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球贸易保护的主要特点及应对之策

当前,全球贸易保护风潮来势凶猛,各种贸易保护措施接踵而至。

目前这一轮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潮流有什么特点?对我国外贸出口、企业“走出去”和国际经济合作有什么影响?这些问题值得我们密切关注和研究。

一、当前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特点      (一)美国是全球贸易保护主义风潮的领头羊。

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的一举一动对世界各国都起着示范效用。

作为金融危机的发源地,美国率先出台大规模救市和刺激经济计划。

有关国家紧跟其后,陆续出台了庞大的新刺激经济计划。

(二)救济金额巨大,重点支柱产业是重点救助对象。

2月13日美国众参两院通过经济振兴方案,使美国政府用于挽救金融危机的总金额达到9.7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的2/3,是美国在伊拉克、阿富汗反恐战争当前累计开销的13倍;德国也通过了二战以来最大的一项财政刺激方案,规模达500亿欧元。

加上去年11月已批准的310亿欧元方案,合计规模约占德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5%;美国推出向三大汽车企业提供174亿美元解困方案后,加、日、瑞、英、法、意旋即加入救济汽车业队伍。

德日泰等国家对本国重点支柱性产业和中小企业采取广泛的减税、现金补贴等政策,着重培育重点产业的长期竞争力。

(三)传统的关税限制和禁止进口措施仍是发展中国家贸易保护的重要抓手。

印尼宣布对至少500种商品实施进口管制;俄罗斯提高汽车进口关税;阿根廷对进口鞋和汽车配件施加新的限制措施;厄瓜多尔自去年秋天开始全面提高关税,对部分肉类产品征收的关税由25%猛升至85.5%;印度1月宣布将禁止进口中国玩具,此前还提高了钢铁产品和大豆关税

(四)滥用贸易救济措施仍是贸易保护的主要形式。

2008年10月以来印度密集对中国出口产品发起17起贸易救济调查,囊括反倾销调查、反补贴调查、特殊保障措施和一般保障措施四种贸易救济手段;1月底,欧委会不顾我国政府和产业的强烈反对,宣布对我紧固件产品采取最终反倾销措施,征收63%至85%的惩罚性关税;一向甚少使用反倾销措施的日本也修改法规,放宽国内企业申请反倾销调查立案条件。

(五)以“标准”为核心的各种贸易壁垒措施贸易保护作用日益突出。

“使用本国造产品”、“产业回归”、“在外企业回归”是近期美欧媒体高唱的主调,经济民族主义不仅成为当今欧美社会的主流思潮,并且体现在国家的各项政策措施中。

2月17日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总额高达7870亿美元的新经济刺激方案中最终保留了饱受全球抨击的“购买美国货”条款,“意大利人吃意大利食品”运动已从小城蔓延到大都市。

(六)外籍劳工成为贸易保护的牺牲品。

面对失业激增,骚乱游行等社会动荡不断的现实,发达国家各个社会阶层在排斥外籍劳工问题上形成共识,英法德美迅速收紧了对外籍劳工的限制。

美国总统奥巴马要求美国跨国公司减少外包业务,尽量让本国人员就业;英国保守党领袖公开表示在经济危难的情况下,各国政府首先要保护本国国民的生存权利;法国总统萨科齐在救助汽车商时则要求其承诺不将工作或生产转移到国外,并只雇用本国劳工;欧美等发达国家工会组织不断指责政府向外籍劳工发放工作签证;外籍员工成为微软、英特尔、摩托罗拉等企业首批裁员的对象。

(七)金融保护主义贸易保护措施变身后再度抬头。

冷战时期,发达国家拒绝不同意识形态国家的资本收购本国企业,也限制本国资本流入“异类国家”。

金融危机发生后,这种变相贸易保护措施再度抬头。

据国际金融协会调查,2009年流向新兴市场的私人资本将由2007年的1万亿美元骤降至1650亿美元,降幅高达82%。

美日欧银行纷纷从新兴市场撤出,停止向外国贷款,侧重解决国内问题。

法国、德国政府设立基金帮助本国企业免遭外国企业并购。

这种金融重商主义将导致新兴市场国家企业融资困难,进而影响经济复苏计划的实施。

金融重商主义的结果必然是受害国发起贸易保护以实施报复,导致贸易保护主义重演。

目前国际金融危机仍看不见底,各国政府为尽快摆脱危机,无疑将更多地采取“只扫自家门前雪”的贸易保护措施贸易保护主义在相当一段时期内将保持惯性,短期内难有重大改变。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