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眼症与慢性结膜炎的误诊分析

【摘要】 目的 分析干眼症慢性结膜炎之间关系与误诊原因,探讨防止两种疾病之间误诊的措施及方法。方法 对182例(321眼)门诊诊断慢性结膜炎干眼症,并排除其他疾病的眼病患者进行干眼症相关性临床分析,包括:泪液分泌量Schirmer I试验、泪膜破裂时间(BUT)、角结膜荧光素染色及虎红试验。结果 慢性结膜炎误诊、误治与干眼症的发生有其必然的联系。结论 详细的病史资料、症状及临床检查是防治误诊的重要依据。

【关键词】 干眼症诊断慢性结膜炎误诊

干眼是由于泪液的量或质的异常引起的泪膜不稳定和眼表面损害,从而导致眼不适症状的一类疾病[1]。干眼症最常见的症状有干涩感、异物感、烧灼感、痒感、畏光、眼红、视物模糊、视力波动、眼部少量分泌物等。结膜炎类型繁多,其共同特点是结膜充血和分泌物增多。临床上容易将两种疾病相互误诊,使患者久治不愈。现将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因慢性结膜炎干眼症来我院眼科门诊就诊的182例(321眼)患者进行相关性检查,对结果作出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收集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曾于外院诊断慢性结膜炎干眼症患者共182例(321眼),已排除其他眼病,男85例,女97例,男女之比为1∶1.14,年龄17~66岁,平均35.2岁。将曾诊断慢性结膜炎患者93例(168眼)定为Ⅰ组,曾诊断干眼症患者89例(153眼)定为Ⅱ组。

1.2 研究方法 全部患者均详细询问全身情况、用药、工作环境及每日使用电脑和看电视情况等既往病史;询问有无眼部刺激征、干涩、异物感或磨砂样感、烧灼感、痒感、晨起眼部少量分泌物、视力波动、视觉疲劳、畏风流泪等症状[2]。进行泪液分泌量Schirmer I试验、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角结膜荧光素染色(fluorescent,Fl)及虎红试验(rose bangle,Rb)检查(所有操作均由同一检查者进行)。对确诊的干眼症患者给予透明质酸钠(爱丽)眼液,每日4次,卡波姆眼膏,每晚1次,治疗1个月,对比观察患者眼部症状及角膜上皮恢复情况,并随访3个月。

1.3 诊断标准 目前国际上仍无诊断干眼的统一标准。在患者知情的情况下参照温州医学院吕帆等[3]制订的答卷评分标准进行统一问卷调查,收集病史和临床症状。依次行基础泪液分泌试验I(Schirmer I test,Sit)、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角结膜荧光素(fluorescent,Fl)染色、虎红(rose bangle,Rb)染色检查等(所有操作均由同一检查者进行)。参照美国干眼流行病学调查[4]及刘祖国[1]在2004年“干眼诊断与治疗进展研讨会”上提出的干眼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2 结果。

根据干眼症诊断标准,将Ⅰ组93例(168眼)、Ⅱ组89例(153眼)进行干眼症检查,得出以下结果(见表1):Ⅰ组中应诊断干眼症为35例(57眼),Ⅱ组应诊断慢性结膜炎为21例(31眼),两组患者误诊率分别为33.9%、20.3%。表1 两组干眼症检查结果比较。

3 讨 论。

3.1 误诊原因。

(1)由于目前国际上仍无诊断干眼症的统一标准及缺乏对干眼症的认识、缺乏对表现相似的疾病鉴别诊断的经验。干眼症的临床表现常和结膜炎疾病相似,对于症状持续时间较久的患者未能引起重视,反而因长期使用抗炎药物,药物本身的毒性或药物成分使病情加重,造成泪液分泌减少使干眼症状加剧。本研究中Ⅰ组患者误诊率明显高于Ⅱ组患者就证明了这一点。

(2)不重视病史的采集,缺乏全面系统的分析疾病的态度:对于角膜染色阳性的患者,只着眼于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不能详细追问病史、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及判断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持续时间和用药情况。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