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新闻_记者的立场与新闻市场

关于新闻记者的价值定位,西方传播学者的著作汗牛充栋。

有的学者认为,新闻记者的责任在于发掘事实真相,而不是观点表达

随着“观点新闻”的出现,特别是随着新闻评论版面的不断增加,这种观点越来越不符合新闻传播的实际。

新闻传播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发掘事实真相,更重要的在于传播事实真相

在通常情况下,事实已经摆在那里,关键就在于新闻媒体采用何种方式,以何种角度选择和传播事实真相

换句话说,新闻记者固然要不断发掘事实真相,还原事实的本来面目,但是在“勘探”、“发掘”的过程中,新闻记者就已经有了明确的政治立场

有些学者认为,记者没有国界,只有真相。

所以,记者必须真实地报道自己所看到的一切。

但问题就在于,记者不是生活在真空之中,他必须寻找新闻线索,作出新闻判断。

在寻找新闻线索、选择报道题材的过程中,就已经体现了新闻记者的政治倾向。

这种政治倾向不会因为记者自我标榜而丝毫减弱,恰恰相反,记者越是把自己打扮成世界公民,新闻记者的政治倾向就越明显。

少数新闻记者追求所谓普遍的价值观念,不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各国政治形态的差异性,将自己的价值逻辑强加在其他国家和民族的身上,以至于把采访报道当作了煽动种族仇恨、颠覆国家的工具;还有的新闻记者强调还原事实真相,可是却将毫无关联的新闻事件生拉硬扯在一起,制作充满火药味的新闻评论。

这样的新闻报道非但没有减少作品的政治色彩,反而更进一步表明了新闻记者的政治立场

所以,不要盲目相信西方新闻媒体的“政治标榜”,更不要对某些西方新闻记者淡化政治倾向的行为所迷惑,在多元化的社会,新闻记者只不过是在用新闻作品表达自己政治立场罢了。

新闻记者具有强烈的政治倾向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为了表达自己政治立场,而掩盖事实真相、转移公众的视线。

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不同的新闻事件彼此关联,新闻记者在制作新闻作品的时候,不可能面面俱到,也不可能照顾各方面的利益诉求。

新闻记者只能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选择报道的内容,确定报道的角度和方向。

所以,不能期求少数新闻媒体,为公众提供可靠的信息,只有在充分竞争的环境下,才能使社会信息得以充分披露。

这就是为什么西方国家主张建立新闻市场的原因。

新闻市场的出现,为不同的利益群体表达自己政治观念提供了良好的传播平台;新闻市场的出现,也为公众比较选择新闻信息提供了可能性。

因此,在现代民主国家,必须全面放开新闻市场,并且采取措施不断降低新闻市场准入的门槛,让所有的利益阶层都有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

只有这样,才能防止少数利益集团或者利益集团的代言人垄断话语权,从而损害其他阶层的利益。

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多元化社会需要新闻市场。

可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国新闻传播发展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

少数新闻垄断集团不仅拥有庞大的资本,而且更重要的是,拥有了垄断新闻市场的能力和审查的权利。

这就使得中国新闻发展呈现出一种特别复杂的现象:表面上新闻事业异常繁荣,可是,在实质上由于少数新闻集团拥有话语权,它们的价值取向掩盖了其他阶层的价值取向。

少数新闻集团倡导自由和多元的报道思想,可是他们不知道,他们的首要职责应该是为其他社会阶层提供表达意见的平台,而不是强化或者突出自己的价值倾向。

这些新闻集团的部分从业人员,没有意识到自己所肩负的特殊使命,他们一方面享受着既得利益集团所提供的各种便利条件,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可是另一方面却尽情地宣扬自己的价值观念,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凸显出与众不同的独立判断。

殊不知,他们的坚持是以牺牲其他社会群体的表达权为代价的;他们的自由化主张,只不过是既得利益者传播自己观点的自由罢了。

所以,中国的决策者必须充分意识到,在新闻事业改革的过程中,一方面要遵从市场竞争规律,避免出现新闻垄断进而出现政治垄断的现象;另一方面也应该充分意识到,在现有的新闻传播格局之下,可能会出现观点失衡现象。

即使在垄断的情况下,如果新闻垄断集团克制自己表达欲望,为不同的阶层提供表达的机会,仍然会形成观点市场。

反过来,如果既缺乏新闻市场,同时又不能形成观点市场,那么就会出现“垄断中的垄断”――少数新闻垄断集团控制新闻市场,而这些垄断集团内部的从业者控制观点市场,从而使少数人的意见被不断地放大,而多数人的意见却难以表达

在中国新闻改革的过程中,我们不应惧怕任何不同意见,应该为各个利益群体充分表达自己观点提供新闻平台。

对待少数过激的言论,不应采取封杀的态度,而应该允许它们存在,在各种观点的碰撞之中,寻求共识,凝聚共识。

健康的新闻社会,应当是尊重各种观点,并且逐步形成基本的行为准则,以准则引导信息交流的社会。

(作者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记者易遭心理三级创伤      在国外,警察是心理咨询的常客。

因为他们不断地被暴露在各种心理创伤中。

不仅仅是警察,记者、医生也是很容易遭遇三级创伤的。

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易春丽博士说,比如急诊科医护人员、心理医生,灾难报道、战地记者等,他们都是易感人群,这些职业也是心理高危职业。

这也对现代的人事主管提出了新的要求。

易春丽说,因为当由于职业原因暴露于灾难等现场时,如果参与人员实际上并不能对此进行处理,也没有能力去应对这个环境,则这种无助感会让他们的心理更受伤。

易春丽建议从事高危职业的人员在工作前,要学一些防护知识,比如记者这个行业,将来的从业者,要了解这个行业可能会遇到什么心理方面的难题,需要什么帮助,从哪里可以获得帮助,和能够获得哪些形式的心理辅导。

(来源:华龙网)。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