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的运用

摘 要: 微课是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形态,它突破了传统教学课堂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具有表现能力强、灵活性好、短小精悍等特点。从微课的开发到使用,给信息技术教学带来十分显著的效果,也可以通过微课解决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从微课的概念和特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微课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作用、微课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设计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 微课 高中信息技术 教学应用。

近年来,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都发生较大的变化。新课程要求教师不是简单地教,而是注重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掌握新的学习方法。随着“微”时代的到来,微课逐渐在全球范围内兴起,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对未知知识的探究、已知知识的巩固,特别是重点、难点的理解。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课的作用具有显著的效果。

一、微课的概念及特点。

(一)微课的概念。

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

张一春教授认为,“微课”是指为了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它的形式是自主学习,目的是最佳效果,设计是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形式是流媒体,内容是某个知识点教学环节,时间是简短的,本质是完整的教学活动。因此,对于老师而言,关键的是从学生的角度制作微课,而不是从教师的角度制作,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

(二)微课的主要特点。

1.教学时间较短: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根据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至8分钟,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因此,相对于传统的40或45分钟为一节课的教学课例来说,微课可以称之为“课例片段”或“微课例”。

2.教学内容较少: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的知识点(如教学中重点、难点、疑点内容)的教学,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相对于传统一节课要完成的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微课内容更精简,因此可以称为“微课堂”。

3.资源容量较小:从大小上来说,微课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视频格式必须是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如rm,wmv,flv等),师生可以流畅地在线观摩课例,查看教案、课件等辅助资源;也可以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手机、MP4等)上实现移动学习,非常适合教师的观摩、评课、反思和研究。

4.资源组成/结构/构成“情景化”:资源使用方便。微课选取的教学内容一般要求主题突出、指向明确、相对完整。它以教学视频片段为主线“统整”教学设计(包括教案或学案)、课堂教学时使用到的多媒体素材和课件、教师课后的教学反思、学生的反馈意见及学科专家的文字点评等相关教学资源,构成一个主题鲜明、类型多样、结构紧凑的“主题单元资源包”,创造一个真实的“微教学资源环境”。这使得微课资源具有视频教学案例的特征。广大教师学生在这种真实的、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景中可易于实现“隐性知识”、“默会知识”等高阶思维能力的学习并实现教学观念、技能、风格的模仿、迁移和提升,从而迅速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

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首先,学校对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视力度不是很大。因为信息技术课程不是一门升学考试的科目,加上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课时比较少,每周一般只有两节,所以课堂教学覆盖的内容相对于信息技术课程包含的知识点来说是非常有限的。

其次,高中信息技术课只是学业考试而已,成绩不合格照样能拿到毕业证。因此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认为这样的课程可学可不学,积极性跟着下滑,大部分学生到微机室来的目的只是想玩会游戏、上网、看电影、听音乐等方式解除学习压力和疲劳。

再次,教材方面没有考虑到学生学习的连贯性,没有从学生本身的知识结构出发,严重降低学生学习兴趣。例如某些地方小学三、四年级开始学习Word,初中也讲Word、Excel,PowerPoint,到高中必修课里还是Word、Excel,Powerpoint等内容,导致很多学生都不愿意听讲,都不愿意做练习题,严重影响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其中有些学生会操作,有些学生都已忘掉操作步骤,但就是因为所学内容的重复性导致学生信息技术课的厌学感,只能让信息技术教师动脑从课件和教学方式上下工夫,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带动学生操作练习。

面对种种问题,我们要以微课解决并教好每一个学生,使他们在高中仅有的两个学期里学到他们所需要的知识。

三、微课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作用。

通过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针对性不强,课堂吸引力及感染力比较弱,教学效率及效果比较低。而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资源,运用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具有积极作用和意义。

(一)微课的运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不同知识结构、不同技能水平的学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又可以帮助学生强化所学知识点,从而增强学习效果。

(二)微课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运用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效果。学生注意力集中的平均时间在10分钟之内,而微课课程时长在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长之内,所以说微课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三)微课内容比较具有针对性,围绕的都是特定的知识点学生在看完后,可以清楚地回想起课堂讲授的内容,有利于学生知识点进行进一步的思考。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知识结构的构建,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知识点的正迁移,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

(四)微课不仅课例简单,而且学习内容与目标单一,这样可以节约大量的学习和研究时间。对教师来讲,从微课中收到启发,从而完善自己已有的课堂教学资料;还可以将一些典型的微课资料照搬或者迁移到自己的教育教学之中,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及手段,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水平。

四、微课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设计。

(一)教学主题要明确。

微课教学主题的选择不能模糊不清、界限宽泛,要力求精简、针对性强,可以选择某一个小知识点教学中的一个重难点、一个概念、一个题目等。例如,讲高中信息技术选修课中的程序部分时,“循环语句的用法”这个主题就太宽泛,不适合用于微课,而“如何利用双重循环语句来制作三角形”等主题比较符合微课的选题原则。

(二)教学时间要适中。

一般情况下,学生注意力保持在10至15分钟,而对于电脑、手机等电子媒介内容,注意力保持的时间更短。微课教学时间最好控制在5至8分钟,时间太短教学内容讲不到位,太长则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

(三)教学语言要得体。

由于微课时间的限制,教学语言的精确、简明就显得非常重要,教师应当准确把握在什么时候该用什么语言。为了确保微课的质量,在制作微课之前一般都要预先演练一遍或几遍。

(四)重视学习者特征分析。

利用微课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就要使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符合学习者的特征,微课教学方案与学习者特征的匹配程度是衡量微课教学设计成功与否的关键。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虽然存在不少问题,但是可以充分利用微课弥补存在的不足。微课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及科研的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及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值得在实际教学中使用。

参考文献:

[1]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1):65—73.

[2]李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05—01.

[3]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0—12.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