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市场经济发展中宏观调控政策的作用

内容摘要:本文在市场调控的宏观定义之下,从其政策市场经济的影响和作用着手,阐述并提出实施宏观调控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观点和措施。

毕业论文网   关键词:市场经济体制宏观调控影响      宏观调控政策我国市场经济中的重要性与影响      在现代市场经济的运行过程中,市场调节极大地解放和带动了各项资本的生产力度,也推动了科技含量和经营管理的进步。

但是,市场调节并不是万能的,常会出现通货膨胀等现象,这些现象往往具有滞后性,会导致正常的经济运行情况突发性地大起大落。

如果市场调节是唯一的手段,则会导致资源的浪费和社会经济的不稳定发展,同时会产生收入差距大和分配不公平到严重的两极分化等弊端。

解决这些问题,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恰恰可以有效地缓解和克服这些现象,使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既需要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又需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

强有力的宏观调控能够实现,是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基本特征之一。

加强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和必要方式,同样克服突如其来的经济危机,其最好的办法还是双管齐下。

考虑到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更要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作为有力的支撑体,这样才能使得经济趋于平稳的状态中。

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宏观调控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宏观调控虽然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是瞻望到在经济运行中的一些矛盾和问题,还是应提出来作为改善的因由。

纵观现行的宏观调控政策,无论在宏观调控的监督和制定方面,还是在宏观调控的决策执行方面,我们都不难看出还现存着一些缺陷。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健全同法律法规的建立一样,任重而道远。

我国当前市场经济宏观调控中呈现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几个方面:   首先,投资结构的不合理问题还比较明显,政府权力过于集中,对调控行为不承担责任。

盲目投资的结果造成严重的损失浪费。

其次,政府和企业职能的错位,导致许多本应由企业和个人承担的责任却由政府承担,而应由政府承担的责任又由企业或个人承担,造成经济秩序混乱不堪。

宏观调控的决策机构随意性大,决策程序不科学,缺乏民主性, 缺乏约束感。

再次,贷款结构的不合理问题仍然比较严重,基本建设的贷款金额继续增加,价格总水平上涨的压力大。

以上这些问题归纳起来,就是经济结构的不合理、决策机构的不稳定和经济体制的不完善。

不真正地解决这些抑制宏观调控政策发展的问题,市场经济结构体制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市场投资的盲目性和缓慢性,就不能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基础,在经济发展中的不健康、不稳定因素也不能遏制,其随时可能再度出现。

市场经济宏观调控处在重要的时刻,加强宏观调控对国家有关部门和人员来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对其的力度不能减弱,工作亦不能松怠。

在巩固现有成果的基础上,必须进一步落实我国确定的各项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用更多时间努力调整其结构,使国民经济真正转到持续快速和协调健康发展的轨道上去。

除此之外,市场经济宏观调控作为依法行政的一个重要的方面,还应必须做到有法可依。

国家应该尽快地出台有关法律,把市场经济宏观调控内容,以法规的形式规范起来。

只有这样,市场经济宏观调控在体制上,才能有所发展和保障。

我国市场经济现状下宏观调控的应对措施      从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经济在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取得了一些客观的成就,但是在取得成果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及面临的严峻挑战,特别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城乡统筹发展区域均衡发展等各种任务仍然非常艰巨,人口、环境、资源等各种压力也仍在不断加剧,财政工作所面临的形势将更加复杂、挑战将更加严峻。

我国处于经济结构和增长方式调整的重要关头,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建立科学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实现经济稳固持续发展的前提和保证。

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应该以经济手段为主,以必要的行政手段为辅导,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总体功能。

我国政府还必须根据国情制定一些适合我国发展宏观调控政策,结合国际形势的发展需要,从而有别于他国的经济发展道路,有针对性地发展我国经济

现针对我国市场的经济现状,提出相应的宏观调控的措施和策略。

(一)适当的货币和财政政策   根据当前社会的实际情况,应当采用适当的货币和财政政策,而其关键政策也是如此。

面对我国目前市场经济出现的通货膨胀、突发的经济危机、结构不合理等现象,我国政府应当相应地采取一些必要的手段,如紧缩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坚持继续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根据国内外经济走势和价格变化,注重运用市场化手段进行动态微调,把握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重点、力度和节奏,妥善处理发挥支持经济发展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关系,进一步增强调控的有效性,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

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合理安排公开市场工具组合、期限结构和操作力度,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及货币市场利率水平的合理适度。

对当前存在的流通量过大问题,要通过相关手段,促进货币流通量向适度转化。

避免投资过度及某些行业的不合理重复投资,也可以通过提高利息和准备金率来减少货币供应量,或者适当减少长期建设国债发行规模、恰当减少财政赤字、提高住房贷款利率等手段,对经济结构进行合理的优化,确保国民经济的平稳发展

同时,还应注意配合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关系,强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刺激总需求和调整总供给起到积极作用。

比如国家发行国债,在此过程中就要通过恰当的操作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使货币供给需求量和货币流动性保持良好的平衡状态,发挥在促进市场经济体制变革和市场供给调整中的积极作用,要发挥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应优化信贷结构体系,对机制效益好的企业给以优先的支持态度,努力把企业市场经济变革的环境创造好,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可以通过我国宏观调控下的政策性贷款相应地加大力度。

(二)合理改善社会就业状况   首先,通过调整财政结构,比如财政支出的上调,基金保障体系的专门建立,使更多失业人员可以得到就业机会。

特别对一些下岗职工来说,可以由政府出资对其进行专门的技能培训和职业培训,以起到对某些弱势群体更好的就业促进作用。

不断增加财政投入,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大力加强技术工人尤其是高级技术工人和技师的培养。

适应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要求,重视农民的基础教育和各类专业技能培训。

全面推行劳动预备制度和就业准入制度,实现提高青年劳动者就业能力和调节劳动力供给双重目标。

建立和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大力推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制度,在全社会所有技术性职业工种全部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实现从学校教育到社会就业的紧密衔接。

其次,有关政府部门应加大对一些发展前景好的行业和企业的扶持,比如信贷支持等,使企业发展壮大,进而不断增加就业人数。

通过不断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切实保障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

继续大力实施就业援助,开发适合困难群体特点的就业岗位特别是公益性就业岗位,通过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招用、免费就业服务等政策措施,促进困难群体实现就业

第三,建立就业为主、失业保障为辅的体制。

在制定就业政策的同时,失业保障也应被同时重视起来。

政府还可以加大对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保的投入,提高公民的社会保障,让社保不仅覆盖整个城市,而且也覆盖一些曾被忽视的农村。

第四,坚持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就业

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消除不利于城镇化发展的体制和政策障碍,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取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限制性规定,逐步统一城乡劳动力市场,加强引导和管理,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机制。

(三)宏观调控政策吸收并应用全球化模式   在新的全球经济形势下,伴随着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程度的逐渐加深,经济活动的涉外比例在国民经济活动中所占的比重大大提高。

我国宏观调控政策更需要抓住机遇,全力地融入到全球化的范围中。

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国家就是要采用宏观调控经济政策,加以辅助和导引市场机制在社会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这种市场的宏观调控与以往的计划手段的不同特点就在于它是指引性的而不是命令性质的。

国内市场经济体系的建设使得对外经济活动日益活跃,其经济运行机制与国际市场逐步接轨,以至于我国参与的经济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

全球化进程的步伐中,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主要表现为对国内外经济均衡的掌握和赶超,显然这是由我国市场经济运行的特点所决定的,并且对这种发挥了较为积极作用的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比较有成效地实现了国内市场经济的增长。

针对这一情况,我国政府应积极合理地引进外资,优化外国企业的投资方向和产业结构,同时制定合理的出口政策,将对鼓励国内企业并购重组和提高自身竞争力起到很大的作用。

我国改革开放之后,也是中国经济加入全球化浪潮日益加速的时期,我国在贸易和自由化投资等方面采取相应的有效的改革措施,促进了我国市场经济的高速增长。

(四)政府积极引导以实现区域稳定发展   在大范围的市场经济宏观调控政策之下,全球化和市场化必然使区域内及区域间的差距慢慢扩大,特别是我国的中西部地区,由于其发展的积极性较高,与地方财政体制相结合,在强化发展是第一任务的基础理念上,应当全面实施追赶战略,也就是因为这种情况,使得中西部地区之间造成愈演愈烈的经济竞争以及区域内的发展不协调。

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政府既要适当控制各区域的盲目行为和过度投资的行为,又要努力保护地方发展的热情,在为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提供优惠政策措施的同时,积极引导东部与之加强合作,这样起到缩小地区差距的目的。

使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实现资源共享,促进各区域的共同发展

这就要求:   第一,实现区域开放。

这是统筹区域发展的最基本要求。

打破区域间的界限,使区域相互开放、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向一体化方向迈进。

离开区域开放,统筹区域发展就成了一句空话。

第二,实现区域合作。

区域开放仅仅是统筹区域发展的第一步,区域开放只是为统筹区域发展创造了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统筹区域发展还必须全面加强区域之间的合作。

这种合作应该是在遵循经济规律和体现区域经济主体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的前提下,以提高效益为核心,自愿平等地进行的多形式、多层次的合作。

第三,实现区域融合。

实现区域空间一体化,这是统筹区域发展的一个根本任务,也是所追求的理想目标。

它是指区域之间十分密切、非常协调、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的新型关系。

区域之间相互支撑和依托,一方的存在和发展以其他方的存在和发展为前提,相互依存、相互交融是区域繁荣的真谛,最终达到优化区域资源配置,加快区域发展速度并提高效益,从而促进国民经济的整体协调、健康发展

结论      在当今经济飞速发展的年代,市场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

我国市场经济必须不断地发展完善,才能保持持续稳定的增长趋势,政府在国际化的推动下要维持财政平衡,必须把重点放在国内。

总之,市场经济宏观调控政策是保证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和高效运行的必不可少的措施,并且应随着市场经济发展而不断完善。

在当代我国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建设中,要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市场经济宏观调控政策和策略,有效避免经济的起伏不定和突发状况,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加稳定健康,使国民得以安居乐业。

参考文献:   1.曼昆.宏观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2.蒋智华.凯恩斯主义与我国的宏观经济调控[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1998   3.秦群立.加强宏观调节控制,优化商业企业行为[J].企业经济,1988   4.范剑平.2006年宏观调控政策保持“双稳健”基调[J].经济研究参考,2006   5.包满达.宏观调控价格,全力保障民生[J].实践(党的教育版),2010。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