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地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聚类分析与评价

摘要:中国长三角地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发展的特点,总结各开发区发展的共性和机遇,用聚类分析法对12个长江三角洲地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进行了分析评价,聚类分析的结果将12个经济技术开发区分成了四大类。

其中苏州工业园区综合实力表现最为突出,在各项指标上都领先于其他开发区,位于第一类;昆山和上海金桥出口加工区实力接近苏州工业园区,是长三角地区经济技术发展的龙头;其余各开发区大多有自己的特点。

最后就长三角地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中的一些特点和问题提出了建议。

毕业论文网   关键词:长三角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聚类分析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9—0115—03      一、长三角地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现状   (一)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总体情况   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中国对外开放地区的组成部分。

在开放城市划定的一块较小的区域,集中力量建设完善的基础设施,创建符合国际水准的投资环境。

通过吸收利用外资,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现代工业结构,成为所在城市及周围地区发展对外经济贸易的重点区域。

长江三角洲是中国沿海规模最大的经济区,上海市、江苏沿江的南京、镇江、扬州、泰州、苏州、无锡、常州、南通等八市、浙江省的嘉兴、湖州、杭州、宁波、绍兴、舟山等六市都属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的范围,土地总面积99 687.5km2,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

长江三角洲是中国经济最发达,人口分布最密集,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

经过多年来的开发建设,长江三角洲开发区投资的基础设施环境和社会软环境都很好,在招商引资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这些开发区已经成为了其地方经济新的增长点,新的制造业基地,高科技发展基地,外商投资和跨国公司的集聚地。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中,上海的有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金桥出口加工区、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江苏的有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苏州工业园区、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浙江的有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

(二)长三角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发展的特点   1.长江三角洲是对外开放最早地区之一。

全国最早建立的14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有5个分布在长江三角洲

最早建立的27个高新技术开发区中,有3个位于长江三角洲

中国政府和新加坡政府合作建设苏州工业园区,开创了通过国际合作建立开发区的先例。

长江三角洲开发区分布密集,是中国各种开发区的功能最为全面的地区

2.长江三角洲开发区建设规模宏大。

一些国家级开发区建设同依托母城扩展相结合,建设目标定位为城市新区,建设规模也大大增加。

例如,杭州经济开发区定位是杭州城市的副中心,将逐步建成工业园区、高教园区、中心商务区、居民住宅区等功能区块,成为具有一流创业环境和人居环境的新城区,规划建设面积也达27km2。

总的来说,长江三角洲开发区建设规模起点高,基础设施投资强度大。

3.长江三角洲开发区建设通过外引内联,形成了外来投资的热点。

据统计,上海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外商投资最多的城市。

由于开发区的快速发展,江苏省成为了仅次于广东省的引进外资最多的省份。

长江三角洲开发区对内开放也成绩显著。

长江三角洲开发区外国大公司、大财团投资踊跃。

世界500强企业纷纷在长江三角洲的各个经济技术开发区进行投资。

(三)长三角地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机遇   进入21世纪,国家级开发区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与其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设立之初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必须认清国内外环境变化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找准国家级开发区在全球经济竞争和国家发展全局中的定位,找准发展的引擎,努力实现开发区的二次创业。

经济全球化大趋势及国家发展战略看,开发区拥有的发展机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经过二十多年的对外开放,中国在吸引跨国转移中取得有利地位,已经成为对跨国投资者最具吸引力的国度。

外资的不断进入,使在华的产业链从早期的主要从事低端的劳动密集环节,向上游的研发、零部件生产制造和下游的物流、金融等服务环节延伸。

2.随着跨国公司大量对华转移其生产活动,与生产活动直接关联和针对中国市场的应用性研发活动也相应开始对华扩散。

跨国公司研发中心选址时趋向于制造活动密集、人才与信息密集、环境优良的城市与地区

3.大量外向型制造活动在开发区的集聚,客观上要求发展为生产服务的现代服务业,物流、进出口采购服务、产品检验服务、工程咨询、设备租赁、标准认证以及金融、保险、会计等服务业将会追随着制造活动而得到相应的发展

4.中国加入WTO后,按照WTO要求和国际惯例加大了开放力度,完善了涉外经济法律与制度,使中国对外开放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对国际投资者吸引力大大增加。

更加自由、便利与规范的贸易与投资环境,更大的市场空间,无疑将进一步增强中国对国际投资者的吸收力。

二、应用聚类分析法评价中国长三角地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状况   评价了中国长三角地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整体科技进步情况后,为了把握各个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的特点,总结各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的共性和规律,本文选取聚类分析法来对中国长三角地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现状进行分析。

1.聚类分析法。

聚类分析的实质是一种建立分类的方法,它能够将一批样本数据或变量按照它们在性质上的亲疏程度在没有先验知识的情况下自动进行分类,使同一类中的样本具有高度同质性,不同类之间具有高度异质性。

2.评价对象。

本文使用聚类分析评价的对象是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中位于长三角地区的12个经济技术开发区

上海的有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金桥出口加工区、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江苏的有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苏州工业园区、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浙江的有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

3.指标选取与数据处理。

指标体系的确定是整个评价工作的基础,但要建立一套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开发区发展状况的指标体系,是一项十分复杂和困难的工程,本文在系统分析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基础上,更多地考虑到指标数据的可获得性。

因此我们根据《中国开发区年鉴2009》,国家确定的标准统计指标,针对目前统计指标体系设计了一套评价指标体系。

以生产总值、第二产业生产总值、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工业企业产品销售收入、财政收入、税收收入、出口总额、进口总额、本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土地开发投资、新批准设立企业数、外商投资企业数、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历年累计已开发土地面积、已建工业项目用地面积和年末全区从业人员为指标对12个长三角地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进行聚类分析

由于数据搜集工作的困难,没有找到足够的科技指标数据,所以本文的指标体系还不够完善。

为了克服原始数据由于计量单位的不同对聚类分析结果产生不合理的影响。

聚类分析过程中,首先应对原始数据进行数据变换处理。

此处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Z分数(Z score)转化,其变换公式为:x■′=■其中x■为原始数据,x为数据均值,s为标准差,s为标准化后的数据值。

根据标准化处理后的数据,笔者运用SPSS软件进行了聚类分析,聚类分析树形图(见下图)。

根据聚类分析结果,我们可以将长三角地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分为四类。

第一类是苏州工业园区,占开发区总数的8.33%;第二类是昆山和上海金桥出口加工区,占长三角地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总数的12.50%;第三类是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占开发区总数的8.33%;第四类为余下的8个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别是上海的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江苏的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浙江的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

排在第一类的苏州工业园区的综合实力表现最为突出。

区内各项指标远高于其他三类高新区。

除了各项经济指标,苏州工业园区的地理位置也得天独厚。

苏州工业园位于苏州古城东郊金鸡湖畔,地处长江三角洲中心腹地、中国沿海经济开放区与长江经济发展带的交汇处,距上海仅80公里。

有着便捷的空港、海港、铁路和公路交通。

建区以来形成了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为核心的新兴支柱产业,尤其是在IC、TFT—LCD、汽车及航空零部件等方面形成了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第二类的昆山和上海金桥出口加工区

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办于1985年,1991年1月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列为省重点开发区,1992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国家级开发区

1998年以来,昆山开发区先后创办了出口加工区、留学人员创业园和国际商务区,正在规划建设微电子工业园、欧美工业园、日本工业园,努力发展高科技产业。

昆山出口加工区是中国第一个出口加工区

目前园区内的主要产业大致可以分为信息技术、精密机械、服务贸易、生物科技、民生用品、农产品深加工六个方面。

第三类为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于1984年10月经中国政府批准成立,总面积29.6平方公里,是中国建区最早、面积最大的国家级开发区之一,已成为浙江省及宁波市对外开放的战略重心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宁波地处城市密集、市场体系完善、产业门类齐全、消费水平高、市场容量大的长江三角洲地区

毗邻经济、金融中心――上海。

开发区位于宁波市东北部,地处国内最大的深水港北仑港后方,距离市中心约27公里。

众多国际著名企业已在此投巨资兴办企业,已形成现代化临港大工业体系:电力、化工、不锈钢、修造船、汽车、现代纸业、机电、轻纺、粮油食品、塑胶、建材等产业群。

第四类的为处于上海腹地的上海的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江苏的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浙江的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

上述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在整体上规模,创新能力、经济实力、社会贡献、区位条件、开放程度均与前三类开发区还存在一些距离,但已能基本实现当地经济建设提供动力、为苏州上海地区经济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作用。

三、结论   本文从中国长三角地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发展的特点,总结各开发区发展的共性和机遇,用聚类分析法对12个长江三角洲地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进行了分析评价,聚类分析的结果将12个经济技术开发区分成了四大类。

其中苏州工业园区综合实力表现最为突出,在各项指标上都领先于其他开发区,位于第一类;昆山和上海金桥出口加工区实力接近苏州工业园区,是长三角地区经济技术发展的龙头;其余各开发区大多有自己的特点。

总的来说中国长三角地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发展趋势还面临着以下一些变化和挑战。

首先,受各区经济基础、经济发展趋势和国际投资来源影响,长江三角洲经济开发区建设的条件和格局在总体上相近似。

其产业结构以现代工业为主,大多以化工、汽车配件、机械制造、纺织等工业为主导产业。

近年来各个经济技术开发区重视产业结构的升级,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将产业重点集中在电子信息、精密机械及机电一体化、生物工程、精细化工、新材料等领域。

与此同时,各开发区纷纷把招商引资重点从一般加工型生产企业转向引进以知识经济为特征、高新技术为主导的跨国公司、尤其是跨国公司的研发机构和产品销售中心,以及服务业。

经过二十多年的对外开放,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已经形成,国家级开发区在改善投资环境方面的成功经验被其他特殊经济区和城市所模仿和学习,也使开发区在未来招商引资上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

这就要求中国的国家级开发区从主要依靠优惠政策和低廉的要素成本,转向更多地依靠包括完善的基础设施、完备的产业配套、高效的管理、稳定透明的政策等在内的良好综合投资环境,来增强对投资者的吸引力。

开发区经济发展也将从以粗放型为主转向以集约型为主,从以速度为主转向以效益为主,从以总量为主转向以结构为主,从以量的扩张为主转向以质的提高为主。

开发区建立初期,是功能简单的外向型工业园区,因此,管委会模式为代表的精练高效的管理体制成为可能,但是,随着诸多开发区空间范围的扩大,开发区功能日益城市化,常住人口大量增加。

被征地农民的安置、社区建社与管理、环境保护、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问题日益显现出来,成为开发区在今后进行经济功能开发的同时必须妥善解决的问题。

总之,为了实现各开发区的长久的持续的发展,必须强调“二次创业”,使得各开发区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培育具有自身特色的产业集群。

通过降低成本、刺激创新、提高效率等来提升整个区域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中国开发区年鉴[K],2009.   [2]段学军,王合生.长江经济带外向型经济发展特征分析[J].经济地理,1999,(19).   [3]赵锐,戴锦芳.长江三角洲地区城镇扩展、开发区设置遥感解绎[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994,(3).   [4]刘卫东,彭俊.长江三角洲开发区建设发展的比较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1,(5).   [5]熊军,胡涛.开发区“二次创业”的全球化视角――对长江三角洲开发区“二次创业”的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4).   [6]谢守红,周向红.长江三角洲开发区产业结构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03,(5).   [7]刘军鹏.产业集群与开发区发展问题研究――以烟台开发区产业集群发展为例[D].天津:天津大学,2006:7.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