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馆] 8090印象馆

绝妙的民国报纸标题      1、抗战时期,国民党政府陪都重庆,物价暴涨、产品偷工减料,连烧饼、油条也纷纷涨价。

《新民报》编辑程大干将一条物价飞涨的新闻框了一个花边,仿宋词佳句“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拟了一条标题:“物价容易把人抛,薄了烧饼,瘦了油条”。

见报后。

读者纷纷叫绝。

2、抗战时期,日军在大亚湾登陆,广东省主席吴铁城,广州市长曾养甫,第七战区司令长官余汉谋均不战而逃,广州沦陷。

香港某报愤慨地将失地事件与三人名字巧妙地嵌在标题之中,即成:余汉无谋吴铁失城曾养离甫   此嵌名标题讽刺辛辣,使国民党军政要员的投降嘴脸暴露无余。

3、1947年,金元券大贬值,民不聊生,工薪阶层苦不堪言。

武汉《大刚报》曾在头版头条刊出大字标题:   公教人员不是东西(主)   是东西也应当涨价!(副)   标题以诙谐幽默的口气,为广大公教人员的生存发出了一声呐喊。

4、1947年5月8日,《文汇报》把国民党政府查禁《窃国大盗袁世凯》一书和四川省府务会议决定购买《伟大的蒋主席》一书分配给机关公务员这两条出版消息合在一起编发,加了一条这样的标题:   《袁世凯》要查禁   《蒋主席》必须读   从字面上查(当时国民党的新闻检查很严),查不出什么倾向来,但加上这两行标题,互相映衬,读者一看就明白了。

这就叫“绵里藏针”的斗争艺术。

5、解放战争时期,湖南、湖北一带的国民党报纸常刊登贺龙己被活捉枪毙的消息。

一次,某日报纸又受命刊登这一“新闻”。

标题为“匪首贺龙昨被活捉枪毙”。

一位编辑实在无奈。

便在编排时有意在“被”字的前面加了个“又”字,出报时,变成“匪首贺龙昨又被活捉枪毙”。

仅仅一个“又”字,使谣言不攻自破。

6、国民党统治区有一家报纸,对蒋介石频繁打内战深为不满,于是刊登了一篇文章,标题为:战而时习之。

不亦乐乎?   这个标题是套用《论语》开头的第一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文章发表后,该报在一周内竟然被停刊两次。

另一家报纸对此愤愤不平,特意发消息以声援同行,并加上这样的标题:报而时停之,不亦乐乎!   对此绝妙标题,老百姓读之,不亦乐乎!      牛也,怕老婆      张三是个教书先生,尽教别字,最后就没人请他了,只得讨了个老婆种地为生。

但他什么活都不会干,老婆天天骂他,他因为怕老婆所以一直抬不起头来。

有一天,他老婆叫他去犁田

他把牛拉到田里,对牛大叫:“犁田犁田

”但是牛根本就不理他。

过了一会儿,他的老婆过来看到了,把他臭骂一顿?然后自己给牛上好套,挥起鞭子就开始犁起地来。

张三在旁边看了,恍然大悟道:“哦,原来我以为我一个人怕老婆,原来牛也怕老婆

”      如何做人      一猴子主人说:“我不想当猴子了,想当人。

主人说:“你要当人,须把全身的毛拔了。

猴子说:“行”。

主人拿来镊子来拔,刚拔一根,猴子就疼得嗷嗷直叫,就不愿再拔了。

主人说:“你一毛都不肯拔,如何能够做人!”。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