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肠道腺瘤高频电灼摘除术探讨

; ;作者:周汉林,王晓棠,王卫红,刘洪。

【摘要】; 目的 探讨大肠肠道腺瘤内镜高频电灼微波治疗的临床应用和高频电灼微波治疗及大肠癌术后结肠镜检查随访的必要性。方法 通过对285例肠道腺瘤内镜下治疗,以及142例结肠术后无症状内镜随访回顾性分析。结果 285例腺瘤内镜高频电灼摘除术后的高危人群中,1年后常规无症状行结肠镜随访检查,其中59例(20.7%)为1 cm新发的腺瘤,13例(4.6%)为1 cm首次结肠镜检查遗漏的腺瘤大肠癌术后大约2.3%的患者1年后再发第二、第三原发癌。结论 对大肠癌腺瘤术后患者行内镜肠道腺瘤高频电灼摘除术,可有效地防止部分患者的腺瘤日后演变为大肠癌

【关键词】; 内镜肠道腺瘤大肠癌高频电灼微波治疗。

; 笔者对大肠肠道腺瘤内镜高频电灼微波治疗并对142例结肠术后无症状内镜随访的临床资料总结如下。

;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本组285例肠道腺瘤患者中,男120例,女165例,男∶女=1∶1.38。年龄最大100岁,最小26岁,平均45岁。45岁的205例,占71.9%。其中1例女性患者升结肠癌右半结肠切除术后,全直、结肠广泛存在大小不等的腺瘤83颗,最大直径2.5 cm,患者拒绝全结肠切除,要求内镜下治疗。经反复多次内镜微波治疗和电灼摘除(1个月两次,约一年),最后一次复查肠镜结肠腺瘤完全消除。

; 1.2; 器材; 内镜选择Olympus公司生产的CF—Q160L肠镜。微波仪是上海沪通公司生产的WL—100。双极电刀由Olympus生产。

; 1.3; 操作方法; 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商品名“和爽”)肠道泻药常规清洁肠道,我们使用的是双人操作。经肛门缓慢插至回盲部,尤其在过乙状结肠结肠脾曲、结肠肝曲入口和出口处要小心,可通过翻转患者的姿势或抬高镜身使肠镜检查和治疗顺利完成。在退镜时要缓慢,小心遗漏大肠病变。找到大肠肿块时,如能确定为腺瘤(良性病变)可以同时行高频电灼微波治疗。如果肿块直径2.5 cm或肿块表面充血水肿、糜烂、表面破溃及色泽改变,可以先行活检及活检后内镜下局部止血后再做进一步处理。据我们的经验,微波功率35~40 W,电流功率2.5 W即可。电灼微波治疗后为防止出血,以2%肾上腺素局部注射止血或电凝止血。

; 2; 讨论。

; 目前发现95%的早期大肠癌腺瘤有关[1]。Morson等认为大肠癌一般需经过腺瘤期,然后再演变为癌,此进程大概需10年左右。莫善兢等[2]研究表明重度不典型增生的腺瘤演变为早期癌只要3~6年。大肠癌或大肠腺瘤术后再患大肠癌和大肠腺瘤比正常人群高6倍。Davi等[3]对1 202例大肠癌术后定期结肠镜随访检查,结果发现36%有腺瘤存在。

; 自2000年起笔者对大肠癌腺瘤术后的患者作为高危人群进行监控,并行无症状定期的结肠镜结肠检查追踪随访前瞻性的研究。本组142例大肠癌术后患者行结肠镜检查,术后3个月内结肠镜无症状的随访检查,发现术中遗漏的同时原发癌2例,占1.4%;84例(59.1%)术后6个月内行结肠镜随访检查,发现同时原发癌2例,占2.4%。142例术后一年结肠镜随访检查,发现异时第三原发癌1例,异时第二原发癌1例,发现癌前期病变——大肠腺瘤33例,经内镜下及时高频电灼摘除后能终止其癌变,有效地防止部分患者的腺瘤日后演变为大肠癌

; 142例大肠癌术后无症状定期结肠镜检查共发现同时和异时第二、第三原发癌共6例,占4.2%。4例(66.6%)是无淋巴结转移的早期癌,发现腺瘤33例(23.2%)。1981年9月~1986年5月有52例大肠癌术后患者出现便血等症状后再行结肠镜检查进行比较,共发现癌6例(11.5%),明显增高,无淋巴结转移的早期癌仅2例(33.3%),发现腺瘤7例(13.5%)。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