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霍夫斯蒂德文化模式的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摘要:霍夫斯蒂德文化模式,是荷兰学者霍夫斯蒂德,用统计 方法 归纳出的四个用以区别民族文化特征的四维文化模式,本文旨在通过这种模式, 分析 我国文化 影响 下的 会计 职业道德 发展 特征,探求会计职业道德建设途径。

关键词:霍夫斯蒂德文化模式;会计职业道德      一、霍夫斯蒂德文化模式的 内容      霍夫斯蒂德文化模式是荷兰学者霍夫斯蒂德(Hofstede)1984年根据一项对53个国家IBM员工进行的问卷调查后,用统计的方法从以下四个层面归纳出不同地区和民族的文化取向,主要包括:   (一)个人主义相对于集体主义(Individualism versus Collectivism):是指 社会 成员之间保持结合的程度。个人主义表示社会中人们偏好松散联结的社会结构,以个人主义为核心,即强调个人奋斗、个人创造以至于个人冒险的个人价值观,人们倾向于独立自主,崇尚公平竞争,希望各种规则尽可能的少;相反,集体主义则表示社会中人们偏好紧密联结的社会结构,个人服从集体、下级服从上级、依法执业、有法必依成为该文化背景下最流行的价值取向。 中国 传统文化崇尚集体主义,重群体轻个人,总是强调个人在群体中的义务和责任,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矛盾时,倡导将集体利益放在首位。   (二)大跨度的权力结构相对于小跨度的权力结构(Wide—ranged power structure versus narrow—ranged power structure),即权距的大小,这是指社会成员所接受的机构或组织中权力分配的程度。权力差距越大的社会,其成员越是认同组织结构、纪律和社会秩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而不需要证明这种位置的合理性,在一个小跨度权力结构的社会中,人们倾向于寻求权力的公平,要求证明现存权力不平等的合理性。中国长期以来属于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国家,讲究尊君,强调“君为臣纲”、“君权神授”。 毕业论文   (三)强避免不确定性取向相对于弱避免不确定性取向( The strong desire of uncertainty avoidance versus The weak desire of uncertainty avoidance),即对不确定因素反应的强弱,这是指社会的成员对不确定性和模糊性能够容忍的程度。在一个强避免不确定性社会中,人们一般不能容忍模棱两可,总是不惜代价控制不确定性和模糊性,以期能控制未来;而在一个弱避免不确定性社会中,人们一般不太在乎不确定性和模糊性,有一种相对安全感。中国传统文化偏好稳健,对不确定因素反应比较敏感。   (四)阳刚相对于阴柔(Masculinity versus Femininity):这是指人们对待事物的态度,是从社会中两性的作用划分来考察的。阳性取向意味着人们倾向于业绩和事实上的成就,注重自信、同情弱者、崇尚英雄主义等。阴性取向的价值观则是融洽的关系和彼此关怀,更看重友好气氛、谦逊虚心、关心弱者、讲究生活质量等。中国文化贵和谐,尚中道,特别注重人际关系的协调,谦虚谨慎、关爱弱小、注重通过温和方式协调矛盾。      二、霍夫斯蒂德(Hofstede)模式在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发展中的表现      (一)个人主义呈上升趋势。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公开承认自我,个人主义有所增强。会计人员的思想获得解放,开始关心自身利益和自身价值、自身发展,为了提高自身价值,会计人员积极参加各种进修、考证、培训活动,业务水平不断提高,工作积极性、参与 企业 经营决策意识和竞争意识也有所加强,这是积极的一面;另一方面,个人主义的增强使得个别会计人员为了满足个人私欲,不惜铤而走险,违法犯罪,挪用公款、贪污,造假账等现象也屡见不鲜。

论文网   (二)权距有所缩小。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民主法制进程的推进,权距有所缩小,但是受传统“忠君”思想的影响,使得有些企业的会计人员长期按照上级领导授意违反会计伦理做假账,虽然《会计法》中明确指出“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违反本法(《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会计事项,有权拒绝办理或按照职权予以纠正”,但真正能够坚持原则的人却不多。   (三)对不确定因素反应有所减弱。中国传统文化是偏好稳健,对不确定因素采取回避态度,墨守成规,创新不够。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开始鼓励会计界灵活地制定会计制度,力求在会计实践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力有所提高。   (四)阳刚之气开始形成。2000年,我国开始实施的新《会计法》第一次把会计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高度概括地写进了 法律 条款,但对于会计职业道德的监管还是追求一种和谐、人性、 自然 的管理过程,主张“自律”为主,“他律”为辅,提倡用社会公德、传统观念这只大手增强管理的软约束,不提倡过分的 经济 处罚, 政治 处分及法律制裁。    作文 /zuowen/。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