件的使用,提高全员财务意识。

财务集中后,核算单位多采取由报账员直接将审批完的发票直接送到核算中心报销,尚未树立起全员参与财务工作的意识。

而对于已经实行财务集中的集团公司,都已经开发了财务集中软件。

业务经办人在报账系统中填写相应的业务单据反映经济事项,后附发票等原始凭证,制单后形成唯一的条形码,并提交审批

报账员将审批后的单据送到核算中心进行报销,核算人员通过条形码打开该单据,审核无误后直接导入财务软件中进行核算

在支付环节,各核算单位统一在一个银行开立账户,并通过银企互联系统进行支付。

该系统在支付时会提取报账系统,财务软件中有关支付的信息进行比对,有效地避免了支付错误带来的财务风险。

而且采用报账系统、财务软件、银企互联系统,能够减少核算中心的工作量,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上来。

虽然我国实施财务集中的时间不久,与其相关的规章制度还存在着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但是,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种集中核算财务管理机制将会在预防腐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田丰,陈良华.论现代企业集团财务治理与财务控制.现代管理科学.2006(4).   [2]青岛市城阳区财政局.从我区看会计集中核算的运行成效及改进措施.财务会计.2003(12).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