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研究

[摘 要]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它的发展水平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和福利都具有重要的联系。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经济转型升级达州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重要任务;为积极推动达州县域经济转型升级,需要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产业集群发展、加强品牌建设等方面下功夫。

下载论文网   [关键词]县域经济转型升级达州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06.114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06—0174—02   中国共产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对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明确的指示,提出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

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速度放缓的背景下,四川省达州市作为传统的经济大市,其县域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发展的首要任务。

面对激烈的区域竞争,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县域经济产业结构进行优化调整,对达州市的实现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作用。

1 经济转型升级的理论内涵   目前,学术界对于经济转型升级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

根据主流的观点来说,学者们将经济转型归纳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和体制转型的相互统一;而学者们关于升级的认识主要集中在产业结构优化和调整而进行的讨论。

因此,在理论内涵上,产业升级经济转型2个方面可以对经济转型升级进行高度的概括,其本质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的方式,通过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的手段,实现经济发展的速度与质量相协调;产业升级就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调整、产业迈向具有更高附加值的产业链的过程。

2 达州市在发展县域经济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工业强市”口号的提出,达州的战略布局逐步开始实施,2013年,达州市的天然气、冶金和煤炭产业产值均超过了百亿元。

随着达州大竹、普光产业园和经开区不断进入百亿园区达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也获得了全国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的殊荣。

随着达州经济的不断发展,其县域经济发展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2.1 产业结构不合理,抗风险能力较低   截至2013年底,达州市的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21.4:53.1:25.5,呈现出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的结构特征。

经济结构来看,第三产业结构在经济总结构中所占的比重还是较低,产业结构也还存在一定的不合理的地方。

多数工业企业还停留在原材料加工阶段,以廉价劳动力和资源优势作为其主要赢利点,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不高,在国际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企业发展举步维艰。

农业经营方式以粗放经营为主,缺乏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的企业,其产品附加值较低、产业链也较短。

以生活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生态旅游业和生产服务业的发展速度也较为缓慢。

2.2 人力资源不足,创新能力薄弱   人才是地方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生产要素,要实现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必须有一支数量足、素质高的人才队伍作为基础。

与其他地方相比,由于在福利待遇方面不具备比较优势,达州还没有形成技术和人才的“洼地”,外地人才引不进,本土人才流失严重。

虽然通过“千名硕博进达州”等引才活动,人才短缺的现状有所缓解,但达州人力资源不足的本质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人才的稀缺导致达州企业技术开发和科技创新能力薄弱,直接影响了达州县域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动力。

2.3 工业集中程度不高,缺乏主导产业   从目前达州市的发展情况来看,重点培育了冶金建材、天然气化工、农产品深加工、医药纺织和机械制造等产业,虽然发展产业众多,但由于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导致目前还没形成一个能够起主导作用的产业

园区的产值来看,目前,园区内只有天然气化工和宣汉普光园区的产值能占到园区产值的50%以上,发展有特色的园区产业格局还没有形成。

企业规模来看,达州企业中有1家收入超百亿,有4户企业销售收入超10亿元。

由于企业发展规模偏小、主导产业不够突出,导致达州企业难以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2.4 相对滞后经营理念,持续发展能力欠缺   达州市的企业虽有一定的发展企业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经营者的综合素质不高、经营理念相对落后,缺乏企业综合管理能力和经济理论基础,在从事企业生产过程中往往凭借其感觉和经验,缺乏做大做强的要求和愿望。

2012年和2013年,达州市工业投资分别为305亿元和335亿元,工业增加值实现544亿元和584亿元,其工业投资在整个工业增加中所占的比重分别为56%和57%。

由于这种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导致了达州市可持续发展经济的能力不强,如果面对社会环境的突然变化,必然会面临巨大的风险。

3 达州县域经济加快转型升级路径选择   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对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提出:“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

”所以,达州市要发展,必须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和资源禀赋,努力探索出能够实现长远利益的发展道路。

3.1 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   达州市在充分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精神的基础上,努力把握“转变发展方式关键是要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的方向转变”的理论,要实现这些发展目标,必须对产业结构进行优化调整,从而对达州现代产业发展提供一条能够适应发展的道路。

3.1.1 发展现代服务业   根据各国社会发展的历程来看,现代服务业有利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达州要实现快速发展,就必须要加快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和工业设计等现代服务业,为产业发展提供相应的配套服务能力。

3.1.2 发展战略新兴产业   依托达州现有的产业基础和优势骨干企业,加快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高端工模具、新材料及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使其成为达州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和生力军。

3.1.3 大力发展绿色产业   发展绿色产业是实现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

加大产业选择力度,尤其要结合达州的实际情况,坚决限制高污染和高能耗企业的入门,对不能达到标准排放的企业实施彻底关闭。

同时,加大循环经济发展的力度,努力建设和培育能够实现循环生产的企业

3.2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人才队伍建设   3.2.1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要加大科技研发的资金投入力度,建立产学研用相结合和市场为导向的创新技术体系,提升企业在研发方面的能力,实现达州市从生产加工向研发创新的方向发展

3.2.2 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目标,形成以项目为抓手、以产权为纽带的创新发展机制,鼓励企业积极探索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机构展开合作。

同时,继续加大对“千名硕博进达州”人才引进活动的实施,努力全方面提高人才队伍的水平和素质。

3.3 抓园区建设,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产业集群发展,而工业园区建设能够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主要的平台,积极探索突破,力求解决资金和土地等生产要素的制约。

3.3.1 加快工业园区建设   坚持特色发展之路,选准选好主导产业,优化产业布局,每个工业园区都应明确其产业定位,以此来大力发展产业集群。

在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要注重整体性、协调性等特点,加强资本运作,促使社会的资金能够积极的投入到工业园区建设中去。

3.3.2 继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通过工业园区建设发展资金等相关政策的扶持和引导,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步伐。

3.4 抓品牌建设,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品牌是一个地区、城市的形象,更是企业的资产和信誉,面对激烈的市场和区域竞争,良好的品牌形象能够在竞争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因此,达州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大力实施品牌战略。

3.4.1 加强宏观管理力度   强化“品牌是企业的生命线”的发展理念,大力支持川东电缆和达钢等一批骨干重点企业实现冲刺中国名牌的目标。

3.4.2 强化协调服务力度   各部门之间要强化服务意识,努力帮助解决企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全力帮助企业进行品牌建设发展和申报的工作,在产品通关和商标注册等方面提供优质的服务。

3.4.3 加大品牌宣传力度   一方面,对市场秩序进行规范,加大对地区标志和名牌产品的保护力度,营造出企业发展的良好市场氛围;另一方面,要加大对一些已经具有影响力的名牌产品的宣传。

主要参考文献   [1]张树俊.论产业体系建构与转型升级――以泰州市为例[J].管理学刊,2013(1).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