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腔镜手术的麻醉安全与效果探讨

作者:冉燃 陈卫东 李正平 杨富国 彭红军。

〔摘要〕目的 探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用于小儿腹腔镜手术麻醉安全与效果。方法选择小儿疝气或阑尾炎患儿60例,随机分为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组(P—R组)和异氟烷联合芬太尼组(I—F组),每组30例。麻醉诱导:P—R组静脉推注瑞芬太尼2 g/kg,卡肌宁0.8 mg/kg,丙泊酚2 mg/kg;I—F组静脉推注芬太尼2 g/kg,卡肌宁0.8 mg/kg,丙泊酚2 mg/kg,对不配合的患儿入室前肌内注射氯胺酮5 mg•kg —1,诱导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芬太尼的用量减半。麻醉维持:P—R组为瑞芬太尼0.1~0.3 g/(kg•min),丙泊酚50~100 g/(kg•min)持续泵注;I—F组持续吸入0.5~3.0vol%的异氟烷,切皮前给芬太尼2 g/kg,术中根据患儿的HR和BP及体动情况调整丙泊酚芬太尼泵注速度和异氟烷吸入浓度。连续观察并记录患儿麻醉诱导麻醉维持与麻醉恢复过程中的ECG、HR、BP、SpO2、PetCO2变化情况和不良反应。 结果两组患儿麻醉效果均满意,但在麻醉恢复、循环稳定方面P—R组明显优于I—F组(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I—F组显著高于P—R组 (P0.01)。结论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用于小儿腹腔镜手术,可使术中血流动力学更为平稳,麻醉恢复更为迅速安全,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更适宜于小儿腹腔镜手术麻醉。   〔关键词〕 丙泊酚;瑞芬太尼小儿腹腔镜手术;全身麻醉      腹腔镜手术创伤小、恢复快,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小儿疝气修补和阑尾切除等腹部外科手术。由于小儿各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术中实施人工CO2气腹对呼吸循环的干扰远大于成人,所以选用有利于患儿术中呼吸循环稳定、麻醉可控性强、苏醒迅速且安全的麻醉方法至关重要。我们将泵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应用在小儿腹腔镜手术中,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1~6岁的疝气和气阑尾炎患儿60例,ASAⅠ~Ⅱ级, 择期在腹腔镜下行疝气修补或阑尾切除术,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组(P—R组)和异氟烷联合芬太尼组(I—F组),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手术方式、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麻醉与监测方法两组患儿术前30 min肌内注射阿托品10~20g•kg —1。对不配合的患儿入室前肌内注射氯胺酮5mg/kg ,诱导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芬太尼的用量减半。入室后建立静脉输液通道,接COLIN •BP—508多功能监护仪连续监测ECG、HR、BP、SpO2、PetCO2 。麻醉诱导:P—R组瑞芬太尼2 g/kg (加入莫非氏管,滴入时间不少于1 min),卡肌宁0.8 mg/kg,丙泊酚2 mg/kg;I—F组芬太尼2 g/kg,卡肌宁0.8 mg/kg,丙泊酚2 mg/kg,插管成功后即接麻醉机行控制呼吸,潮气量10~12 ml/ kg,呼吸频率18~22次/min,维持PetCO 2 在35~45 mm Hg之间。麻醉维持:P—R组为瑞芬太尼0.1~0.3 g/(kg•min),丙泊酚50~100g/(kg•min)持续泵注,手术结束停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I—F组持续吸入0.5~2.0 vol%的异氟烷,切皮前给予芬太尼2 g/kg,手术结束前5 min停止吸入异氟烷。术中根据患儿的HR和BP及体动情况调整丙泊酚、瑞芬太尼的泵注速度和异氟烷的吸入浓度。分别在入室后(T 0 )诱导后2 min(T1)、插管后2 min(T2)、切皮时(T 3)、气腹后1 min(T4)、气腹后10 min(T5)、气腹后20 min(T6)、术毕时(T7)和拔管后2 min(T8),观察记录患儿的HR、BP变化和不良反应情况以及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呼之睁眼)、拔管时间、定向能力恢复时间。术毕给予2.5~5 mg地塞米松,必要时使用肌松药拮抗剂。   1.3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输入SPSS统计软件,计量资料数据以均值±标准差(x±s)表示。组内组间比较采用样本t检验或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