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是随寄随取的物品,迫于压力把孩子留守也要关爱ta!:将至东都先寄令狐留守

从大年初五开始,外出务工的人们逐渐的离开村里,之前热闹的村落渐渐地又回归为冷淡。

今天上午,邻家的大伯母来我们家聊了一个上午。大伯母手里来的时候还牵着一个两岁多的小宝贝,我一开始以为是大伯母的外孙女。大伯母告诉我,这不是她的外孙女,这是她做家政工作那主人家的女儿。我顿时奇怪,为什么主人家的女儿愿意跟着大伯母回乡下过年呢?而且主人家也放心她把孩子给带回来?

原来呀,大伯母在那个主人家已经工作了有7、8年,刚开始是帮忙主人家带大儿子。主人家的大儿子读小学以后,大伯母本来想回乡下,只不过后来主人家的小宝贝出生了,大伯母接着帮忙照顾小公主。

男主人的工作地是在珠海,一般情况下只有两天的时间回到广州家里。女主人做服装生意,每天孩子已经醒来的时候孩子妈还在睡觉中,晚上宝贝睡觉的时候女主人还没有回来。爸爸妈妈们的忙碌,让孩子对保姆的大伯母特别的依赖。

因为帮忙照顾主人家的小公主,大伯母已经两年没有回家过年了,所以今年她要回家过年。宝贝满月以后,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和大伯母相处着。所以小宝贝一直黏着大伯母,不愿意离开大伯母孩子妈没有办法,反正已经认识了大伯母那么多年,之前也去过大伯母乡下,最好决定让小女儿跟着大伯母回乡下。

我们都在夸赞大伯母善良待人,别人家的孩子也爱黏着自己,而主人家也放心大伯母的帮忙。

英国哲学家罗素曾经说过:如果想让孩子成为一个快乐、大度、无畏的人,那么这个孩子就需要从周围的环境中得到温暖,而这种温暖只能来自于父母的爱。

我们常常说,既然选择了父母就应该有当父母的样,应该承担起养育孩子的责任和义务。虽然现在很多父母愿意为孩子花钱,不过,他们比较少为孩子花时间和精力。很多人为了给予孩子舒适的环境,良好的物质条件,所以选择把孩子留守自己外出务工。其实,很多过早的离开父母怀抱的孩子孩子难以和父母形成良好的依恋关系。正如前面所言大伯母主人家

父母自己养育孩子的职责交给别人,让孩子父母之间难以形成良好的依恋关系。

孩子出生后的第一年,对他来说父母依恋关系建立至关重要,妈妈的躯体抚慰和精神关注,会促进孩子妈妈形成信任、安全、温暖的关系。这种依恋的感情一般取决于孩子出生后最初的几年,如果这段时间里照顾孩子的不是爸爸妈妈而是其他人。孩子会依赖更多那个照顾他的人。

当错过了这段母子依恋的最佳时期,那么,以后几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妈妈可能都很难补回这份亲密的感情。对于已经产生母子依恋孩子来说,他们能够正确理解妈妈教育自己的行为,也不会因为妈妈教训自己而记恨妈妈。反之,对妈妈不够依恋孩子妈妈很多时候会发现,教育孩子的时候,特别容易激发孩子内心深处对自己的不信任。而且孩子也会激烈的反抗,对妈妈所说的话和行为特别的抵触。

很多外出务工父母们会发现,当自己选择走出家门外出务工后,每次回来孩子都会与自己特别的陌生。这就是孩子父母没有很好的建立依恋关系所造成的。在这个时候,作为父母的我们,一定需要用平和、坚定、温暖的方式引导孩子慢慢投入自己的怀抱,千万不要因为孩子自己陌生就大声斥责孩子父母这样做会让孩子自己越来越抵触。

妈妈自己养育孩子的职责交给别人,让孩子缺乏安全感

我们都知道,有安全感孩子才更容易与他人建立相互信任的人际关系。

通常情况下,缺乏安全感孩子对他人会表现出不信任、傲慢、甚至是鄙视或者是仇恨的态度,而且也容易出现逃避、退缩或者攻击性行为,比较难以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我曾经有一个学生叫做天天,他从出生开始一直是外公外婆带着,爸爸妈妈务工一年回家一两次。或许是天天的出生让外公外婆更忙了。所以,大人们偶尔也会在天天面前唠叨自己怎么辛苦,批评天天爸爸家的人没有帮忙。

自从天天会讲话以后,他要么就是不理别人,要么就是一个人自言自语,从来不会到隔壁家找孩子玩。别人家的孩子到他家(外公外婆家)看一会儿电视或者看一看他的玩具,他也发脾气地赶别人走,或者是推别人走。

三岁半天天进了幼儿园后,性格变得更加的奇怪。他不愿意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一直拿着自己的书包、被单在一个角落里坐着,静静地玩着他自己的玩具。有时候老师给他换衣服他也不愿意换,而且还会拳打脚踢踢向老师呢。

天天的行为,其实是严重缺乏安全感的表现。他排斥别人、不信任父母,以为别人都对他有潜在的威胁。而且他的内心充满了恐惧,究其原因就是父母陪伴太少。

再者,隔辈亲总是容易导致孩子会被长辈过度的溺爱;又加上家庭成员中各种教育方法不一致;大人当着孩子的面起争执;大人在孩子的面前埋汰孩子父母等,都是导致孩子缺乏安全感的原因。

所以,不管怎么样都好,父母不应该把养育孩子的职责交给别人。要是自己的家庭经济实在是不足支撑家庭所付出,孩子父母必须外出务工的话,父母也要和孩子多沟通。反正现在的网络那么发达,打电话、视频都很方便。做父母的多关心孩子,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时刻拥有父母的爱,孩子才会没有那么多的失落感。

孩子不是随寄随取的物品,他所经历的每一种境遇都会在自己的心里留下深刻印记。父母要保证自己孩子的相处时间和相处质量,把和孩子相处当作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来认真对待才真正的好。

​。

0 次访问