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O与会计工作规范化

摘 要:从加入WTO后我国会计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入手,分析了会计工作规范化的必要性,进而提出了建立会计工作规范化的基本模式。

关键词:WTO;机遇与挑战会计工作规范化

加入WTO后,中国会计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会计作为企业的重要组织部分,规范会计行为、纯正会计信息质量、加强会计人员全面素质、适应国际会计惯例已成为当务之急。这就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国际会计准则建设和步伐,紧跟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及其会计信息的要求,以积极的姿态来推进我国会计标准的国际化。

1 加入WTO后我国会计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加人WTO后,将会加快与世界经济融合,增加了中外会计机构的接洽、合作的机会,在给我国会计业带来严峻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其主要表现在:

会计行业提供了更加广泛的发展空间 加入WTO后,中国经济将会加快与世界经济融合,GATS 就有关会计执业、执照颁发要求和具体程序、资格要求、审批程序、技术标准、透明度要求等方面都作出了具体规定。这些规则的实施将陆续清除WTO成员国实行会计服务自由贸易障碍,会计职业人员将实现成员国之间的自由流动,成员国的会计执业执照、资格以及技术标准将得以相互承认。

有利于学习国际会计业的先进经验 会计开放后,既有竞争又有业务合作。国外会计师事务所经过多年的发展,在会计师管理、客户开发、人员控制等方面经验丰富。特别是对员工职业道德的教育和员工专业水平的提高更有独到之处,强调职业道德和专业能力两者不可偏废。国外会计中介机构的进入,为我国会计中介改革提供了参照物,借鉴成熟的管理经验,将促进我国会计业的迅速发展。

有利于规范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信息失真是我国的一个现实问题。虽然会计信息失真是诸多因素造成的,但单位(企业)内部和会计中介机构审查不严更是日益凸现。加入WTO后,大量的中外会计机构涌人我国,他们的优势在于为提供了全球的保险,审计或会计问题可以在全球得到解答,对职业道德有明确的指南,有严密的质量控制标准,有训练有素的员工等。所有这些将会促进国内会计在这方面的建设,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2 会计工作规范化的必要性。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1条规定,会计人员提供会计资料必须真实、完整。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规范会计行为,重视基础会计工作的细致性、明确性和规范性,引导人们从过程上严格控制,从源头上杜绝造假行为。会计工作规范是做好会计工作的前提,也是加快我国会计标准国际化进程和会计改革步伐的保证。对会计执业、资格要求、技术标准等的行为规范化,简单地讲就是适应三个需要。

提高会计工作水平的需要 会计工作是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活动,通过收集、处理、利用和提供会计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为改进和加强管理服务。如果没有健全的会计制度,会计信息就失去可靠性,会计工作水平就无法提高。从现实情况看,一些单位帐目不清,帐目混乱,在这种情况下的会计工作难以在单位管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规范会计工作秩序的需要 正常、有序的会计工作应当是以规范会计工作作保证。会计基础工作混乱无序,必然造成会计工作秩序混乱,会计工作秩序混乱往往是会计基础工作薄弱造成的。从1996年国务院部署整顿会计工作秩序的情况看,单位会计工作混乱不仅削弱会计职能发挥,使内部财务收支失控,给违法违纪行为以可乘之机,这方面教训非常深刻。

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的需要 会计人员是会计工作的主要承担者,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的直接对象。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督促会计人员从会计工作最基本的环节抓起,不断加强和完善会计工作提高会计工作水平,对提高会计人员素质起直接作用。中国加入WTO之后会计人员的素质将面临挑战。一方面大量外资企业的涌入和国内企业走出国门,需要大批懂、熟悉国内外法规的高级会计人才;另一方面,随着中国会计改革力度的加大,中国会计标准将进一步与国际接轨,其技术性将更强,对执业人员的要求将更高。按照我国现行会计人员的教育背景、知识结构和业务素质来讲,将面临非常大的挑战

加强宏观调控、提高经费使用效益的需要 会计工作通过生成和提供的会计信息为改善、加强宏观调控和维护秩序服务。会计工作提供上述服务,必须以健全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做保证。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单位会计工作比较薄弱,造成财产不清、家底不实、数据不准、信息无用,不仅给单位内部管理带来消极影响,也容易因提供不真实信息给领导决策造成失误。因此,从表面上看,会计规范工作仅仅是一个单位内部事情,但影响面广,造成的后果也很严重,必须切实重视会计工作

3 建立会计工作规范化的基本模式。

规范指人类活动中约定俗成或明文规定标准。会计工作规范化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根据有关法规制度,按照会计工作程序和方法, 从会计基础、内控制度、资金管理和监督分析等方面对单位会计的组织、计划、控制等实施全过程规范化管理活动。

建立一套与国际惯例接轨的会计准则 会计国际化的核心是会计准则国际化,会计准则制定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因此,应充分考虑未来与企业(单位)的各种利益关系(如人、债权人、职工等)在未来市场经济的地位,平等、均衡地考虑他们的利益,体现利益平等原则,在坚持国家化的同时,适度强调国际化。在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中,在一些基本原则和准则方面,尽量吸取、采纳国际主流惯例,积极加入区域或国际会计组织,在会计独立性、适应性、持续经营、合理性、相关性、真实与公允等方面,务求实际重于形式,加强规范化。同时,借鉴国际通行的审计标准和引进国际先进的审计技术,加快国际审计惯例接轨的速度,提高中国审计准则制定的工作质量,增强财务报表的可靠性和可比性。

实行会计行业集约化管理体系 政策制度确定以后,人是决定因素。目前造成会计信息不真实的因素虽然是多方面的,就制度本身而言,人为因素至关重要。因此,应实行会计行业专业管理,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实现会计从业人员委派制。会计业绩由上一级财务部门、单位(企业、部门机构)和会计事务所联合认定,审计部门监督。充分利用高新技术拓展会计工作,逐步实现GATS(服务贸易总协定)对会计执业、资格要求、技术标准等的基本要求,实现“政会分离”,会计人员与单位脱钩,会计业独立行使义务和权利。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