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特色政治治理现代化

〔摘要〕政治治理现代化是指一个国家从传统专制型政治向现代民主型政治转变的过程,是国家治理现代化核心。没有政治治理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家治理现代化。在一个国家现代化过程中,作为上层建筑现代化核心政治治理现代化既受经济基础现代化的制约,又对经济基础现代化有着巨大的反作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年来,始终将政治治理现代化作为自己不懈的追求,形成了推进政治治理现代化的鲜明特征,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由于政治治理现代化的本质是使政治发展具有现代性,而现代性对于政治发展来说又有着许多具体的表征,其中最重要的是民主、法治和科学;加之,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过程中一直强调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科学执政,并以此推进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因而就决定了民主化、法治化、科学化是中国特色政治治理现代化的基本方向。中国特色政治治理在不断现代化的进程中具有多方面的巨大优势,这些优势主要表现在:能够不断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保证人民广泛参与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切实防止出现选举时漫天许诺、选举后无人过问的现象;能够有效调节国家政治关系,形成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切实防止出现党争纷沓、相互倾轧的现象;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促进现代化建设各项事业,切实防止出现群龙无首、一盘散沙的现象。当然,我国政治治理现代化还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要坚持以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为双轮与两翼,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使政治治理适应国家现代化总进程,与其他各个方面的现代化相适应,不断推进中国特色政治治理现代化

〔关键词〕中国特色政治治理;中国特色政治治理现代化;民主化、法治化、科学化;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

〔中图分类号〕D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4769(2016)01—0008—20。

〔作者简介〕杜飞进,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高级编辑、高级记者,博士,北京100733。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1〕这一总目标的提出,对于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可以说是我们党继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技现代化和国防现代化之后在新时期提出的符合现代化发展客观规律的又一个现代化

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习近平同志指出:“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2〕在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中,政治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无疑是极其重要的内容。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就必须通过政治治理现代化进一步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一、政治治理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的不懈追求。

政治治理现代化的过程,是一个国家从传统专制型政治向现代民主型政治转变的过程。在一个国家现代化过程中,政治治理现代化作为上层建筑现代化核心,既受经济基础现代化的制约,又对经济基础现代化有着巨大的反作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年来,始终将政治治理现代化作为自己不懈的追求,形成了推进政治治理现代化的鲜明特征,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1.政治治理国家治理核心政治治理现代化国家治理现代化核心

国家治理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包括各个方面的治理,而政治治理始终是国家治理核心,关系甚至制约着其他各个方面的治理。为什么政治治理在整个国家治理中居于核心地位?这是因为只要有社会关系的存在便会有社会利益的协调、有公共事务的处理、有权力的分配,政治的触角因此会全方位地延伸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社会运转的各个环节。即使是个人空间这个在一些政治学家看来不应该受政治治理影响的领域,实际上也无时无刻不受到政治治理的影响。个人可以不关心政治,但从某种意义上说政治却每时每刻都在关心着每一个人。

历史发展的实践已充分证明,政治治理从来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总是与经济治理文化治理、社会治理、生态文明治理紧密联系在一起,其他各个领域的治理首先以政治治理为基础,是政治治理在各个领域依据治理内容的不同而进行的演变。比如,从政治治理经济治理的关系来看,虽然经济发展政治发展的动力和基础,经济治理作为一种治理活动具有一定的独立性,需要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但经济治理问题最终又往往受政治治理状况的影响。比如,我国改革开放之初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这看起来主要属于经济治理行为,但这一经济治理行为之所以能够得以实施,从根本上说是当时的政治治理发生了转变,具体而言是在农村取消了人民公社。当今世界,许多国家尤其是发展国家经济发展的状况已让许多经济学家深刻认识到,经济发展的前提是有良好的政治条件,良好的经济治理依赖于良好的政治治理。再如,从政治治理文化治理的关系来看,虽然一个国家文化发展并不完全服从于政治发展的需要,但一个国家文化治理总是要为其政治治理服务的。一定的政治治理模式必定深刻影响文化治理模式,进而影响文化发展的方向。在我国历史上,清代的封建专制政治统治使得顺、康、雍、乾历朝文字狱兴盛,导致学者间绝口不谈朝政时事,这深刻影响了清代学术文化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文化之所以能有大发展,自然与“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这一文化治理方针的提出和实行紧密相关,而这一文化治理方针的基础正是新中国的政治治理模式。政治治理文化治理的决定性影响,由此可见一斑。政治治理与社会治理、生态文明治理之间,同样也存在着这样的关系。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