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如何塑造国家形象 [网络论坛对我国国家形象的塑造]

一个国家形象国家软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指国家的客观状态在公众舆论中的投影,也就是社会公众对国家的印象、看法、态度、评价的综合反映,是公众对国家所具有的情感和意志的总和。

①   人们对一个国家的态度和认知,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这个国家形象和声誉的影响。

中国有一句古话“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个“道”必须要“传”。

在信息传播全球化的时代,大众传媒是现代社会中主要的信息提供者。

国家实体(行为)与国家形象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下图表示:   因此,我们的强国策略必须包括传媒策略,如果我国要造就一个适合于持续发展的国际环境,增强国民的自尊心、自信心,就要在媒体塑造一个良好的国家形象,进而影响公众意志和公众政策。

研究对象及方法      2006年4月18日到4月21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对美国进行了为期5天的访问。

这是一个重大的全球性媒体事件,全世界各大媒体对此进行了大量的报道,国内媒体包括网络媒体更是全程关注。

本文就试图通过此次胡锦涛访美事件,初步探讨公众在网络论坛中是如何对国家形象进行塑造的。

本文选择人民网强国论坛的“深水讨论区”(俗称深水区)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采用关键词搜索的结果未免有遗漏,因而此次研究最终采用查看页面所有主帖标题的形式进行搜索,获得相关主帖61个,其时间跨度为2006年4月12日到2006年5月27日。

样本数据分析   1.事件数据分析   ⑴样本内容来源   经分析可以看出其中58个帖子为原创观点,达到了95%。

从中可以看出论坛上主要是网民个人的观点。

只有三篇文章是引述他人或转载媒体的报道:《鲍威尔谈胡锦涛访美:中国发展对世界是机遇》,《纽约时报:中国不必带礼物来美》,《西方媒体眼中的胡锦涛:一个强硬但开放的领导人》。

笔者认为这与各媒体详尽报道此次事件有关,说明在网民通过媒体已经可以了解基本事实的情况下,自然不需要再过多地通过论坛来传播新闻,而更多选择表达自己的观点。

样本内容分类:   从内容上分析,关注事件过程的帖子为37件,达到60%,明显可以看出网民最关注的是事件本身,这是一个意料之中的结果。

其次是相关背景的帖子,发帖者均把事件放在广阔的国际背景下加以探讨,比如:《美国贸易逆差:压榨中国的“政治工具”》,《伊朗核危机乃中国外交主动出击的良好契机》等等。

发帖量第三的是预测展望性的,这可以算是论坛上的一个预热,是网民在事件发生之前投入的关注和表达的期望,比如:《给胡锦涛同志访美的建议》等等。

至于结果影响的帖子只占了8%,比如《开创中美关系新时代》等,虽然这类帖子跟预测展望型有些类似,但是其分析当中已经包含有访美事件对今后国际社会及中美双方的影响,而不是凭空的期待,所以两类有所不同。

⑶“事件过程”样本的主题分析:   在事件中关注点最多的是政治话题,为20件,占了半数以上,笔者认为这是因为:一,活动本身就是一次重大的政治事件 ;二,由于中美两国的政治体制、意识形态有着很大不同,人们一直习惯从政治的角度去分析两国之间的事件

讨论的政治话题主要涉及:中美关系、中国对世界和平的重要作用、国内民主、对胡锦涛的评价,代表帖有:《美国的鸿门宴?》,《胡锦涛的民主论感动了布什》等等。

整体论述的帖子占去了四分之一,主要是对访美之行的宏观评价,基本上都给予了高度赞美,比如:《简评胡哥访美――在四个问题上“硬”得好!》等等。

文化类帖子只有3篇,内容都是针对胡锦涛的耶鲁大学演讲,演讲中的某些精彩之处赢得了网民的一致好评,如《陈群:胡主席耶鲁演讲占据21世纪人类文明发展的制高点》。

经济类帖子所占比例最少,只有两篇,都关注的是胡主席与比尔・盖茨的会面,比如《胡哥与比哥握手的另类思考》。

2.元首数据分析   基于国家元首在一国形象塑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我们以“胡锦涛”为关键字对全部样本作出了第二次划分,来阐释国家元首作为政治符号在传播过程中怎么影响国家形象塑造,以及影响的程度。

样本主题分析   数据中直接针对国家元首的上帖21件,只占了样本总数的1/3多。

论坛发帖的情况看,即使直接引用传统媒体的标题,发帖者也依据个人关注的焦点对文本作了相应的改变,作出评价或者总结,如:《没有民主,就没有现代化――胡锦涛主席耶鲁演讲答问》等。

这说明,网络论坛的作用除了重述实际事件的真实流程之外,网友也在按照自己某些传播机制重塑议题的议程。

其中,发帖者执行者提供信息,选择关注报道对象和选择性抽离不利材料的功能,而跟帖者基本只是在强化已有的议题

样本内容分析   根据笔者对样本的内容分析,论坛中相关帖子胡锦涛作为中国国家元首访美事件以及他个人人格魅力评价均是正面积极的。

从观点(6件)看,网友更倾向于选择胡锦涛的话语中直指中国作为一个热爱和平、负责任大国形象的话语陈述,比如《 胡锦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需要健康稳定发展的中美关系 》。

从行为(12件)上,则多以一些非政治性的轻松的行为和话题阐述胡锦涛作为国家元首不为人知的丰富个性,如:戴上波音公司的帽子,在微软欢迎晚宴上的致辞,以及赠送给美国总统布什的礼物《孙子兵法》等。

比如,胡锦涛带上波音公司员工帽这一举动,除了表现胡锦涛亲切幽默的个性之外,有网友赋予了更为深邃的意义,认为该举动表示此次访美之行的经济意义大于其政治含义,有经济边缘政治的倾向。

在态度(7件)方面,评价集中在:强硬、开放、亲和、幽默等词上,可以看出公众对于我国对外形象正面健康的期待的一致性。

结论   根据以上列表的数据分析,笔者得出以下结论:   1. 网络论坛对这种具有垄断话语的政治新闻的解构是有限的。

对于胡锦涛访美国这种重大外交活动,中央主流媒体几乎垄断全部信息资源,这使得受众仍然处于被动的地位,改变的只是对原材料的选择加工以及在哪个网络平台发布的自由。

笔者发现,“崛起中的大国形象”在论坛帖子中作为一种强有力的态度在传统媒体设置的议程中已经得到潜在的灌输;而延伸的议题如国内经济的、政治民主以及中美冲突反倒式微,至少在胡访美这个议题下无法得到扩大甚至颠覆原来议题

2. 强国论坛塑造中国正面形象上是成功的,但由于议题过于集中,讨论并未完全展开,难免给人声势浩大但内容空洞之感。

这受制于论坛的信息控制,同时笔者揣度,对如此重大的出访活动,网友本着支持不添乱的心理也起到了净化排斥负面帖子的作用。

而网络又是一个强化既有观点的小圈子,负面观点持有者更倾向于作螺旋中的沉默者。

3.泱泱大国的自居心理一直在民众中有较强的势力,网络正是这股势力释放的最低成本途径。

我国,民族复兴的愿望一直相当强烈,这种愿望对内表现为一种敏感的自尊,对外表现为一致的团结。

这也是每逢重大对外冲突,尤其是国家统一对日问题上中国民间舆论容易一边倒的缘故。

注释:   ① 刘小燕,《关于传媒塑造国家形象的思考》,《国际新闻界》2002年第2期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