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楼建筑施工测量方案

办公楼建筑施工测量方案。

1、控制网的建立。

1.1本工程建筑物外形呈"L"字形,基底标高为-4.25. m;地上十二层,屋顶标高为42.90m。本工程±0.000相当于绝对高程227.90 m。

1.2施工测量的准备工作:。

(1)熟悉、校核施工轴线尺寸、结构尺寸和各层各部位的标高变化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2)对照总图,现场勘察、校测建筑用地红线桩点、坐标、高程及相邻建筑物关系。

(3)测量仪器准备:光学经纬仪(DJ2);激光铅垂仪;自动安平水准仪(DS1)一台;50 m钢卷尺3个。以上测量仪器均应在施工前检定合格,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

(4)测量人员配备:测量工2~3人,验线员1人。

1.3建筑物定位放线

(1)本工程进场后进行控制点的检测,并放出基坑的开挖边线,认真进行复核,做好原始记录,验线人复查合格后报工程监理查验。

(2)依据本工程定位和高程点,建立本工程轴线控制网和相对高程控制网,轴线控制桩点按流水段的划分设置。将建设单位提供的原始点坐标和标高,引至施工现场附近,施工控制测量的成果,必须在地面上精确的固定下来,因而要设稳定牢固的标桩,这是施工测量的一项重要工作。

平面控制点的标桩采用永久性标桩,考虑到在施工和生产中能长期保存,不致发生下沉和位移,标桩的埋设深度1.5m,标桩顶面以高于地面设计高程0.1m。标桩的型式要用钢筋桩,顶部磨平,在上面刻划十字丝作为标点。标桩固定后用灰砂砖、混凝土、盖板加以保护。详见下图:

(3)经纬仪观测采用正倒镜取中定点,水准仪测量采用往返闭合测量方法,误差小于等于1.5 mm。距离丈量采用同一把钢尺往返丈量一次,拉力为50 N丈量结果当中应加入尺寸、温度、拉力、倾斜等改正数。

(4)轴线控制网的精度要求。根据规定本工程布网精度为二级,其中测角中误差±12 ,边长相对中误差1/15000。

(5)控制点布置好后,用经纬仪进行检测,确保观测点在控制点的方向上,若有个别观测点未在控制线方向上,用经纬仪测设方向,用直尺测量出该点与控制方向的距离,将测量结果作为初次观测,记录下来。

1.4基础施工测量:。

(1)进场后,要立即将相对标高返至基坑的侧壁上,由于本工程基底标高为—4.95 m、—5.15m,用塔尺抄测故采用悬挂钢尺法进行传递,其高程传递允许误差为±10 mm。

(2)垫层施工前,以坑底轴线控制桩为依据两侧挂小线,用线坐标将各轴线点吊至坑底,全长复核后,放出垫层外边线及消防水池、集水坑边坡线。

(3)垫层上测量

垫层上测量放线前,首先对轴线控制网进行校测,然后架经纬仪(DJ2)于坑边轴线桩上,依次用正、倒镜方法向下投测轴线点投测允许误差3 mm。

投测后,架经纬仪于垫层上,盘左、盘右转角校核角度,大钢尺往返丈量闭合尺寸。

弹出所有墙、柱边线、洞口线、后浇带、集水坑位置线等,并将各轴线点返至底板防水护墙上,重点部位用红"▲"做上标记。

(4)顶板测量放线方法同上述第3条,但增加了柱边、墙边控制线,电梯井、楼梯间控制线,以确保框架柱、墙、井等位置准确。

(5)地下室高程控制:。

在墙、柱合模后,架水准仪(DS1)于自然地面上(或临时平台上),后视临时高程控制点,返出该层+50线读数,抄测在墙、柱主筋上,用红漆做标记,做为打混凝土找平用的依据。

顶板模板安装完后,再对模板的平整度进行抄测,跨度大的梁、板中间应起拱。

1.5主体施工测量:。

(1)地下室顶板封顶后主体施工前,要先对建筑物的控制网进行全面校验,合格后再进行首层定位放线

(2)首层定位放线:。

利用建筑物四周及中间轴线控制桩,架设经纬仪首层地面投测轴线,用钢尺复核建筑物轴线尺寸,误差在允许范围内(±10 mm),中间轴线整尺分出,依轴线放出柱边线、电梯井、楼梯间边线及控制线

(3)楼层测量:。

1)楼层竖向投测:

首层柱拆模后将各轴线弹在柱身上,逐层向上投测,起始点始终以首层轴线为后视,柱身轴线弹至顶层。

2)楼层高程传递:以首层柱身+50 cm线向上排尺,依次得出各层标高,每流水段不少于2个楼层高程点,高程竖向传递允许误差每层为±3 mm,全高为±5 mm。

(4)楼梯测量放线:。

楼梯放线时,要先复核楼梯间尺寸,然后依据上下楼层+50 cm线,确定中间平台上下标高和平台长度,梁位置在两侧混凝土墙上弹出墨线(注意应扣除建筑做法的厚度),依上下平台标高及踏步高宽弹出各个踏步。

1.6装饰施工测量:。

(1)围护砌筑过程中,随时将+50 cm线抄测到墙身上,弹上墨线,以此做为地面面层施工,门窗框安装,吊顶施工标高控制线

(2)外墙面装饰测量主要依据结构柱上轴线按设计图纸尺寸,分出窗口两侧控制线及外墙分格控制线。依据首层外±50 mm分出窗口上下控制线。允许误差为±3 mm。

(3)建筑四大角吊铅垂钢丝用以控制大角及墙面垂直,平整度。

2、竣工测量

建立竣工测控网为变形监测施工放样提供稳定的测量基准以便控制施工进度,为建筑物的安全施工、维护和和使用提供数据。

沉降观测的每个区域,至少有三个稳定可靠的点为基准点,并严格按设计布置沉降观测点。各建筑物需设置垂直位移观测点观测点埋设在室外地坪以上300~500mm的地方,观测点用φ14圆钢制作。观测点设置完毕后,应立即进行零位测量。每次沉降观测时,应尺量采用相同的观测路程和观测方法,采用同一仪器设备,固定观测人员,在基本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工作。

工程竣工验收后,将测量成果交于业主委托有资质的测量单位继续作好沉降观察工作,直到沉降稳定为止。建筑物在施工期间如发现异常不均匀沉降时,应及时上报业主及设计单位以便共同分析原因,商讨对策。沉降观测资料(沉降观测成果表,沉降点平面布置图等)应及时整理和妥善保存。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